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出门也能众星捧月,成为不容忽视的人物。但是,很多事情并不能遂人愿,有的家长会发现,家里孩子成为了别人的“小跟班”,在别人面前小心翼翼,对别人的话言听计从。
昨天,朋友下班回家,看见家里3岁的孩子正在和邻居家的孩子玩石子。她就站在旁边偷偷地观察了一会儿,结果意外地发现,俩孩子玩找石子的游戏,她的孩子成为被指使的那一个。她家孩子找到的石子,要拿给另一个孩子看,如果另一个孩子说不行、不好看,她女儿就会把石子扔掉继续找。朋友看见女儿屁颠屁颠地跟在别人后面,听别人的话,心里很不是滋味,为什么孩子给别人当“小跟班”?
生活中,孩子给别人当“小跟班”,正以各种形式存在着
生活中,孩子成为别人“小跟班”的场景非常多。有的是“学渣”跟在“学霸”的后面,听从学霸的指挥和领导;有的是“年龄小的孩子”跟在“年龄大的孩子后面”,打下手,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还有的是“存在感弱一点的孩子”跟在“强势的孩子后面”......细心的家长还会发现,有的孩子给别人当“小跟班”并没有表露出不满的样子,似乎毫不在意自己被指挥。
孩子给别人当“小跟班”的原因
所以,许多家长不明白,孩子之间不存在大的利益往来,为什么孩子心甘情愿地在别人面前做小伏低,当一个“小跟班”被指挥来指挥去。难道是因为孩子自甘平凡,喜欢“被领导”?这里提醒各位家长,孩子总当别人的“小跟班”背后原因更加复杂。
①孩子当“小跟班”,可能是出于想要模仿、观察对方的需求
孩子给别人当“小跟班”,看起来是很没有出息的表现,但是“跟随”这种行为从社交策略的角度上讲,是正常且聪明的。心理学家艾普教授曾说过,孩子就像水里群居群嬉的鱼,他们会时时参照身边的人,进行观察、模仿。孩子给别人当“小跟班”,在跟随同伴的过程中,也是在进行自我的构建和学习,他正在学习如何获得他人的认可、如何融入他人、理解他人的行为等等。孩子在模仿中学习,会变得更加懂得人情世故,生活的基本常识。
②孩子有一种“依附心理”
孩子在离开父母,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子的时候,面对他未知的人群,他会陷入不安当中。这种情况下,孩子为了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就会主动追寻愿意跟他玩、照顾他的人。可能在家长眼里,孩子像是“跟屁虫”,但是这却是孩子的一种“依附心理”,就是孩子希望被接纳、被重视。当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社交能力加强,他就会渴望更加平等的社交关系,不会轻易当别人的“小跟班”。
③孩子想要得到对方的保护
孩子之间的关系,看似单纯,但是也存在“大欺小”“强欺弱”的情况。尤其是年龄小的孩子,喜欢拉帮结派,甚至排挤他人。如果孩子在生活中受到同龄人的欺负,但是又被威胁不敢向家长和老师求助,他就会找“靠山”,寻求帮助。孩子给别人当“小跟班”,孩子避免了势单力薄,就不容易被欺负。
孩子当“小跟班”,不值得家长焦虑
所以,孩子给别人当“小跟班”,并不是一件值得家长去焦虑的事情。这是孩子正在建立和周围人的关系,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天性。即便家长想要阻止,也不能很好地改变,最后的结果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个人的成长发展。不过,孩子给别人当“小跟班”,有几点需要家长注意:
①不要让孩子给坏孩子当“小跟班”
孩子当“小跟班”是模仿的必经阶段,但是,人往往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又没有筛选信息的能力,缺乏明确的道德规范,很容易被煽动。所以家长不要让孩子给坏孩子当“小跟班”,不然孩子有样学样,会模仿坏的行为。
②确定孩子给人当“小跟班”不是被强迫的
孩子给人当“小跟班”,虽然不是一种不好的相处模式,但是家长也要注意观察,并且和孩子多交流,确认孩子给别人当“小跟班”,不是因为被霸凌的或者有难言的苦衷,不然孩子有可能会受到伤害,影响心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