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晴雨表,锁定民生质量报告,继续关注食品安全。夏天气温越来越高,食物保存不当很容易腐败变质。最近,石先生的三个孩子同时高烧、呕吐,都出现了严重的食物中毒症状,孩子们究竟吃了什么东西呢?
这是前两天记者在我市高新区东仰陵卫生所拍到的画面,三名患儿正在输液,他们是来自同一家庭的兄妹。孩子的症状都是高烧、呕吐,刚到卫生所时甚至出现了抽搐。
患儿:感觉想吐,想去厕所。
记者:现在好点没?
患儿:好点了。
患儿家长:当时老师打来电话说孩子病了,我去了一看孩子在桌子上躺着呢。三个孩子症状一样,发高烧上吐下泻。
根据患儿家长介绍:在发病之前的前一天晚上,这三个孩子都吃了从一家农贸商场买来的腌蛋和香肠。
记者: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个情况?
患儿家长:应该是食物中毒。他们三个人吃的是同样的东西,同时发生的这个事情。
东仰陵卫生所医生:初步判断就是饮食的原因,属于感染性腹泻,跟吃的有关系。
记者:吃的什么东西导致的?
东仰陵卫生所医生:就是东西不卫生。
经过几天的消炎、止泻治疗,目前三名患儿病情已经好转。但是,几天下来孩子看病花了几千元。目前家长已经把情况向卫生主管部门进行了反映。
试验:患者所吃食物污染严重
那么,这三个孩子出现的症状跟所食用的腌蛋、香肠到底有没有关系?这些食品的卫生情况究竟怎样呢?
记者将患儿家中保留的腌蛋和香肠拿到河北商华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工作人员首先检测了大肠菌群,按照试验步骤,工作人员提取了腌蛋、香肠样本,经过稀释、发酵等步骤后得出了检测结果。
记者:在我手中拿到的就是鸡蛋和肠的大肠菌群的测试结果。在这两个试管中都产生气泡,所以这两个测试样本都是不合格的。
经过发酵,如果试管中有气泡存在就证明有大肠菌群。根据国家规定,罐装肠类食品大肠菌群的最大限值为150mpn每百克,而送检样品测试结果为2400mpn每百克,超出国家标准将近20倍。而腌蛋的污染更为严重,国家对腌蛋大肠菌群的最大限制为40mpn每百克,而样本的检测结果是一万一mpn每百克,超过国家标准近300倍。之后,工作人员又对两种样本的菌落总数进行了检测。
记者:在我身边的两个器皿是对肠和鸡蛋的测试结果,这是肠的测试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培养皿上有密密麻麻的菌落,这属于超标,而鸡蛋我们可以看到菌落已将连成片非常脏。
根据国家标准,罐装肠类食品菌落总数国家最大限值为8万cfu每克,而样本检测结果为93000cfu每克。国家对蛋类制品菌落数的最高限值为1万cfu每克,而送检腌蛋菌落总数竟然达到40万cfu每克,超过国家标准40倍。通过检测可以看出,两者大肠菌群和菌落数均不能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其中腌蛋污染更为严重。食用了这种受污染的食品之后引起胃肠道疾病,也就不足为怪了。
调查:涉嫌违规商户突然消失
夏季食品非常容易被污染,那么这些食品污染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追根溯源,记者针对这两种食品的来源进行了调查。
记者首先对问题香肠进行了调查。根据该香肠外包装上的厂名,记者找到了位于五七路的这家工厂。
记者:咱这肠都销到哪里?
加工厂负责人:超市、市场。
记者:咱就是加工肠呀?
加工厂负责人:嗯。
记者:工人都有健康证吗?
加工厂负责人:肯定的,上岗之前必须办健康证。
在该厂办公室记者看到,墙上挂着卫生、质监等部门颁发的相关生产资质,也有食品安全公示和监督电话。从记者观察来看该厂是经过相关部门审批的。那么,既然生产环节没有发现问题,肉食流通环节又怎样呢?记者走访了我市多家菜市场发现,有不少专门出售肉食的摊位,其中有些商户把本应冷藏处理的香肠,直接暴露在太阳下出售,储藏条件很明显不能达到要求。
记者:晒着没事呀?
商户:没事,都这样。
记者:不会坏了呀?
商户:没事。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商户把整根香肠外包装切开,将香肠分割出售。
记者:你这肠子是什么时候切开的?
商户:刚才。
记者:切开时间不长啊?
商户:嗯。
记者:切开不用放冰箱里呀?
商户:这都不用。
不难看出,即便香肠生产环节没有问题,在销售环节也容易遭受污染。之后记者又对腌蛋进行了调查。记者看到,菌落超标的腌蛋上没有厂名厂址,属于“三无”产品。但是在腌蛋的外壳上有一个标签,上面印有生产厂家的电话。记者试图以此为线索找到腌蛋的生产厂家。
记者:你们在哪生产呀?
厂家负责人:这我不能告诉你。
记者:现在还生产吗?
厂家负责人:家里有事不生产了。
记者:你们原来一天出多少?
厂家负责人:有一百多斤吧。
腌蛋生产厂家没有找到。随后,记者又跟随患儿家长一起来到出售问题“腌蛋”的市场。但是转遍了整个市场,出售问题“腌蛋”的商户却不见了踪影。记者从市场管理员的口中,打听到了一些原因。
记者:卖腌蛋的呢?
市场管理员:谁知道呢?好多商户不来了。
记者:为什么不来呀?
市场管理员:这两天有人检查呢?
记者:有人检查就不来呀?他们有问题呀?
市场管理员:谁知道有没有问题,反正一检查就不来了。
记者同时发现,其它销售腌蛋的商户也没有做到冷藏储存,高温之下蛋类食品很容易变质。
省三院营养部副主任雷敏:蛋类、肉类蛋白质很高所以很容易变质。即便闻起来没有异味也不能说明他们就是卫生的,夏天最好把食物热透再食用
从生产到销售,有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食品安全也就没法保证。要想让市民吃得安全,吃得放心,监管部门时刻都不能掉以轻心。再过几天,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就要到来了,希望监管部门能好好查查熟食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