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药金坦公司的一支年轻团队,正加紧研发一种新的“中国药”
“一定能把诺如病毒疫苗拿下”
7月29日,在华药金坦公司研发中心实验室,研发人员进行检测样品的制备。 河北日报记者 李佳泽摄
夕阳西下,位于石家庄高新区的华药金坦公司研发中心里,又一次实验开始。
穿上白大褂,戴上无菌手套,7月24日晚7时30分,研发人员庞晓敏拿起一管乳白色液体,开始了诺如病毒颗粒提纯实验。
“诺如病毒是造成全球范围内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因之一,每年导致的感染病例数以百万计。”研发中心主任李岩异说,全球至今尚无特效的抗诺如病毒药物。
去年8月,一个好消息让这支平均年龄33岁的年轻团队轻舒一口气。他们研发的四价重组诺如病毒疫苗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同意开展临床试验。这是自2022年狂犬疫苗迅可上市以来,华药在新药研发上取得的又一重要进展。
2023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石家庄市国际生物医药园规划展馆考察时强调,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研发生产更多适合中国人生命基因传承和身体素质特点的“中国药”,特别是要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研发生产更多更好的‘中国药’,需要我们不断突破核心技术。迅可是我国第一个抗感染单抗药物,也是河北药企第一个获批上市的国家一类生物药,研发用了17年时间。”李岩异对此深有体会。
2019年,刚接到诺如病毒疫苗这个一类新药的研发任务时,李岩异心里有点儿发怵:要掌握的新技术太多,没经验、风险大。他打量了一圈团队成员,十几个人里大部分还是80后、90后。
那时,1992年出生的庞晓敏刚硕士研究生毕业,分到了分离纯化组。
一段“卡壳”经历,她至今难忘。“有两种分子量非常相似的蛋白,我们的目的是剔除其中一个不太完整的。但试了十几种介质,怎么也去不掉。”她说,介质的工作原理是吸附溶液中有用的物质,将不要的留下。
没日没夜寻找合适的介质,半个多月过去了,却进展不大。她有些泄气。
一次,庞晓敏在做实验时,无意中瞟到了一种介质,因为不吸附目的蛋白,被“打入冷宫”。她灵光一闪:“谁规定一定要把有用的吸走才算成功?为什么不能把不要的吸走,有用的留下?”再做实验,杂质果然大幅降低。
此时,新难题又来了——四价诺如病毒疫苗实际上是四种独立的疫苗,要将四种亚型的病毒纳入同一个制剂中,必须避免它们之间相互干扰。
任务交给了张永红所在的制剂免疫组。
四种疫苗用量要在合理区间,还要与其他辅料实现合理配比。这样的排列组合方案非常多,找到最优方案如同大海捞针。
团队曾设计出一个理论完美的方案,实验结果却与预想大相径庭。
他们查文献、找专家,从选材料到调工艺,一步步摸索。“压力很大,但我们坚信,一定能把诺如病毒疫苗拿下。”张永红说。
在分析关键数据的那段时间,张永红和伙伴们时常大半夜跑回单位加班。花了一年时间,终于找到最优方案。
去年,随着四价疫苗进入临床,这支年轻的研发团队又有了新课题。
“疫苗的价数越高,覆盖的病原体类型越多,可以预防的疾病范围也就越广。”李岩异说,他们正加紧研发更高价数的诺如病毒疫苗。
努力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石家庄市国际生物医药园的展馆里,展出的医药产品越来越多。
石药集团的普卢格列汀片为Ⅱ型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以岭药业的芪防鼻通片成为首个澳门注册上市创新中药……2024年,石家庄生物医药产业营收再攀高峰,一举突破1200亿元。
“科研发展很快,没有任何一项科研成果能长时间立于最前沿。”李岩异说,逐梦创新药,他们还在争分夺秒。(河北日报记者 王璐丹)
编辑:齐永涛
责编:韩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