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会文化名家工作室——让文化融入群众生活
发布时间:2022-12-31 10:02:00 来源:燕赵名城网

9月30日,省会城市人文公共空间暨文化名家工作室揭牌仪式,在新华区主会场祁海峰美术家工作室启幕,河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政,石家庄市委副书记、市长马宇骏出席仪式并揭牌。

程雪莉作家工作室举行儿童小说《太行小兵》首发捐赠仪式。

刘世芬文艺评论家工作室开展《将军台——“时代楷模”张连印》新书分享会。

时序更替,岁物丰成。国庆前夕,一批文化名家工作室在省会街头亮相,这项从4月份就开始谋划推进的城市人文公共空间建设工程,经过近半年时间的辛勤培育,终于结出了喜人的果实。

9月30日下午,在祁海峰美术家工作室、刘金凯书法家工作室,举办了“省会城市人文空间暨文化名家工作室揭牌仪式”;与此同时,长安、桥西、裕华、高新四区分会场分别举办了揭牌仪式。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郭建亭在致辞中说,群众在哪里、群众的文化需求在哪里,工作室的舞台就定位在哪里。“家门口”的工作室,让广大市民在闲暇时间、茶余饭后,就能零距离享受文化魅力,接受艺术熏陶,感受名家风采。

52家涵盖多个艺术门类、分布于大街小巷的工作室,探索出一条以文化惠民生、解民需、润民心的新路子,让这座正在“蝶变”中的城市变得更具文化内涵、文化温度和文化温情。

高端谋划  精心建设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名家是城市的财富。燕赵大地,文脉绵长;省会石家庄,人杰地灵。

如何将省会文化人才聚集优势,转化为文化建设的良好态势,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调性,是省市委思考和谋划的重要课题。

春末夏初,河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政在石家庄调研时指出,要打造群众身边的人文公共空间,充分发挥河北文化名人的作用,切实让文化资源活起来、传出去,点亮群众的文化生活。

按照河北省委宣传部工作部署,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目标,石家庄市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水平建设,着力打造群众身边的人文公共空间,让城市历史在钢筋水泥石头墙中显山露水,让文化在大街小巷家门口脱颖而出,让展品藏品搬出来,让现代技艺展出来,让宜业城市更加宜居,让城市成为‘书香’之家,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彰显城市文化调性,助力省会形象品质大跃升。

在省市委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指导下,市委宣传部积极向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省文旅厅等上级单位问计,听取建议,争取支持;市区(县)两级宣传部门深入街区、楼宇、门店,对400多个点位实地走访,反复考察位置、环境、面积、功能、产权等诸多要素,筛选合适场所;组织人员到杭州、苏州等地区考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邀请高水平设计单位,设计logo标识和整体形象,“一室一策”制定装修方案,精心付诸实施;制定“管理运营办法”,开设文化名家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和抖音号,提供平台支持,加大宣传力度。

经过紧张的筹备建设,初步建立形成了由市委宣传部主导,省、市宣传文化部门支持协同,文化名家工作室具体实施,区(县)宣传部门和街道、社区组织协调,石家庄旅投集团统一运营管理保障的工作格局。

百倍其功,终必有成。省会首批52家承载着名家和群众渴盼的工作室,目前建成41家,在建11家,施工现场呈现出热火朝天的建设局面,近期将全部精彩亮相。之后,将陆续分批次建设各类城市公共人文空间,让这些遍布省会街头巷尾的文化场所,如不断蔓延的星星之火,点亮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群英汇集  勠力同心

人民需要文化,文化也需要人民。

以文为媒,润泽民心,是省会文化名家的美好心愿和积极追求。工作室的建立,为文化名家与人民群众的近距离接触,搭建了桥梁、纽带和平台。

文化名家工作室涵盖的文化门类众多,为市民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文化供给。涉及省会书法家、美术家、戏剧家、音乐家、舞蹈家、民间文艺家、曲艺家、文艺评论家,以及作家、收藏家、设计艺术家共11个门类。

