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下午,高邑县大营镇后怀安村一处远离村庄的养殖场里,近百只体型健硕的鸵鸟正闲庭信步,静享阳光。一个30多岁的年轻人时而弯腰捡起一颗鸟蛋,时而捡起一只掉落在地上的羽毛,时而给鸵鸟食槽里添加一把䓍料,一幅人与鸟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
“这些鸵鸟可都是我的宝贝,蛋、羽、皮、肉都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三晓养殖场场主王晓锋捡起一只鸟蛋,开心地告诉记者:“这一批鸵鸟蛋已经被提前预订了,今天会有专人来收。”
一次偶然机遇,开启了王晓锋养鸵鸟的人生之路。2003年,大学毕业的王晓锋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选择留在城市打拼,虽身在百里之外,心中依然牵挂着家乡,期望回到那片热土,另有一番作为。
2019年,和邻居的一次闲谈,让王晓锋第一次接触到鸵鸟养殖这一新兴产业,经过多方实地考察和了解后,发现鸵鸟产品市场前景广阔,除了口感好、营养高的鸟蛋广受市场欢迎外,质地柔软、丰满飘逸的羽毛也是市场的宠儿,远销海外;鸟皮是名贵制品的原材料;鸟壳能雕刻成精美的手工艺品……但鸵鸟人工养殖在我国历史较短,大多数人却空有想法,王晓锋毅然辞去工作,在2019年底回到家乡,和朋友投资60多万,建成高邑县第一家鸵鸟养殖场,引进种鸟50只,走上了鸵鸟特色养殖路,也敲开了致富的大门,自此,他的人生轨迹开始改变。
“我们养殖的是非洲鸵鸟,抗病力非常强、生长快、寿命可达70多岁。”谈起鸵鸟养殖,王晓锋头头是道。鸵鸟以精粗料混合搭配喂养,为了节约饲养成本,王晓锋种植了两亩苜蓿草,以保证鸵鸟的食用需求。
在不断摸索中,王晓峰对鸵鸟的生活习性、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烂熟于心,与此同时,鸵鸟产品的销路也逐渐打开。“我们场的鸵鸟产品主要走订单式销售,由于鸵鸟养殖户较少,羽毛等产品较为稀缺,好多经销商都找上门来收购。”
养殖之余,王晓锋搭上了网络销售快车,在京东、天猫商城等多家平台开设网店,拓宽零售渠道,一天到晚忙得不亦乐乎。2021年,三晓养殖场赚到了“第一桶”金。“年纯收益能达到40多万元。”好项目丰了衣食,富了生活,辛劳付出赢来可观收入,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富足,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尝到甜头的王晓锋更加坚定了鸵鸟养殖的信心,加大投资力度,又引进种鸟40多只。如今,该场养殖的鸵鸟数量达到了近百只,是高邑县规模最大的养殖场。在后怀安村,这些来自异乡的鸵鸟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先富带动后富,一人富为小安,共同富裕方为振兴。走在前头的王晓锋也愿意带动村民一起致富,受他影响,附近村也有几户村民养起了鸵鸟。“近年来,鸵鸟产品广受市场欢迎,我也愿意带动更多人加入鸵鸟养殖业,和大家一起走上致富路。养殖规模大了,就可在当地形成‘养、孵、卖’一体式化的产业链条,大家致富路就会越走越畅通。”王晓锋满怀期望地说。
来源丨高邑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