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日报今日推出特刊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
编者按
连日来,记者走进产业园区、重点项目建设现场、企业生产车间、创新平台实验室等,看两年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视察石家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和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蓬勃发展的新气象、新成果,感受全市人民万众一心、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本报于今日T1至T4版推出特刊“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敬请关注。
当五月的暖风拂过滹沱河畔,石家庄便化为花的海洋,绽放成一幅灵动的水彩长卷。
两年前,同样是这满城芳菲的时节,一幕幕温情画面如同汩汩清泉,流淌在1100多万石家庄儿女的心间:
2023年5月10日至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河北视察,并主持召开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座谈会和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
其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石家庄市的中国电科产业基础研究院,了解企业发展历程及产品研发、提升自主保障能力建设等情况,走进生产车间察看芯片生产流程;来到石家庄市国际生物医药园规划展馆,听取石家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察看医药产品展示,了解药品研发生产情况。视察中,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
行行足印,盛满牵挂;谆谆嘱托,字字千钧。
关怀与鼓舞化为破土而出的蓬勃动能,奏响勠力同心、破浪前行的时代强音。
两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视察石家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抢抓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强省会战略重大机遇,以更加笃定的信念朝着“七个大跃升”奋斗目标奋勇前行;
两年来,我们在积极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全力以赴打造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两年来,我们不遗余力地加快城市更新步伐,深入推进宜居宜业城市建设,一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竣工通车,六大片区建设等加快推进,越来越多的建设成果惠及于民、造福于民;
两年来,我们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发展的生命线,高位推进、顶层谋划、创新举措,全力叫响“石家庄速度”“石家庄温度”“石家庄力度”的营商环境品牌;
两年来,我们以实干为笔、创新为墨,全面铺展开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的壮美画卷,用一项项扎实成果、一个个闪亮瞬间,书写了一份精彩的“石家庄答卷”。
华普石家庄医药有限公司的研发人员正在进行CpG佐剂工艺条件优化实验。
同频共振
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版图
三地心心相印,共谱协同华章。
“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各项工作,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习近平总书记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寄予厚望。
石家庄明确自身定位,牢牢抓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牛鼻子”,积极融入协同发展大局,不断深化科技、产业、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对接合作,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助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充分发挥区位、产业等优势,精准打造发展平台和载体,全力争取疏解项目及央企总部、二三级子公司和创新业务板块落户,形成新的增长极。康誉医疗介入类医用高值耗材产业园等一大批项目落地,石家庄经开区京津冀协同创新承载中心正式运营。
加快构建“京津研发、石家庄转化”的协同创新格局。石家庄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建立全面合作关系,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落户石家庄,全市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达337.74亿元。
聚焦“轨道上的京津冀”建设,石家庄持续加快推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航空、铁路、高速公路共同构建起愈发完善的立体化交通体系,为人们便捷出行提供了更多选择。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推进,三地不断加强对接合作,促进医疗、教育等领域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持续提升石家庄市民的幸福指数。市属医院与京津名院开展各类高水平合作项目达到21个,柔性引进560余名京津专家常驻石家庄开展诊疗活动,“足不出市看京津名医”成为百姓就诊常态;积极融入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大局,实现京津优质教育资源同石家庄的共享;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全力打造京津游客周末休闲首选目的地,今年“五一”假期,正定古城、龙泉古镇、赵州桥等多个景点成为京津游客热门打卡地。
正在建设中的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园。
再攀高峰
两大优势产业蓬勃发展
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要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命脉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研发生产更多适合中国人生命基因传承和身体素质特点的‘中国药’,特别是要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激励着石家庄生物医药产业“快马疾驰”。
石家庄大力推进生物药创新化、制剂药高端化、原料药绿色化、中药现代化、医疗器械专业化,全力叫响“中国好药·石家庄造”品牌。
两年来,石药巨石生物抗体二期等一批新项目启动建设、华普CpG疫苗佐剂基地等一批“高含金量”项目竣工投产;石家庄市国际生物医药园全力打造具有坚强配套服务能力的低成本化园区,以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进驻园区;成功举办中国生物制造产业发展大会、2024新一代疫苗和疫苗佐剂科学创新大会……
