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孩子13岁,每天都在看手机,管她也不听,不管就会不停看,手机还不能没收。”
“我家孩子读高一,考上重点中学后就放飞自我,说轻了不听,说重了就要离家出走。”
“我女儿今年上初二,脾气内向性子倔,回家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完全不跟人交流。”
……
家中有一个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可以说十个家长九个都会头痛。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大多会自私、任性、不听话,怎么教育青春期的孩子这个问题,困扰了无数父母。
出于对孩子的爱,和父母的身份,很多家长会自然而然的认为自己做的选择就是对孩子好的。事实上,每个处于青春期的孩子都或多或少知道自己所面临的处境,但他们并没有足够的生活阅历看穿,所以需要父母出现,关心他,引导他,支持他。
李玫瑾教授说,12岁孩子进入到青春期,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需要做好这3点:
1、帮孩子寻找他的价值
人的一生中会经历3个叛逆期:宝宝叛逆期(2岁左右)、儿童叛逆期(7岁左右)、青春叛逆期(12-18岁)。青春期叛逆期的孩子首要任务是自我认同,他需要在这几年,建立“我是谁”的正确认知。
事实上,很多孩子在这个年龄段无法做到对自己清晰的认知,甚至不明白自己真正需要什么,因此很多孩子会出现一些不良嗜好,比如网络成瘾。
对此,我们不要简单的阻止,不能成天说玩游戏不好,你要学会跟孩子共同欣赏。你可以说,这个游戏看上去很好玩,你教教我,甚至可以拜孩子为师。这样你就可以关注到孩子的兴趣,并加以正向的引导。
有句话说的好,“人是管不住人的,规则才能管住人”。对于孩子的不良嗜好,我们在关注和了解的同时,也要为他制定一些他愿意遵守的条约。家长可以跟孩子商量出一个彼此都满意的规则,并给予孩子3次机会,在每次违规后,都要严格做到惩罚措施,不能让孩子看到可乘之机。
当然,做到这些要从保持和孩子良好的关系开始,家长要懂得灵活切换自己的身份,你可以是家长、老师、朋友,但不能时时刻刻都保持着一种身份,要尽量和孩子保持平等的关系,尊重孩子。
2、要和孩子共同解决问题,而不是包办
青春期的孩子向往长大,渴望独立,多数人会认为自己已经是个大人了,他们有能力解决自己的事情。对于社会经验不足,解决问题能力有限的他们,家长既不能横加干涉,也不能袖手旁观。
最好的做法是,跟孩子一起面对问题,并保持对他的尊重,让他感觉到自己在处理事情上有一定的主导权,你们可以商量出解决方案,也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给予孩子试错的机会。
有的孩子成功了,我们可以予以鼓励,并跟其探讨自己原先设想的解决方案是否会更好;有的孩子失败了,我们千万不要打击他的自尊,你要找到他做得好的地方来鼓励他,并帮助他分析失败的原因。
3、言传身教,培养和孩子之间的共同爱好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但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只会灌输大道理,并且喋喋不休,但自己却成天追剧、熬夜玩手机。如果你是这样的父母,即便你把口水都说干了,孩子也听不进去一个字,因为你自己没有做到。
言传身教,很多家长只做到了言传,但身教却是最为重要的。很多家长把言传发挥到淋漓尽致,却不愿在身教上花费一点心思。孩子的性格、品行等大多是受到父母影响,即便是已经成年的我们,在为人处世上都或多或少有一些父母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