特殊的纪念:坚守 为了不能忘却的记忆
发布时间:2013-04-06 10:22:02 来源:新闻夜班车


清明时节,我们会到烈士陵园祭奠先烈,缅怀历史。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很多烈士墓分布在了他们曾经战斗和牺牲的偏远山区。为了能让长眠于此的烈士们安息,有些人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地守护在他们身旁。

行唐县的上南庄村,静静的坐落在大山之中,并不为人所知。

村北的山梁上,一位老人默默的守在这里,守护着103名抗日英灵和一段难忘的记忆。

高树峰,上南庄村人,今年已经75岁了,从他的父亲开始,他们两代人,已经守护这座陵园整整三十年了。

抗日战争时期,上南庄村曾是晋冀军区30团的驻地,高树峰的父亲高付奎也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从很小的时候开始,高树峰就和30团的战士有了深厚的感情。

1943年10月的一天,500多名日本鬼子在黎明之前偷袭了岗哨,包围了上南庄村。部队发现情况后立即突围,但由于敌众我寡加之地形不利,战斗异常惨烈,97名指战员牺牲。战斗过后,乡亲们把烈士们集中埋在村北高高的山冈上,解放后,一部分烈士家属把埋葬在这里的亲人遗骨起葬至老家,留下103名烈士长眠于此。1946年,高树峰的父亲因伤离开了部队,就开始义务看守陵园,培土、浇树、清理道路,从没有间断,一直到2000年去世。

高树峰:那时候,有个民政干部过来问他,怎么办,他说我没有了,让儿子接着看着。他说,你不给我上坟没事,可是别忘了给烈士们上坟。人家那时都对你有恩。

老人将家搬到了陵园边上,开始了和父亲一模一样的工作,每天清扫,培土,从来没有懈怠过。

高树峰:这些人都是可怜人啊,像这个贾大顺,从来就没有吃饱过。那时候是机枪排的排长,活的太不容易,冬天穿不上袄,夏天穿不上单,太不容易。有一个叫臭肉,对我特别好,自己每个月有点菜金,就拿出来给我买个油条或者馒头什么的。

每年都会有人来祭奠,一些找不到死去亲人的人都回来这里,寄托哀思,每到这个时候,老人都会觉得很欣慰,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白做,去年他的腿摔坏了,一直没有好利索,但是每天他都会照样做着同样的工作,逢年过节,他也一定会去烧些纸,跟这些人们说说话。

老人无儿无女,一想起过去和战士们在一起的日子,就让他感到温暖,他说自己守着陵园,也是守着自己一份难忘的回忆。

高树峰:他们那个时候可高兴呢,没吃没穿,一起唱歌,现在我还记得那个歌呢。

分享到:

扫码阅读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