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别踩,它会疼的”!善良,或许是家长能给孩子最有回报的教育
发布时间:2020-10-27 12:54:16 来源:爸妈快来看

关于教育,有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养孩子也需要“学而时习之”,多看、多听、多学,无非是教育里强有效的进阶阶段,前些天带着孩子去广场玩的时候,碰到一位奶奶的教育很有爱,一个大约2、3岁的小男孩在好动率方面非常高,碰到什么东西都想摸摸、捏捏或者踩一踩。

“你别踩,它会疼的”!善良,或许是家长能给孩子最有回报的教育

当时,给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那个男孩在乒乓案下专门踩蚂蚁被奶奶阻止,一句“呦,我的小宝贝你可别踩呀,它会疼的”,语气调皮又有爱地让男孩的动作嘎然而止,随后男孩还很有爱地把周围的垃圾运走,看上去就像是对欺负蚂蚁认错里的一种补偿似的。

后来,刚满三岁的女儿在玩翘翘板找不到玩伴,还是那个小男孩主动说“我们来玩吧”,后来和男孩奶奶交谈之间得知,这个小男孩居然比我家姑娘还小两个月,那时候的我除了惭愧之外 、还有很多羡慕,在交谈之间还跟奶奶学习了很多育儿经验。

“你别踩,它会疼的”!善良,或许是家长能给孩子最有回报的教育

实际上关于孩子的成长,善良、或许是家长能给孩子最有回报的教育,总是听到很多关于孩子叛逆、孩子白眼狼或者不孝之类的抱怨,却很少听到家长给孩子有关“善良”的教育,善良是懂得感恩的基础,而每一个孩子刚出生的时候都是晶莹透亮般地洁净,那种自然成型的未经雕琢也是善良的本质。

随着成长的后天性环境影响,孩子的所见、所闻都会影响他们的善良,尽管我们无法阻止很多外在的事物影响,但“善良”教育就像是习惯一样根深蒂固地影响着孩子,如果把善良比喻成美好的收获,那么孩子就是那肥沃的土壤,你种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收获什么样的果子,所以让孩子心中充满善良的感性暖意,就是家长们对孩子感恩教育的水晶守护。

“你别踩,它会疼的”!善良,或许是家长能给孩子最有回报的教育

那么,在孩子的善良教育里爸爸妈妈们需要怎么去做呢?

1、让孩子善待一切生灵

都说“人之初、性本善”,也就是说每个人的本性一开始是好的,孩子这块肥沃的土壤栽种的是善良的种子还是邪恶的种子,从他们是否善待生灵就可以看出一二,世间万物皆有因缘果报,从小教孩子善待一切生灵影响的不仅仅是内心善良种子的深耕,还是教育孩子感恩的关键。

比如我们在欣赏公园草长莺飞、朵朵花开的时候,首先告诉孩子“不可采摘,想要留住美丽去欣赏可以采用拍照的方法”,再跟孩子普及一些植物的生长,告诉他们“我们看到公园的一切美好都要感谢绿化工人,是他们不怕风吹雨晒地美化我们的地球,我们不能帮助他们但一定不要去制造麻烦”。

“你别踩,它会疼的”!善良,或许是家长能给孩子最有回报的教育

2、善良不是做给谁看、不需回报

关于善良,我们一定要告诉孩子“善良不是做给谁看、不需回报,当你的善良带给别人方便时,你会发现善良带来的快乐胜过一切回报”,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身边的点滴影响开始,比如我们驱车外出时马路上蹲坐一只小狗就是不动,此时家长要做的不是加速冲过去,而是停下汽车打开车门带离小狗远离马路的川流不息,这一举动即是善待生灵、又是在方便他人快乐自己。

善良和邪恶虽然是对立性的存在,但是每一种的传导性都比较强,这就跟我们遇到120急救车让道一样,一辆车开始让道、后边都开始效仿,若没有呢?大家都是抱着“没有一个人让道,凭什么就我让”,善良虽然管不住别人却具有正能量的传导作用,我们做好自己的善良即可。

“你别踩,它会疼的”!善良,或许是家长能给孩子最有回报的教育

3、善良虽好、但有些人可不必

虽然善良教育是感恩的基础、人性的冷暖,但善良也需要对人对事、有些人可以不必善良,这就跟孝顺跟愚孝的意思是一样的,如果我们只教孩子善良不教他们正确对待做好事,你会发现我们给予孩子的只有伤害,因为这个世界上有种人叫做“专拣软柿子去捏”,有些人你对他善良、他却对你倍加索取。

所以善良虽好、但有些人可不必,那么什么样的人可以不必善良呢?比如,背叛、欺负、索取和勒索的人,尤其是勒索你的人千万不要对他们善良,若对方今天勒索你一块钱成功了,你的善良告诉你“给他吧”,那么下次会更多、甚至是不给就要挨打,若我们第一次被勒索就表现出了“我不怕你”的气势感,可以避免勒索永不止步、也可以让对方止步避免更多的勒索演变成犯罪。

分享到:

扫码阅读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