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还20块,多换600多,银行这样的做法,让人真是又生气又无奈。除了这些,存款越存越少,什么密码重置费、小额账户管理费等等。银行是做的跟钱打交道的生意,但你也不能就钻到钱眼去吧?但是咱们说归说,银行依然是我行我素,你说你的,人家该怎么收费还怎么收费,最多是换个名目,很多人都有这个疑问,银行“中国好生意”,靠的是什么呢?
10月28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称,在用户使用信用卡过程中因未按时还款,常被收取高额利息和滞纳金。节目中提及的案例显示,用户在2007年办理信用卡,到2012年共透支11万元需还44万元。5年,“高额利息和滞纳金”竟达33万元!
银行工作人员:每个银行都是这样的,制度就是这么定的,我们改变不了。
欠款11万元,五年后得还44万元,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驴打滚的高利贷,而银行坚称扣款有依据,甚至是“国际惯例”,事实是否果真如此呢?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刘俊海:这些条款其实都是银行单方面制定的,所以消费者不可能能和银行讨价还价的。
针对全额罚息,银行称为“国际惯例”,但事实上,“按未清偿部分罚息”才是国际的主流做法,全额罚息只在少数国家推行。如果把非主流的全额罚息理解为国际惯例,显然有一叶障目之嫌。这种选择性失明,折射出银行的逐利本色。
根据昨天银行业公布的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工商、建设、农行、中行四大银行净利润总计5757亿元,相当于每天赚21亿元。成为中国最赚钱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