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葫芦峪:太行山上的“金葫芦”
发布时间:2014-03-03 19:12:35 来源:石家庄新闻

“必须让山上长出钱来”,这是平山县“葫芦峪”现代农业园带头人刘海涛2007年上山时,对着大山的承诺。如今,7年过去了,这片大山和祖祖辈辈在这里生活的人们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小小“葫芦峪”在探索现代农业产业的道路上又有着怎样的尝试?在即将万物复苏的新春季节,这片大山里是什么样的景色呢?

初春的太行山还透着阵阵寒意,而记者在“葫芦峪”现代农业园的设施大棚里,感受到的却是一片热火朝天。正在翻地的刘吉联告诉我们,以前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一年收入不过五六千块。而如今他像很多城里人一样,当上了挣工资的产业工人。

除了工人,“小业主”是刘吉联的另一个角色。2010年,他把家里的十几亩山地租给园区,除了每年都能领到1万多块钱的租金,随着核桃树开始挂果,从今年开始,刘吉联还能拿到分红。

刘吉联的变化,得益于葫芦峪“大园区、小业主”经营模式的建立。园区带头人刘海涛告诉记者,通过入股、租赁、购买、置换等方式将老百姓手中分散的土地流转到园区,集中发展优质核桃为主的经济林,由园区统一规划、建设、管理、收购、销售,解决了分散生产和大市场对接的难题。

现在,园区已经取得了附近9个村5万亩山地的使用权。园区大了,仅靠单一的核桃种植和生产加工,抵御风险的能力明显不足。在鼓励“小业主”发展多种林下种植、养殖提高收益来源的同时,今年,园区开始在设施大棚的利用上打起新算盘。

现在,除了像刘吉联这样加入园区的农户们干得起劲,葫芦峪周围更多的老百姓则盼着自己的地早点儿并入园区。

如今,不止是当地的百姓,太行山区的很多地方都希望把“葫芦峪”这个致富的“金葫芦”带到自己“家”去。

分享到:

扫码阅读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