“不断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新突破”“打造更多科技自立自强的大国重器”,寄托着习近平总书记对石家庄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殷切期盼。
围绕“真‘芯’‘石’意打造电子信息高地”,石家庄大力推进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创新发展,鼓励企业充分发挥产学研深度融合优势,不断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新突破,涌现出5G基站用射频芯片、MEMS(微型电子机械系统)传感器等一批国际领先的创新成果和产品。
在中国电科产业基础研究院、中国电科网络通信研究院等龙头企业带动下,优质项目加速聚集,已形成以鹿泉区为核心,高新区、桥西区、裕华区、新华区、长安区和正定县等区域各具特色的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驰而不息,深耕不辍。
作为石家庄重点打造的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中的两大优势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和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按下发展“加速引擎”。2023年率先突破千亿级规模,2024年再上新台阶,营业收入分别突破1200亿元、1300亿元。
在两大产业的示范带动下,石家庄先进装备制造、现代食品、现代商贸物流三大产业也发展迅速。其中,石家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于2024年底成功实现营业收入超过千亿元。五大产业展现勃勃生机,凝聚起高质量发展强劲势能。
无人机拍摄的石家庄市正太广场。
向新向美
城市“颜值”与“气质”全面提升
日新日进,石家庄正以蓬勃之姿拥抱每个清晨。
一条条大道气贯长虹,一处处片区拔节生长,一座座游园风光旖旎……随着城市更新步伐的加快,石家庄的城市形象动态刷新,城市品质不断提升。
两年来,石家庄继续坚持在二环内做“减法”、在二环外做“乘法”,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推动城市更新提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通过一系列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全力构建高效便捷的现代交通路网。复兴大街和北三环市政化改造辅路全线通车,构建起了贯通石家庄南北、连接东西的十字形骨架道路,拉开了城市发展框架;衡昔高速石家庄段建设加速推进,其中石衡高速至青银高速段、平赞高速至嶂石岩收费站段已建成通车;新华路(西二环至西三环)、和平路与西三环互通立交等二、三环连通工程通车;谋划实施了仓丰路、胜利南大街、平安大街南延等6条市政道路建设工程;总建设规模58.85公里的轨道交通二期工程正在马不停蹄地建设中。
加快推进高铁片区、太平河片区建设,率先突破、早出形象,扎实推进留营片区、和平东路片区项目建设,龙泉湖片区、东南三环片区实现开局破题。六大片区建设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如今,在滹沱河畔,太平河片区美不胜收,正倾力打造石家庄拥河发展的起步区、示范区、引领区,卧虎山公园揽胜阁景点已全面开放,住宅楼、美术馆、音乐厅、博物馆等项目建设正在同步推进;高铁片区的中央绿色体育公园、如意彩虹桥,以及东三教街、京广西街、汇华路等工程均已建成投用,“城市客厅”项目、高品质住宅、配套教育设施等正在加紧建设中。
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带动城区旧貌换新颜,对城中村、老旧小区等实施改造,让城市更加宜居宜业。2024年共对243个老旧小区实施改造,今年还将改造138个。目前,17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正在全速推进。
焕然一新的石家庄解放纪念馆、正太广场,彰显历史的厚重与现代的活力;石家庄东垣古城遗址公园守护文化根脉,展现城市魅力;石煤机工业遗存保护区(石美集)6个场馆开放,尽现城市繁华景象;百公里的石家庄市环城绿道正式开通,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热爱运动的市民;风格独特的石家庄工业遗址公园、织音1953项目,成为文旅消费新地标;散落在城市的口袋公园串珠成链,小街小巷移步皆景……
如今的石家庄,城市“颜值”与“气质”全面提升,八方游客沉浸于石家庄的醉人美景。
滹沱河美景如画。
向优而升
良好营商环境释放“强磁场”
梧桐立,凤来栖。
以生物医药、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为代表的五大产业的蓬勃发展,自然离不开良好营商环境所提供的“阳光雨露”。
石家庄围绕“全生命周期、全市场主体、全要素保障”目标,不断创新改革提升举措,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智能AI审批”改革让开办企业实现“秒批”,全市审批事项100%实现全流程网办,审批效率跻身全国第一方阵。
石家庄市“招投标‘双盲’评审改革”成功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大案例,向全国推广。
在全省率先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持续开展营商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常态化召开企业家、市民恳谈会,全力打造“石i企”惠企服务平台,畅通企业政策、信息获取渠道。
在全省率先推行的“石监码”监管模式,企业信用画像一键生成。“石监码”慧治赋能经营主体被央视《2023年营商环境创新城市报告》收录。
认真传承践悟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期间推出“人才九条”的精神实质,出台15条人才新政,大力实施人才引进工程。2024年,石家庄的青年人才流入总数达10.1万人,连续三年获评“最佳引才城市”。
设立200亿元的主导产业发展基金并首次设立规模20亿元的科技成果转化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等,用真金白银鼓励企业创新发展。
石家庄相继获评全国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城市、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等20多个国家级试点,连续三年入选“城市营商环境创新城市”。
近悦远来,海纳百川。
如今的石家庄,人们体会到的不仅是“石家庄速度”,更有开放包容的“石家庄温度”和雷厉风行的“石家庄力度”,营商环境持续向“优”而升,不断释放高质量发展的“强磁场”。
使命如磐启新程。
站在新起点,让我们将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牢记心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以奋勇争先的昂扬姿态全力冲刺,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注入澎湃动能,奋力书写无愧于时代的新的精彩答卷!
(图片均为本报记者 张 震 张晓峰 摄)
来源:石家庄日报
编辑:梁堃
责编: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