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在社会里,普遍认为,不给别人添麻烦,是互相友好相处的前提之一,是一种设身处地的体贴毕竟现在节奏快,大家都很忙,麻烦别人帮忙,要占用时间和精力等。加上社会一直强调,我们要学着“独立”、“懂事”等等,所以我们能解决的小问题就自己解决,尽量不打扰别人。
作家连岳说:人生在世,活的年纪越大,越明白“自食其力""不给人添麻烦”是了不起的成就。为什么了不起,因为一个人想要在不给人添麻烦的前提下自食其力太难了。我们现在处于一个紧密联系的社会中,完全不需要别人的帮助,是无法生活下去的。
-我们的汉字“人”,一撇一捺,互相支撑着,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相互扶持互相取暖,凭借着你来我往的温情,才能携手走得更远。
在《好关系是麻烦出来的》一书中,作者格子珊用我们一个个真实的例子,说明会“麻烦”别人,也是人际交往情商高的一种表现,“麻烦”别人,是人际关系的互动,“麻烦”别人,带来良好的人缘。
一 最高配的麻烦是对身边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社会关系本身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存在,它反映了人类主体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每个人都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关系网中
1 独立和懂事的误解
独立是指关系精神和经济上独立, 懂事是过度的坚强,这两者都不是指任何事情都自己来解决和处理。
没有谁能够完全的不跟社会来往。不跟人群交道来往的人,看起来冷漠,没有人情味。太过于独立和懂事的人,在你和别人之间,有一堵透明的墙,将你和大家隔离开来。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大家都生活在社会关系网里,没有谁真的能完全不依靠别人活下去。运用“麻烦”,让彼此产生联结,关系更进一步,“麻烦”别人,是人际关系的沟通和发展。
2 麻烦别人,是种借力
荀子在《劝学》中写道: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湖,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段话是说,借助马车的人并非走得快却可以行千里路,借助船只的人并非会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区别,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
连古人都说,借助外力,借助外物,可以更快地达到目的地。如果在别人的帮助下,能更省力,为什么不能求助别人呢,不想麻烦别人,那就让自己吃许多无谓的苦,走无谓的弯路。
二“麻烦”别人,有助于增强人际关系
1每个人都需要价值感和归属感
心理学先驱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过: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为了追求一种价值感和归属感。“被需要”是人的一种很重要的心理需求,当你麻烦别人时,说明他为人所需要。这种”被需要“,就是价值感和归属感的集中体现。
比如当你请朋友推荐一下喜欢的书单,朋友肯定很乐意,说明这是你对他阅读能力的一种认可;在生病不舒服时,恋人照顾着你,说明你依恋他,需要他;当你在外工作回家后,对着父母撒娇说想吃某某菜了,爸爸妈妈肯定很乐意,因为这些虽然都是麻烦别人的事,但是也让他们有我”被需要“的感觉。
自已的存在有价值,会产生一种自信感,因为自己对别人还是有作用的,帮助了别人,内心也有种满足,麻烦别人也是彼此情感上的接受和认可。
2 拉近距离的最好方式,是让别人帮你。
心理学上有种效应叫富兰克林效应,是指曾经帮过你一次忙的人,会比那些你曾经帮助过的人更愿意对你提供帮助。简单来说,让别人喜欢你的最好方法不是去帮助他们,而是让他们来帮助你。
富兰克林效应一词来自一个故事,在富兰克林竞选州议员的时候,有一位议员用很强硬的攻击他,富兰克林并没有当众反击。通过打听,得知这位议员有很多藏书,于是,富兰克林写了一封信,向议员借一本很罕见的书,那位议员虽然很诧异,但还是把书借给了他。
富兰克林看完后,原书奉还,还写了一封感谢信,感谢那议员的借书,并且说那本书怎么怎么精彩等等,从此,那位议员对富兰克林态度发生了180度大转变,两个人开始合好,成为一辈子的好朋友。
我们可以向富兰克林学习,要想增强某个人对你的好感度,就是请他帮个忙。如果你”麻烦“他,他在你身上有付出,对你关注越多,这时他会产生一种对你的好感,这是人性真相之一。所以拉近距离的最好方式,是麻烦别人,让别人帮你。
3 麻烦了别人,以后别人才好意思麻烦你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互惠原理”,是指我们接受了别人的恩惠和帮助,会对别人心怀亏欠,会想办法回报给对方。我们常说的”吃人嘴软,拿人手软",就是这大概意思,当我们接受别人的好意和东西,会有亏欠感,希望有一天能将人情还给人家。
关系也是讲究“礼尚往来”的,因此你麻烦过别人,我们对别人心怀感激,下次如果别人有麻烦了,别人才好意思麻烦你。在这一来一往的联系和沟通中,彼此交流也越来越多。所以麻烦别人,也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彼此互相“麻烦”,关系会越来越好,互相“麻烦”,也是增强人际关系的一种办法。
三 “麻烦”别人必须注意的几条准则
虽然麻烦别人,是增强关系的一种办法,但这也不是万能法则,麻烦别人并不是指什么都甩手给别人,也不意味着什么忙别人都要帮你。麻烦要合情合理才行,不然会适得其反,不仅没有促进关系,反而是彻底破坏关系了。
1 麻烦别人,要有界限感和分寸感
假如将界限感比做一个圈,每个人都活在圈子里,最里面最中心的圈,是家人至亲,再往外一点,是好友,再往外一点,可能是普通朋友。请朋友帮忙之前,可以评估一下,自己在他的哪个圈里,提出的“麻烦”是不是超过这个圈的范围,否则让对方为难,尴尬,甚至彼此生气。
如果是请教问题,咨询工作,朋友肯定会帮忙,但是类似借钱这种大”麻烦“,是不是不合适?这就是麻烦别人的界限和分寸。
2 麻烦别人不是“占便宜”
“占”便宜,不仅指金钱上的,还指时间和精力。请别人帮忙,别人也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
比如开口就请人帮忙翻译长篇文档,还有请人做报告PPT,但是有些人意识不到,别人是否方便,是否有时间,麻烦别人却不考虑别人的实际情况,平白给别人添堵。这种行为,反而在消耗彼此的关系。
3 帮人是情份,不帮是本分
我们要意识到,不管什么事,谁都没有义务一定要去帮助别人,当麻烦别人时,别人愿意帮忙,是他的善意,但是对方也是有权力拒绝的。
有些人只要开口求助别人,就觉得别人一定要答应,不管出于什么情况,只要不答应会满腹牢骚,甚至在背后中伤别人。这样的人,即使别人出于无奈帮了一次,是什么感受,心里会怎么想,关系的本质是交情,那么别人又怎么评价你呢。
“麻烦”别人,是一种人际交往,会“麻烦”别人,也是高情商的一种表现。
“麻烦”是人际关系的互动,只要“麻烦”得当,这种互动就是良性的;在任何一段良好的关系中,“麻烦”不但是一定存在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谁都无法自全而活。——英国诗人约翰.多恩。
我们都彼此需要,无法独自生活在社会中,那么,从《好关系都是麻烦出来的》中,学习“麻烦”彼此,通过“麻烦”与别人建立良好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