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饭店吃饭,隔壁桌的几个孩子在走廊里肆意地喊叫玩耍。服务员过来劝导家长,家长却站起来直接与其对峙,还口口声声说孩子本性就是爱玩。服务员只得无奈地走开了。
家人聚餐,其中一个亲戚家的孩子,把一大瓶饮料据为己有,谁要也不给......
这样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有些父母认为,小孩子天真无邪,长大了就会懂得文明礼仪;还有些父母则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有真本事就行了,礼仪并没有那么重要。
其实,这都是误解。
一方面,孩子的文明礼仪需要从小培养,否则就会形成坏习惯,一旦形成坏习惯,再改就很难;
另一方面,礼仪也是家教的一种体现,日本有句俗语:从一个人拿筷子的样子就能看出他的出身,一个人在吃饭时的举止最能体现他的涵养,懂礼仪的人,更受尊重和欢迎,从而赢得更多的机会。
3到6岁正是孩子习惯养成的敏感时期,抓住这一时期,让孩子从小学礼、知礼、懂礼、用礼,这将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发展。
年末节日多,聚会多,这些餐桌礼仪家长一定要教会孩子!
1.饭前要洗手。
2.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应等全部人落座,长辈开始吃饭后再动筷。
3.不要乱动,不要随便离开餐桌,更不要嬉戏打闹。
4.不要一边吃饭,一边说话。
5.要细嚼慢咽,不能大块往嘴里塞,狼吞虎咽,这样会给人留下贪婪的印象。
6.不要用筷子在盘子中翻来翻去。倘若自己想吃的某样菜离得比较远,应该让家长帮忙夹。如果是那种带转盘的餐桌,不能为了吃自己喜欢的菜,就一直把着桌子不让转,或者频繁转动转盘。
7.不要发出不必要的声音,如喝汤时“咕噜咕噜”,吃菜时嘴里“叭叭”作响。
8.注意礼貌用语,需要他人帮忙夹饭菜或者拿东西时要说“请”和“谢谢”,碰到他人要说“对不起”。
9.不要把筷子、水壶嘴对着人,不要用筷子敲碗,不要把筷子竖着插在碗中,也不要横着放在碗前。
10.喝汤或者吃汤汁过多的水果时,要提前准备好纸巾,防止汁水洒得到处都是。
11.吃饭的时候,若要咳嗽或打喷嚏,不要对着别人,可以选择回转身体、低头或用餐巾纸遮挡等方法。
12.用餐结束后,可以用餐巾纸或服务员送来的小毛巾擦擦嘴,在主人还没示意结束时,客人不能先离席。如有特殊情况要提前离开,要告知大人。
在培养孩子用餐礼仪的时候,家长要让孩子认识到这三点:
吃饭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要让孩子明白,吃饭时不能抱着嬉戏玩闹的心态,与吃饭无关的行为要尽量避免。例如不能边玩玩具边吃饭,或者边看手机边吃饭,不能把餐桌当游乐场,在椅子上蹦来跳去。
吃饭时应该抱有感恩之心
这里的感恩,包括对食物的感恩和对做食物的人的感恩。对于食物的感恩体现在不浪费,比如不因为贪图过多的食物而过量取食。对于做食物的人的感恩则在于,去别人家做客时,要等着做饭的人坐到餐桌前一起就餐,并能够发自内心地表达感谢。
做到心中有他人
用餐中,常常有很多只顾自己的表现,比如将自己喜爱的菜放在自己面前;在菜中翻来覆去地挑,只挑自己爱吃的,搞得别人都没兴趣再夹菜了。这样的行为无疑会令人不快。做到心中有他人,就是要让孩子学会共情,问一问他:如果别人这样做,你什么感受?推己及人,让孩子懂得,遵守餐桌礼仪,不仅是自身素质的体现,也是一种利他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