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冰心在玉壶”——记韩国总统朴槿惠在清华大学演讲
6月29日,正在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韩国总统朴槿惠在北京清华大学发表演讲。
“一片冰心在玉壶”,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唐诗名句。6月29日在华访问的韩国总统朴槿惠,获赠学者冯友兰题写了这句诗的书法。这句诗也传递了中国人民对韩国女总统的情谊。
“这是冯友兰先生的书法手迹,是他89岁时所写。这首诗最后一句‘一片冰心在玉壶’,常用来形容人的高洁品格。”29日,朴槿惠在清华大学演讲结束后,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将一幅书法赠予朴槿惠。
汉语开场用典精当
上午10点多,穿紫色西服的朴槿惠走进清华大学主楼演讲厅,台下约500位师生报以热烈掌声。
通晓中国文化的朴槿惠,以一口流利的汉语开场:“我见到各位清华大学学子们,就想到中国一句古话: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
“清华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大学培养出了很多政治领导人,也培养了数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我相信今后各位的想法和热情将会为中国开启美好未来。”朴槿惠说。
虽然之后约20分钟的演讲和回答3个提问,朴槿惠都使用韩文,但仍不时引用中国谚语诗句:
“我以前去过苏州,切身感受到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如管鲍之交、三顾茅庐等中国成语,韩国人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
“为了克服那段艰苦时期,我在笔记本上抄满了良言佳句,其中最难忘的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话:‘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紫色,是我们清华校徽的颜色。总统穿紫衣、用汉语开场等都说明她对这场演讲的精心准备。”清华大学微纳电子系研究生梁业珍说。

6月29日,正在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韩国总统朴槿惠在北京清华大学发表演讲。
“韩国梦”和“中国梦”相通
“从此,我们要越过韩中过去20年的成功经验,开启共创新20年的心信之旅。两天前,我与习主席共同签署了韩中面向未来联合声明,这既是旅程的蓝图,也是路线图。”朴槿惠的演讲,紧扣《韩中心信之旅,共创新20年》的主题。
她以具体的数字和实例解析韩中关系。“建交虽然不过21年,但两国友好发展的速度却史无前例。两国贸易额已增加40多倍,每天100多架次飞机和船舶往返韩中,两国各有约6万留学生在对方国家留学。很多韩国人从小通过书籍和漫画,接触《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中国古典文学。”
“信任”是演讲中反复出现的一个词。朴槿惠说,她从政过程中一直最看重国民信任,在外交领域,她也以信任作为主基调。两国领导、人民之间如能加强信任,国与国关系肯定会更加密切。此次韩中首脑会晤使她与习主席建立了深厚信任,他们将以此为基础,开展更有前瞻性的对话与合作。
朴槿惠还分享了“韩国梦”和“中国梦”的相通之处。她说,正如韩国和中国的江河最终流入同一片海,现在中国正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韩国也向着开启国民幸福新时代的“韩国梦”迈进,韩国与中国共同分享的梦是美好的,韩中和谐相处一定会有光明的未来。
忆人生际遇励青年学子
“我遇到不少挑战,但最困难的时期是父母遇刺身亡,我个人也受到袭击,差点丧命。”在提问环节,当梁业珍问到“巾帼们在从政过程中要付出更多努力,不知您一路走来,曾遇到哪些挑战?”,61岁的朴槿惠如此回忆人生困境。
作为韩国前总统朴正熙的长女,朴槿惠说,她最初的理想是研究电子工程,成为专业人才。但父母的遇刺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伤心欲绝的朴槿惠,阅读了大量中国古典书籍,其中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是帮她重新找回内心平静的生命灯塔。
正是基于此,冯友兰先生的女儿宗璞女士,得知朴槿惠到访清华的消息后,特意托陈来院长给总统送来一幅书法。“冯友兰先生已故去20多年,但他如果在世,一定很高兴把这首诗题写给总统阁下,因为您是他的书的知音。”陈来说。
“在人生低谷,我受到的启发是,人生一世,终归尘土,就算有100年光阴,也不过历史长河中的涟漪。因此,人要活得正直和真诚。无论遭受多大考验,只要与患难为友,视真诚为道路上的灯塔,绝望也能锻炼我。”朴槿惠说。《绝望锻炼了我》也正是朴槿惠个人自传的标题。
“同学们,无论碰到什么困难,我希望你们不屈不挠,让每天都充满希望和梦想,向更宏伟的未来和更宽广的事业前进!”朴槿惠话毕,台下掌声如潮。

