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基层:架起“连心桥” 同走致富路
发布时间:2013-04-24 10:07:42 来源:石家庄新闻


2月27日,市政府办公厅的几位工作人员进驻到了鹿泉市西薛庄村,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他们就成了村民们的知心人,有什么事情村民们都愿意给他们念叨念叨。这不,一大早,薛计锁老汉就急匆匆地找到了工作组,他到底有什么急事儿呢?

按说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要把自己家的土地主动交出来给合作社,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合作社究竟是干什么的呢?

原来,西薛庄村坐落在太行山区,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耕地914亩,山场2300亩,村民长期以来主要依靠果品种植、蛋鸡养殖和外出务工获得经济收入。为了改变经济落后的现状,实现土地收益的最大化,西薛庄村决定把土地整合使用,承包给农业专业合作社经营。村里决定首先集中收回村南的150亩普耕地,而薛计锁家的土地就在旁边,没有划进收回范围。

农业合作社的好处这么多,但是在一开始推行的时候,却有很多村民都不认可,不愿意把自己的土地交出来。

为了让农业专业合作社顺利推行,在春季植树关键时期到来之前把土地收回,工作组和村干部一起分头分组,逐家逐户到村民家走访、做工作。薛树堂家一共有四亩多的耕地在收回范围之内,听了工作组的解释,他理顺了思想的结,把家里的地全部拿了出来。见到记者来采访,他高兴地拿出了征收土地后合作社发的存折给记者看。看着已经拿到手的钱,他笑得合不拢嘴。

经过工作组耐心细致的工作,仅用了十几天时间,村委会就顺利收回了150亩土地的经营权,并将土地打包承包给了农业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接管之后,很快进行了整体规划,组织村民种植了樱桃树苗108亩,核桃树苗28亩,苹果树苗14亩。

驻村工作组组长刘军团 :现在是依托外面的,以后走自己的,发展果树种植业和其他农作物种植业。发动群众建设小型的农业经济合作社,争取上面的政策,扩大集体耕种作业模式,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分享到:

扫码阅读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