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火车站搬家只有不到一周的时间了,为了迎接这个历史性的时刻,我们石家庄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隆重推出大型纪实系列报道——《接轨》。今天,我们来追寻石家庄火车站的往昔岁月。
“接轨”讲述人 梁勇:人们经常说,石家庄是火车拉来的城市,石家庄近代城市的崛起,就得追溯到上个世纪末的石家庄村。
“接轨”讲述人 梁勇:“当时村的位置是兴凯路以南,兴华路以北,北大街以西,清真寺街以东,面积0.1平方公里”。
“接轨”讲述人 梁勇:为什么(它能)成为百万人口的大城市,这就与正太铁路有关……1902年,京汉铁路在这创建了车站,因为石家庄村名气小,所以就用了七里地外的大镇振头作为站名。
“接轨”讲述人 王律:这是一张寄往国外的明信片,当时邮费1毛七。
王律 省会地方文献研究者 河北省书报刊收藏委员会副主任
“接轨”讲述人 王律:原来被误认写成“枕头”,所以石家庄车站当时也是枕头车站。
“接轨”讲述人 梁勇:事后又在它北面建了个新车站,1904年动工,1907年通车,石家庄村就成了卢汉铁路和正太铁路的交汇点。
“接轨”讲述人 王律:这是最早火车站的相片,这是候车室。
《接轨》讲述人 张荩臣:车站就一个牌子,一个站台,随便进……当时去正定车票2毛,去保定3元。
张荩臣 102岁 曾住石家庄尹家胡同 8岁时第一次乘火车 随母亲来石
“接轨”讲述人 张善根:当时记得,大石桥上有个大气灯,特亮,有个女的当时说,是不是月亮掉下来了。
朱韶栋:长150米,宽10米,高7米,23个孔,这就是我身后1907年建造大石桥的概况,当时,这做桥就是连接桥东桥西的唯一通道。大石桥,它就像位百岁老人,见证了石家庄从一个静谧的小村庄慢慢变的繁华起来的全过程。
“接轨”讲述人 梁勇:随着时间推移,石家庄这个交通枢纽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一些商人纷纷在附近建厂。
“接轨”讲述人 张荩臣:当时我的店就在现在东购附近,那时候经常坐火车去天津、北京进货。
“接轨”讲述人 梁勇:之后形成越来越大的转运产业,在两条不能互通的铁路,各地企业在这都修货站、仓库,当时在这都是牛车、马车很多,成为石家庄的一景。
“接轨”讲述人 张荩臣:每天中午都有特别响的声音,就跟拉警报似的,那是附近厂子的工人下班。
“接轨”讲述人 梁勇:1925年,仅铁路以西,面积就达到了1.8平方公里,是最初石家庄村面积的18倍。
“接轨”讲述人 张荩臣:原来我是石家庄通,后来发展的哪都不知道了。
“接轨”讲述人 梁勇:1925年某文件,批准石家庄设市,更名为石门市,以符名实。至此,石家庄正式从一个小村庄变成城镇,迈上了城市发展的新台阶。
“接轨”讲述人 王律:当时两个火车站,正太车站轨宽1米,而京汉车站轨1米35,直到194*年才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