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位于北京卢沟桥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开设了《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自开展以来,热度持续攀升,参观人数已突破65万人次。主题展有哪些亮点?
1500张照片3200件文物震撼呈现
总台记者 沈立:我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内。88年前,卢沟桥畔一声枪响,可以说是拉开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序幕。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这里的《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也再次迎来了观览高峰,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这里日均参观人数超过了1.5万人次,最高日均参观人数曾超过2.3万人次。
这次的展览空间超过1.2万平方米,展出的照片超过了1500张,同时这里还展出文物超过3200件,其中三分之一文物史料都是首次公开。
玻璃柜中展陈的这封家书作者是抗战烈士赵一曼,这是她在牺牲前留给孩子的最后一封信。她写道:“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除了这封家书,还有历史影像、油画、雕塑等多样的展陈内容。
沉浸式体验还原抗战历史现场
在展览第三部分“砥柱中流 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站在抗战最前线”当中,不仅复原了战场的地道,抬头看细节,木板上还有敌人的军靴;出了地道,地道战复原的剖面图上还加上了交互屏幕,可以直观了解地道战的精妙之处。而诸如此类的“沉浸式”体验,还可以在百团大战、知识青年奔赴延安等重点展项中感受。
“密苏里”号铭牌见证伟大胜利历史时刻
这个锅炉铭牌来自一艘战舰,一艘在1945年9月2日,日本无条件投降签字仪式所在的战舰——“密苏里”号。在这里,参观者们还可通过多媒体大屏,看到当时的真实影像。
留言簿写满赤子心声 观众共抒爱国情
在观众留言簿上,里面的内容都是来看展的人们亲手写下的真情实感。
《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从7月8日开放至8月31日,已经有超过65万人次来参观。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职业,相同的是,他们都怀揣着对世界和平的期望。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选址有深意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选址在卢沟桥,就是为了纪念1937年7月7日、全民族抗战爆发。当年日军在北京西南宛平城外的卢沟桥附近演习,并借口有士兵在演习时失踪,强行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在遭到中国守军严词拒绝后,日军悍然炮轰宛平城,七七事变爆发。驻防宛平城的二十九军奋起抵抗,打响了反击日军进攻的第一枪。7月27日,日军突袭南苑,在惨烈的南苑保卫战中,二十九军牺牲5000多人,佟麟阁和赵登禹两位将军在南苑壮烈殉国。
如今,南苑保卫战中国将士热血抛洒之地,已是一派安宁祥和,跟随总台记者的脚步看一看现在的南苑。
总台记者 何畅:南苑湿地森林公园是每到周末许多北京市民来休闲打卡的地方。这里曾是北京城南重要军事区域,是抗战初期我国军队驻守的关键阵地。
总台记者 何畅:从在燕景台远眺,那边就是宛平城。卢沟桥上的石狮子在提醒着我们“七七事变”作为全民族抗战的时间节点,也诉说着14年抗战中坚韧不屈、百折不挠的精神,更寄托了对先烈永垂不朽的纪念。俯瞰现如今的北京城,青山绿水和谐宜居,也告诉我们要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总台记者 何畅:下了燕景台,可玩儿的太多了。想山野拾趣可以小溪间戏水捞鱼;想悠然自得可以森林书屋静阅时光;想追溯历史可以坐上小火车,漫走曾经的军需铁轨。如果还想体验一点不一样的,有条小河一定要去看看。
总台记者 何畅:水清岸绿,划水自由,是不是一下子松弛感就拉满了?要我说一座城市如何承载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像这样的悠然自得是一种吧。
如今的南苑已经以湿地公园为活力绿肺,为城市的和谐宜居持续供氧。南苑所在的属地丰台区,也早已焕然一新。聚集在这儿的航空航天产业集群已达千亿级规模;这里的金融商务区正在打造低碳标杆,引领绿色金融未来;数字经济正在这里撬动城市活力蓬勃向上。文商旅体融合创新正在让这座老城,以崭新的活力引擎驱动高质量发展。
(总台记者 沈立 胡亚利)
编辑:吴楠
责编:韩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