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环城果生金——石家庄市林果产业“链”起乡村好日子
发布时间:2025-07-16 06:49:13 来源:无线石家庄

夏日炎炎,记者走近赞皇县张楞乡南竹村,昔日荒山已披上翠绿新装。沿着山间水泥路向上,灌溉管道蜿蜒伸展,直抵连翘林下,滋养着这片曾光秃秃的土地。

曾经,太行山的不少山坡植被稀疏,乡亲们“靠天吃饭”,山沟沟闭塞贫瘠。而今,漫山遍野的绿色“戎装”不仅改变了山容,更带来了致富新路——经济林结出“金果果”,生态游引来城里客,曾经的穷山村正焕发新生机。

绿色,是乡村振兴发展的底色。石家庄市深耕林业富民之路,在加强森林资源管护的同时,大力发展经济林,让乡亲们在“靠山吃山”中守护“绿水青山”,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

通过科学谋篇布局,全市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一批前景广阔、带动力强的绿色林业示范基地相继崛起。从山间的连翘、核桃,到坡地的苹果、板栗,经济林既筑牢了生态屏障,又成为数万农民手中的“金钥匙”,打开了增收致富门。

如今,石家庄市的山更绿、水更清,乡亲们的腰包更鼓,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画卷已然徐徐展开。

培育富民产业

眼下正是蜜桃成熟季,记者走进元氏县黑水河乡北庄村的“怡心园”家庭农场,仿佛置身绿色海洋。

枝繁叶茂的桃树上,粉绿相间的“永莲”蜜桃4号、7号、8号缀满枝头,在绿叶映衬下愈发诱人。不知不觉间,微风拂过,阵阵清香沁人心脾,让人垂涎欲滴。

“今年的桃子虽然产量略有减少,但亩产仍在6000斤以上,长势还算不错,果实丰满,色泽鲜艳、卖相好。”“怡心园”负责人张素靖介绍,“我这个家庭农场,从2014年开始建园,共流转土地30亩,在县农业、科技部门的帮助下,共引进种植‘永莲’蜜桃、油蟠桃、樱桃、猕猴桃、中华寿桃、武邑红梨十多个品种。每年从6月初开始上市,一直卖到10月底,销售周期在5个月以上。同时,全部实施果品套袋技术,不打药、无色素、原生态、纯天然,年产量都在15万斤以上,年收入超过50万元。”

从张素靖的言谈举止中,无不流露出丰收的喜悦。如今,在张素靖的影响下,很多人纷纷前来“取经”,有效带动元氏县西部山区的林果产业发展。

发展产业是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张素靖的桃园只是元氏县黑水河乡发展特色种植产业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黑水河乡地处元氏县最西部山区,是名副其实的生态之乡、红色之乡、特色林果之乡。在推进乡村振兴中,该乡镇明确了“生态立乡、红色润乡、林果富乡、旅游兴乡”的工作思路,抓住山场岗坡次地广阔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林果。在巩固石榴、柿子、核桃等传统林果产业的同时,精心培植猕猴桃、樱桃、苹果、草莓等新型特色林果产业。

加强技术支持

在井陉县南峪镇张家峪村,一簇簇颗粒饱满的花椒挂满枝头,散发出阵阵椒香,田间地头处处可见椒农们忙碌的身影。

张家峪村地处太行山深处,近年来村里根据地理位置和土壤情况,综合市场研判,结合村子里花椒种植的基础,选择在村里大面积种植好存活、好管理又耐寒的花椒来增加收入。于是,在村党支部的动员下,村民积极参与花椒种植,走出了一条花椒致富的新路。

“你看这花椒,色泽鲜艳颗粒大,味道浓郁,在市场上很受欢迎。”郭生米是张家峪村的花椒种植大户,靠着小小的花椒,改善了自家的生活,“现在一棵树上能收获5、6斤干花椒,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村里的花椒之所以品质这么好,除了先天的种植条件,还得益于农业科技的帮助。”村党支部书记郭生强告诉记者。

