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石家庄,蝉鸣声声入耳。走进石家庄市第二十八中学教师孙育红的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排排整齐码放、边角已经磨旧的笔记本。这些被学生亲切称为“心灵日记”的本子,记录着她近30年如一日的教育坚守。
“孙老师,我被保送研究生了!”手机屏幕亮起的消息让正在研究教案的孙育红会心一笑。她放下笔,从书架上找出那个学生的“心灵日记”,泛黄的纸页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师生间的对话。这样的本子,在她的书架上已经积累了近百本,每一本都承载着一段珍贵的师生情谊。
1995年秋天,刚从河北师范大学毕业的孙育红第一次站上讲台。望着台下孩子们稚嫩而期待的目光,这位年轻女教师在心里暗暗立下誓言:“要用爱走进每个孩子的心灵,带着爱上路,就永远不会疲惫。”这个朴实的信念,从此成为她教育生涯不变的座右铭。
每晚批改完作业后,无论多晚,她都会认真记录每个学生的成长细节。“李同学今天主动帮同学值日”“王同学的作业比昨天工整多了”“张同学在课堂上勇敢发言了”,这些看似平常的记录,却成为学生最期待的“成长礼物”。
张同学的故事尤其令人动容。这个曾经让老师们头疼的“问题学生”,上课睡觉、不交作业是家常便饭。孙育红没有放弃,她在张同学的“心灵日记”上写道:“老师发现你足球踢得很好,能教教我吗?”这句简单的话语,像一把钥匙打开了这个叛逆少年的心门。教师节,已经参加工作的张同学寄来一张照片,他穿着笔挺的西装,照片背面写着:“孙老师,是您让我相信,我也可以成为更好的人。”
孙育红的思政课总是让学生意犹未尽。40分钟的课堂,她精心设计了“时政快讯”“美德故事”“今日说法”等生动环节。每接手一个新班级,她都会结合时事热点,引导学生形成独特的班级文化。课间时分,常常能听到学生感叹:“孙老师的课时间过得特别快!”
课堂上,孙育红在黑板上写下“81192”几个数字,轻声问道:“同学们知道这个数字的含义吗?”接着,她动情地讲述了飞行员王伟为保卫祖国领空英勇牺牲的事迹。第二天,翻看学生们的“心灵日记”,里面写满了真挚的话语:“我要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向英雄致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要培养既有中国情怀,又有国际视野的学生。”这是孙育红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她精心设计的“追梦少年”主题班会,通过组织学生观看《大国工匠》等节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责任与担当。如今在香港工作的学生刘伟,在给孙育红的信中写道:“在国外求学时,常常想起您对祖国的热爱,这让我更加感受到国家的强大和作为中国人的自豪。”
近30年的教育生涯,孙育红的足迹遍布数百个学生家庭,发送的上千条生日祝福温暖了无数孩子的心灵,近百万字的成长记录见证着桃李芬芳。她的手机通讯录里保存着许多毕业生的联系方式,每逢节日,来自天南海北的问候信息总是络绎不绝。
“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要点亮学生心中的明灯;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孙育红这样诠释她对教育真谛的理解。在她看来,那些普通的对话记录,不仅承载着一位人民教师的教育热忱,更见证着一个个生命的成长蜕变。
2024年,孙育红获评“时代新人·河北好人”称号。此前,她已获得全国优秀教师、河北省教书育人楷模等多项荣誉。在学生们心中,她永远是那个穿着运动服陪他们晨跑和他们一起劳动的“孙老师”。
新学期将至,孙育红又准备了一批崭新的“心灵日记”。窗外的蝉鸣依旧,书房的灯光常常亮至深夜。这位普通的人民教师,用执着坚守诠释着:教育的真谛,就藏在这些日复一日的平凡付出中;教师的幸福,就在这一本本写满故事的“心灵日记”里。
(来源:石家庄日报 记者:刘青)
编辑:郝若羽
责编: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