入驻工作室的名家层级高,包括中国文联所属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理事8位;省文联所属地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以上的17位,省作协副主席2位;市文联所属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以上的多位。省会文化资源优势凸显,其中,刘金凯、刘月卯、祁海峰等书画名家群英荟萃,李浩、程雪莉、王文静等作家、文艺评论家济济一堂,郝友友、郭海博、周淑英等工艺美术大师熠熠生辉。

河北人爱戏、懂戏、会唱戏,入驻的省会名家中就有10位全国戏曲“梅花奖”获得者。其中,许荷英、刘秀荣“二度梅”开,艺高望重;正定是元杂剧发祥地,彭蕙蘅在正定元曲博物馆成立工作室,传承古今文脉;石家庄梅花奖“七枝八朵”之称的刘秀荣、袁淑梅、雷保春、刘莉沙、徐金仙、赵立华、赵玉华,在石家庄大剧院建立工作室,发挥集成优势,打造戏迷打卡地。

石家庄还有着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赶考路从这里启程。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红色收藏家王律工作室,展览“红色印记”,传承红色文脉,赓续革命精神。

入驻工作室的52位文化名家,既有德艺双馨的“不老松”,也有才华横溢的“新生代”;既是多才多艺的文化大家,也是省会文化建设的一线工作者。他们除发挥自身作用外,还引入相关文化名家、学生、弟子参与活动,使每个工作室都成为深具吸引力、凝聚力的文化阵地。

以文润城  以文化人

赏一幅书画佳品,读一本新书大作,品一段熟悉唱腔,听一场精彩讲座,无需远足,即可与名家相约相遇,相契相融。

用文化的力量去塑造城市的格调、提升城市的品位,去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是建设文化名家工作室的出发点和立脚点,也是指导工作的思想和准则。

与以往工作室的个人化、私密性和高门槛不同,石家庄这次建设的文化名家工作室更突出公众化、开放性和便捷性。只要群众愿意来,工作室的大门就畅通无阻;群众有什么样的文化需求,就提供什么样的文化服务。

工作室在场所功能空间上,兼顾名家和群众需求,精心打造了3种功能的空间类型,即:名家创作空间。设置能够进行研究创作、接待叙谈的场所,配备工作和生活用具,创造拴心留人的工作环境,让名家真正入驻落地;展览展示空间。设置名家个人作品、同类名家作品、相关艺术品、“非遗”技艺等的展览展示场所;座谈交流空间。设置能够进行文化雅集、讲座交流、教育培训等活动的公共空间。此外,根据场所条件和名家特点,还拓展设置了休闲阅读、研学体验、小型演艺、文创开发、网络直播等功能空间。

为了保证活动接地气、有人气,文作名家活动由市、区(县)委两级宣传部门统一牵头,工作室定期与周边街道、社区的负责同志研究工作、策划活动,吸引群众“走进来”,享受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文化熏陶。

一场场活动主题鲜明、生动活泼,点亮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了群众的文化渴求。

任源、段朝林、段建坤等书法家、美术家举办了“书以载道”名家书法展、青绿山水画作品网络展、河北省当代陶瓷邀请展等展览展示活动;李浩、程雪莉等作家举办了《灶王传奇》新书分享会、《太行小兵》新书首发及诵读会等阅读赏析活动;王律、王文静等文艺评论家举办了“纪念电影艺术家崔嵬诞辰110周年”红色经典观影座谈会、话剧《平凡的世界》观剧沙龙等文艺集会;郭海龙、赵成龙等民间文艺家工作室举办了“铁板浮雕艺术”“行唐剪纸”等研学传习活动;张勇、孙昊鹏等音乐家举办了笛箫专场音乐会、“古韵龙吟”古琴音乐会等文艺演出。

亲民近民的文化名家工作室,正在用思想火花、笔墨影像、多彩音符、灵动舞姿,来传承文化、引领精神,启迪心智,温润心灵,将文化的种子传播到各个角落,让文化的百花园在人民身边绽放。

精雕细琢的文化名家工作室,正在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触摸城市脉搏的“平台”,宣传城市蝶变的“阵地”,形成了一道靓丽的文化景观,让省会在提升“颜值”的同时,更具“底蕴”和“内涵”,助力建设“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魅力之城。

编辑:吴楠

责编:韩巍

分享到:

扫码阅读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