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合作、多力并举、构建德育共同体——石家庄市教育局出台《关于加强石家庄市德育共同体建设的意见》
发布时间:2021-03-25 17:14:51 来源:无线石家庄

无线石家庄消息(记者 叶琳 通讯员 马立改 苏燕)近日,石家庄市教育局印发《关于加强石家庄市德育共同体建设的意见》,通过发挥优质学校德育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加强校际间交流合作,集中各自优势,推进德育资源互有互通,实现资源共享、技术共享、经验共享,打造全市学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全体师生受益的市级德育工作平台。

《意见》提出两项工作目标,一是将中小学德育做“大”——共同体内中小学、幼儿园与高校联合,带动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理论和实践能力整体提升,同时,利用高校资源培养中小学生人生理想和职业方向,使其具有大格局和大视野;二是将大学思政课讲“小”——通过共同体内大中小幼思政课程交流研讨,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政课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同时有效改善不同学段间思政授课内容重复问题,避免无效课堂。

《意见》从加强大中小幼德育队伍一体化建设、推进大中小幼德育工作有效衔接、组织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科学研究、开展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督导评价等四个方面提出10条工作措施。

《意见》指出,要搭建德育教师交流平台。利用全市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交流平台、“班主任论坛”“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和“名班主任工作室”等,促进德育教师交流互动。举办不同学段德育教师教学展示、专题辩论赛和讲故事比赛等活动,促进德育教师专业成长。鼓励各学校至少与1所跨学段学校携手共建。

要推动学段融合。鼓励德育共同体共建学校打破校际边界,开展大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思政课堂有效衔接。鼓励高校辅导员、高中、初中和小学班主任到低一学段的学校、幼儿园为学生讲授本学段的德育活动模式,鼓励学生到高一学段的学校参观学习,通过为学生提供近距离接触高一阶段学校的机会,促进各学段有机融合,缩小距离感和差异感。

要践行合力育人。鼓励大中小幼不同学段的德育教师和优秀大学生进行挂职交流,相互学习,提高德育工作专业化水平。鼓励高校师范生、艺术生充实到中小学第二课程及德育实践课上,鼓励中小学优秀教师为高校师范生开设选修课,讲授育人经验,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准备和职业生涯规划。

要实现资源共享。鼓励各县(市、区)依托石家庄市属高校,建立高校思政课教师中小学工作站、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等。鼓励高校校史馆、博物馆面向中小学生开放,鼓励中小学校作为大学生的教育实践基地,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深化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研究。发挥石家庄市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指导中心作为石家庄市学校德育研究重要平台的作用,针对大中小幼德育衔接等方面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前沿热点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形成一系列有影响的课题研究成果。

健全德育督导评价机制。组织德育共同体适时开展学校德育专项督导评估工作。发挥共同体优势,组织校际联合,开展科学性、持续性和动态德育评价,反映学生成长实际,因材施教,实现整体育人。

《意见》还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宣传引领、推进协同育人等方面提出了若干保障措施。要求各县(市、区)成立德育共同体,建立德育共同体章程,要将德育工作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和学校工作计划,确立年度德育工作目标和任务,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相关责任主体,抓好任务的落实。要求各德育共同体统筹做好大中小幼学校德育课程设计、教学研究、指导服务、监督检查等工作。

编辑:齐永涛

分享到:

扫码阅读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