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河北省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0-12-04 14:44:27 来源:无线石家庄

12月4日,河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北省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政策吹风会,针对当前教育督导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方案》从教育督导管理体制、教育督导运行机制、教育督导问责机制、督学聘用和管理、教育督导保障机制等5个方面提出了25条具体改革举措,并就公众的一些疑问进行了解答。

1.本次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实施方案》的出台,是我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彰显了省委、省政府推进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政治觉悟和改革魄力,展现了我省教育督导战线积极有为、奋发进取的时代风姿,制定《实施方案》的总体思路:

一是对标国家要求。中央《意见》着眼于新时代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教育事业发展全局,针对教育督导工作存在的实际问题,对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作出系统部署,成为新时代教育督导工作总的指导和遵循。在制定我省《实施方案》时,围绕中央《意见》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改革框架,坚持对标对表,确保中央文件中的各项重点任务都有对接和落实,并进一步细化实化,增强可操作性。

二是提炼河北经验。近年来,我省在教育督导实践中,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教育督导政策措施,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实施方案》立足我省教育督导改革探索和实践成效,对成功的经验和做法进行提升总结固化,提高教育督导科学性和权威性,更好地规范和指导全省教育督导工作。

三是破解瓶颈问题。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我省教育督导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对比新时代推动全省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新期待,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实施方案》聚焦我省教育督导工作的瓶颈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把握关键环节,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指导河北教育督导实践。

2.教育督导是《教育法》规定的教育基本制度之一,为了让教育督导进一步发挥作用,这次改革在制度建设方面有什么考虑?

  多年来,全省教育督导工作紧紧围绕教育改革和发展大局,在推动“两基”(即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和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等目标的实现,以及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次出台《实施方案》,在制度建设上,总体上有三点考虑:

  一是于法有据,完善教育督导法律制度。随着国家《教育督导条例》的出台,教育督导工作逐步做到了有规可依、有章可循,但也应该看到,这一制度体系在我省还不够完善。为此,《实施方案》将依法依规督导作为制度设计的出发点,明确提出要加强教育督导法治建设,适时出台我省教育督导条例,为开展教育督导工作提供基本依据。这一举措对补足我省教育领域地方立法链缺项,十分必要。

二是系统设计,完善教育督导制度体系。这次改革注重整体性、系统性,既体现了新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又注重吸收借鉴教育督导实践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形成比较完善的体系,涵盖教育督导各个方面。从教育督导对象看,不仅包括各级政府及其有关职能部门,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和校长,还首次覆盖了民办学校。从教育督导内容看,办学标准、教育投入、师德师风、教育教学、校园安全、学校党建等各方面都纳入其中。从督学队伍建设看,不仅对督学聘用和管理作出明确规定,还对督学工作条件保障提出了明确要求。

三是立足省情,提供可操作的制度供给。这次改革设计的一整套制度,充分考虑了我省省情。一方面,强化省级的统筹和指导,对教育督导职能、机构设置、督学配备等提出统一要求。另一方面,充分考虑我省地域辽阔、区域差异较大的现状,分级分层实施。如在深化督学方面,以3至5年为一个周期,由各级教育督导机构按照管理权限对本区域内所辖学校实施一轮综合督导。总的看,《实施方案》出台后,教育督导的制度保障更加有力,权威性从制度上得以确立。

3.提升教育督导的权威性,需要理顺教育督导职能。《实施方案》在这方面是如何考虑的?

提升教育督导的权威性,需要体现在教育督导职能行使上,落实到具体教育督导工作中。为此,《实施方案》将正确履行教育督导职能作为改革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一是完善教育督导领导体系建设。为了加强党对教育督导工作的领导,提出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履职的教育督导领导体制,强化学校自律和社会监督,加快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高度重视发挥教育督导委员会作用,在参照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成员单位的基础上,按照应纳尽纳的原则,将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等纳入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成员单位,明确督导委员会工作规程和和议事规则,建立成员单位联络员制度,确保成员单位履行应尽职责。

二是强化“三位一体”职能落实。《实施方案》从督政、督学和评估监测三个方面提出改革目标。在督政方面,完善对市县政府的分级教育督导评价机制,督促市县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切实履行教育职责。在督学方面,健全完善省市县三级教育督导机构依据国家标准、分级分类组织实施对本行政区域内学校督导的工作机制,指导学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在评估监测方面,建立各级教育督导机构统一归口管理、统筹组织实施、多方参与的教育评估监测机制,为改善教育管理、优化教育决策、指导学校工作、提高教育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三是优化教育督导管理体系。明确提出教育督导机构实行同级政府领导和接受上级教育督导机构指导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强调加强省市县三级联动,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要加强对市县教育督导机构的指导和管理。市县教育督导机构的年度工作计划、总结、重大事项和督导结果须分别向省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报告。

4.教育督导“长牙齿”,问责必须有力。《实施方案》在强化教育督导问责方面,有哪些细化举措?

教育督导要硬实一点,教育督导要“长牙齿”,有效的问责是关键。强化问责,是这次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重点。《实施方案》将问责机制单列一部分,突出强化举措务实、问责有力,分别从责任主体、工作程序、操作规范等层面细化了报告、反馈、整改、复查、激励、约谈、通报、问责等八项制度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有三点:

一是教育督导结果与政绩考核挂钩。要在领导干部考核、任免、奖惩中了解教育督导结果及整改情况,推动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转变政绩观,更加自觉主动地做好教育工作,切实把“教育优先”体现出来。

二是教育督导与教育执法联动。教育督导的过程也是依法行政的过程。要整合教育监管力量,建立教育督导与教育执法的联动机制,让教育督导成为推动法律法规落实的有效手段。

三是将教育督导结果向社会公开。《实施方案》要求,充分利用政府门户网站、新闻媒体及新媒体等载体,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督导报告,接受群众监督;对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教育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教育工作安排不力、违反有关教育法律法规的行为,要在新闻媒体予以曝光。

5.当前教育督导工作的重点是什么?

当前深化教育改革的任务很重,教育督导必须突出重点,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既要善于发现问题,更要推动解决问题。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看哪些是政府重视不够、哪些是学校落实不到位、哪些是制度规范不健全,该纠正的纠正、该完善的完善。我认为当前要把握以下三个重点:

一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情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涉及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方式的全方位调整,教育督导的重心也要相应转变,过去主要看普及水平,现在关键是看人才培养质量。党中央提出“五育”并举已经两年多了,但各地各学校的落实还不平衡,重智育轻德育、体美劳总体滞后的状况仍然存在。要通过教育督导,督促学校开齐国家规定的课程,保证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业质量标准。

二是对教师、学生、学校的评价情况。前不久,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政策和举措非常明确,就是要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教育评价涉及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五类主体,关键是要解决“五唯”问题。教育督导要把教育评价改革情况作为重要内容,充分考虑不同领域、不同学段、不同类型的教育特点和规律,督促完善各类评价制度、评价标准、评价程序等。

三是教育经费的投入情况。要继续将落实教育经费投入作为督政的重要内容。不仅要看总量,还要看结构。在总量方面,主要看是否做到“两个只增不减”,即:确保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在结构方面,主要看是否加大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投入、把钱花在刀刃上。现在,我们对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开展了不少督导,比如对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情况进行评价,今后要统筹运用好相关结果,推动教育投入切实向薄弱环节倾斜,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来源:石家庄日报)

分享到:

扫码阅读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