朴槿惠在清华演讲:中国梦与韩国梦是一体的 朴槿惠演讲 朴槿惠演讲中学生提问 朴槿惠:“今天我见到各位清华大学的学子们,就想起了中国古典《管子》中的一段句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 朴槿惠访华之前,中文媒体就有报道称朴槿惠“自幼与中国结缘”,通晓汉语,喜欢三国志的赵云,会唱中文歌,喜欢川菜等。当天的演讲中,她用字正腔圆的汉语熟练引用《管子》、《中庸》等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给在场的所有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媒体分析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朴槿惠对中国的高度重视,以及韩国希望与中国共同“开启心信之旅”的诚意。 朴槿惠:“这次,我与习近平主席共同签署通过的‘韩中面向未来联合声明’,既是这种旅程的蓝图也是一份路线图。如果两国能够签署韩中自贸协定的话,两国的经济关系将进入更成熟的阶段,也将为两国经济实现新的飞跃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成为牵引东北亚共同繁荣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力量。” 朴槿惠认为韩中关系需朝着更加成熟、更加务实的伙伴关系发展。两国要总结过去20年的成功经验,开始未来20年的心信之旅。 针对东北亚局势,朴槿惠认为,如今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在亚洲,韩国、中国等亚洲国家如果加强合作,肯定会产生更大的合力。东北亚地区的相关国家应该围绕气候变化、环境治理、赈灾救助、核能安全等可共同参与的议题进行合作,逐步积累互信,同时尝试构筑可以进一步探讨政治、安全保障等多领域合作的多边对话进程。 在演讲中,朴槿惠还谈到了中国梦。她觉得,中国梦和韩国梦是一体的。“韩国和中国正朝着‘国民幸福’、‘人民幸福’这一目标携手并进,中国梦与韩国梦是结为一体的。我认为,韩国梦若能陪伴中国梦,一定能够建立新东北亚的梦想。韩国与中国共同分享的梦将是美好的,韩国与中国和谐相处,一定会有光明的未来。” 在持续20多分钟的演讲中,朴槿惠以自己的人生经历激励清华学子寻求人生的真正价值和理想。对此,在场的大学生十分赞同。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生王琨说:“感受最深的是精神的力量。就是她说的诸葛亮(写给儿子的)那句(关于修身养性之道的内容),就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其实每个人遇到困难,真的需要的是内心强大的力量,她通过读中国的哲学这些方面,获得了这个力量,使她度过了这么多困难。(对于)朝鲜半岛局势,通过今天朴总统的演讲,她肯定是希望朝和平这路来走的,这一点我是非常赞同、非常支持的。” |

韩国总统朴槿惠在清华演讲侧记:真诚交流感动学子
朴槿惠在现场发表演讲。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
“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6月29日上午,韩国总统朴槿惠在清华大学主楼报告厅发表演讲,引用中国古语,用中国语言开场结尾,带给观众一阵阵感动,引起现场一阵阵掌声。字正腔圆的发音,朴槿惠想传达的不是作为一名外国领导人的中文实力,而是她那份朴素又浓厚的真诚。
“韩流”“汉风”——文化共鸣拉近心与心距离
韩国国民从小通过书籍和漫画,接触到《三国演义》《水浒传》和楚汉争雄等中国古典文学;韩国人来中国旅游,就如同来到自己很熟悉的地方;易地思之、管鲍之交、三顾草庐等中国成语,在韩国人的日常生活中被普遍使用。朴槿惠谈到自己喜欢阅读中国书籍、欣赏中国歌曲,加之其对“汉风”刮进韩国民众生活的生动介绍,深深地吸引了现场众多学生的注意力。
朴槿惠还饶有兴致地说到,她28日晚在北京观看的韩中友谊演唱会,两国歌手携手表演,以文化为载体欢聚一堂,让她感到无比高兴。
朴槿惠认为,通过文化形成共鸣才能拉近心与心的距离,成为真正朋友。她希望,韩中两国能够携手同行,绽放美丽的文化之花,给人类带来更大的幸福。
务实合作——信赖外交共创东北亚和平
中韩两国自1992年建交以来,友好合作发展十分迅速。两国贸易额不断增长,各领域合作项目不断增多。朴槿惠表示,愿意通过此次首脑会谈与习近平主席建立深厚信任,开创韩中关系下一个20年的“心信之旅”。
经贸方面,加强在气候变化、环境等领域的合作和推进贸易自由化谈判是中韩两国政府共同努力的方向。朴槿惠表示,韩中自贸协定如果能够签署,两国经济关系将进入更成熟阶段,也将为两国经济实现新的飞跃奠定良好基础。
在谈到半岛问题时,朴槿惠表示,要在东北亚地区实现真正的和平与合作,为建立一个稳定而富饶的亚洲做出贡献。
“相乘效果”是朴槿惠对韩国和中国以及亚洲国家在各方面加强合作的期待。她表示,期待与中国能够成为相互信任的伙伴,共创“新东北亚时代”。
中肯真诚——个人魅力颇受大学生称赞
在演讲中,朴槿惠讲述了自己经历过的那段艰辛而痛苦的年轻时期。母亲父亲的相继去世,给原本想在电子工程专业毕业后成为国家产业骨干人才的朴槿惠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但是通过阅读大量书籍,她从良言佳句中寻找力量,并找到了人生重要的价值。“无论遭受多大的考验,只要与患难为友,把真诚视为前行道路上的灯塔,那么到最后,绝望也会锻炼我。”
朴槿惠鼓励现场学生,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不屈不挠,让每一天都充满希望和梦想,向更宏伟的未来、更宽广的世界奋勇前行。
清华大学的韩国留学生李知香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能够亲历朴槿惠在清华大学的演讲,感到十分高兴和骄傲。在她的眼里,朴槿惠博学而有见识,她的努力造就了今天的成就。李知香说,她相信通过此次演讲,将有更多的韩国人认识清华,也有助于加深韩中两国人民相互了解、推进文化交流。
朴槿惠精彩的演讲给微纳电子专业的中国研究生宋颖留下深刻印象。他表示,听到韩国总统用中文发出对年轻一代的中肯鼓励和期许,更感受到了她此次中国之旅的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