在村民种植花椒期间,村里经常邀请市林业局、县林业工作总站的专家到种植一线开展管护培训。

不仅如此,镇上也积极组织椒农外出考察学习,当地还专门建立花椒交流群,分享种植经验。同时,村子还在积极延伸产业链条,依托现有的花椒种植基地,建设加工车间,引进清选、色选、烘干、包装等加工设备,研发花椒茶、花椒油、花椒粉等系列花椒产品。

花椒种植是井陉县的一大特色产业,近年来,井陉县委、县政府根据乡村振兴和转型发展需要,结合本县山场广阔、撂荒地旱地多的实际,作出了发展花椒特色产业的决策,规划建设5万亩产业基地。

该县制定出台了花椒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规划,把苍岩山镇、测鱼镇、南王庄乡、南陉乡、南峪镇、南障城镇、天长镇、小作镇、辛庄乡、秀林镇、于家乡11个乡镇作为发展重点,按照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原则,选择交通便利、坡度较小的片麻岩山场和土层较厚石灰岩山场的中下部栽植,科学规划栽植地点,为今后的栽植管理奠定基础。

这些年,石家庄市持续加大科技支撑力度,成立林果产业技术支撑团队。根据石家庄市林果农技术需求,加强与国家、省、市科研单位、院校的科技交流合作,引进林果新技术、新品种,并聘请知名专家、教授组建了石家庄市花椒、枣、桑、连翘、核桃、板栗、皂角7个产业技术支撑团队,助推石家庄市林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强链条塑品牌

盛夏,赵县东部梨区,25万亩梨园郁郁葱葱,果香四溢。从7月初成熟的新梨七号,到国庆节前后采摘的雪花梨,这片土地孕育着甜蜜的希望,见证着赵县梨果产业强链条、塑品牌,蓬勃发展的进程。

在赵县德康梨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科技为梨果品质提升注入强大动力。酵素有机肥替代化肥、林下生草等绿色技术广泛应用,这里的梨果自然成熟,含糖量超12%才采摘,精品生态梨按个售卖,单价最高达15元。

放眼全县,围绕“树开心、枝拉平、通透好、省人工、统一管、质先行、创品牌、效益增”的二十四字方针,标准化生产管理全面铺开。统一标准、组织、管理、包装、品牌和销售的“六统一”模式,配合有机肥施用、蜜蜂授粉、控水控药等举措,让赵县梨果优质果率超90%,含糖量提升至15%,最高达16.5%,品质实现飞跃。

从种植到加工,赵县梨果产业不断延伸甜蜜产业链。

成吉食品的全自动无菌冷罐生产线高效运转,将雪花梨制成小吊梨汤、烤梨等产品,市场反响热烈;梨状元公司的梨膏遵循古法与现代工艺结合,20斤雪花梨经十多道工序浓缩成1斤梨膏。

如今,在赵县,梨干、梨糖、梨酒等多元产品不断涌现,不仅实现梨果增值,还缓解鲜果销售压力,推动产业多元发展。

赵县还积极开拓国际市场,30家出口企业让梨果走出国门。从青岛黄岛港口出发,经20多天冷链恒温运输,赵县梨果就能抵达迪拜等海外市场。严格的出口标准把控,确保每一颗梨都品质上乘。2024年,全县梨果出口销售额达5亿元,产业年产值30亿元,全产业链格局已然成型。

品牌建设同样成果斐然,赵县雪花梨获评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最具市场潜力奖20强” ,品牌价值达18.6亿元。未来,赵县将持续深挖梨果资源潜力,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品牌建设为引领,推动一产标准化种植、二产精深加工、三产农文旅融合发展,让小梨果成就大产业,续写甜蜜篇章。

在我市,随着林果规模化发展,一批区域特色果品得到快速发展,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增长点。如赞皇鲍家滩的樱桃、平山南策城的中华寿桃、元氏北正的石榴、井陉矿区天户峪的无涩甜柿、行唐安太庄的苹果等,成为远近闻名的区域特色产品。(来源:石家庄日报 记者 杜倩倩)

编辑:齐永涛

责编:韩巍

分享到:

扫码阅读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