嘘,爸妈别打扰那个抱着一大堆书在读的小孩,TA在学习泛读呢
发布时间:2020-08-30 17:13:02 来源:

嘘,爸妈别打扰那个抱着一大堆书在读的小孩,TA在学习泛读呢

和父母们讨论阅读,我还常常遇到另一个问题:

孩子总是抱着一大堆书胡乱翻看,怎么才能让他读得仔细点?

其实,孩子这么读,就是在做泛读,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阅读实践。

什么是泛读?

泛读,就是快速地做一般性阅读,和精读一样,我们也可以把它看成一种阅读状态,一种阅读能力,或者一种具体的阅读技术。

精读重质量不重速度,而泛读正好相反,注重阅读量、阅读速度和对读物内容的一般性把握,不注重阅读的仔细和深入程度,不追求深入理解和记忆,即所谓“好读书,不求甚解”。

如果不是为了学习和研究,成年人做的很多阅读其实都是泛读。

会泛读的读者,不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而是一整句话、一个句群甚至一整个段落地读,并且能快速地从这些语句和段落中识别出重要内容,所以和只会精读不会泛读的人相比,他能读得又快又多。

你可能会想,这不就是现在特别流行,但也经常被人诟病的“浅阅读”吗?当然不是。

浅阅读,既包括阅读深度上的浅,也包括读物内容上的浅,比如你早晨起来打开手机,用十分钟看了三篇用刷屏文手法写流行话题的文章,就是典型的浅阅读。

但泛读,阅读时虽然不够深入,但却不一定只读无深度的内容。比如你用一个小时快速浏览了一本作者认真写作的家庭教育书,并且大致把握到书中的主要观点,这就不是浅阅读。这样的阅读,和精读一样,都是很有价值的阅读。

嘘,爸妈别打扰那个抱着一大堆书在读的小孩,TA在学习泛读呢

泛读对于孩子的价值

泛读有两个重要价值,一是阅读速度快;二是能保证比较大的阅读量。

人们做泛读时的阅读速度,会明显高于精读,也高于阅读能力不足时那种缓慢的逐字逐句阅读,所以会泛读,在需要阅读速度与效率的阅读场景中,会成为阅读能力上的显著优势。

就比如很典型的,考试时的阅读。现在学校教育对阅读越来越重视,各个科目考试中的阅读材料份量都在加大,很多父母就会担心,自家孩子阅读速度太慢,会做不完题。这个担心不无道理。因为不会泛读的孩子,阅读时常常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读的,他看到的不是一句一句话,也不是一个一个段落,而是一个一个字词,所以很难快速、完整地理解句意和段落意思,更不容易快速把握整个阅读材料的内容。所以不会泛读的孩子,读得会非常低效,可能别人答案都写完了,他连题都还没读完。

再来说阅读量。我们说阅读的价值一是帮助发展学习能力,二是帮助建构人生,这两个价值,都是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一个孩子不会泛读,阅读速度非常慢,一年才能读上十本规模很小的书,那么阅读量的积累就无从谈起。

即便不看得那么远、想得那么深,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个更具体的负面影响,那就是孩子阅读量太小的话,知识面和知识储备都会不足,他在眼前的学校学习上,就会面临很多困难。

嘘,爸妈别打扰那个抱着一大堆书在读的小孩,TA在学习泛读呢

精读和泛读哪一个更重要?

精读很有价值,泛读也很有价值,那么精读和泛读哪一个更重要呢?我的观点是,同样重要,两种能力,孩子缺了哪一种都不行。

孩子的日常阅读和学校学习,既需要用到泛读,也需要用到精读,既需要能反复读一本书,也需要能一小时快速翻完一本书,两种能力都具备的孩子,才能说是真的会阅读。

对日常阅读来说,会泛读可以保证广泛涉猎,会精读可以保证能从书中获得更确定的具体收获,让自己能持续学习、进步。

对学校学习来说,泛读可以帮助孩子高效预习新课程,快速把握新课程的重点,精读则帮助孩子跟随老师的讲解,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考试时也是一样。每一场考试时间有限,不会泛读,就不能快速读完阅读材料,不会精读,则即便是读完了,也很难深入理解内容、准确答题。

成年后,更是既需要会泛读,也需要会精读,泛读帮助扩展视野,精读帮助有效学习,它们共同构成一个成熟读者必备的阅读能力,同时也是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在尊重孩子自发的精读实践的同时,父母也需要支持孩子做大量泛读,并通过持续的泛读活动,掌握泛读技术,发展泛读能力。


嘘,爸妈别打扰那个抱着一大堆书在读的小孩,TA在学习泛读呢

如何支持孩子做大量泛读?

我有几个建议:

第一,不过度要求精读。

不要认为孩子一页一页读得很慢、每个字都读得很细、每个细节都读到了,才是阅读。孩子总是这么读,泛读能力就没办法发展,更不用说能做大量泛读。

第二,别嫌孩子读得太快。

一些父母特别担心孩子阅读时一目十行,甚至认为孩子不能逐字阅读是需要纠正的不良阅读习惯。其实一目十行、不逐字阅读,正是特别正常的“泛读”状态,读得比较快时,你不可能关注到每个字词。被父母要求阅读时一字不落的孩子,很难掌握泛读技术,阅读速度一定非常慢。

成熟读者的阅读,就经常是看到不认识的字、不明白的词、看到觉得读起来困难的段落就跳过去的。那些被忽略掉的东西,并不影响对整本书的理解,而且这种囫囵吞枣式的阅读,还能保证更大的阅读量。

第三,保证孩子有充足的读物。

孩子有充足读物,才能能随时随地根据当时的兴趣浏览翻阅。如果书架上总共只有三五本书,根本就没有办法做大量的泛读。

一些父母认为,已经买回来的书,孩子都要先读完了,再买新书。在生活的其他方面,这也许是节俭的好习惯,但在阅读上,我真的非常不建议你这么做。孩子的兴趣多种多样还会不断变化,及时增加新读物,才能保证孩子随时有书可读。

第四,不要求孩子朗读、指读。

朗读和指读都是逐字读,如果孩子习惯了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就很难发展泛读能力。所以,如果你仍然在要求孩子在阅读时读出声来,或者用手指头一个字个字地指着读,我强烈建议你尽快停下来。

嘘,爸妈别打扰那个抱着一大堆书在读的小孩,TA在学习泛读呢

孩子只做泛读不做精读怎么办?

总嫌孩子读得太快、读得不够仔细、不够认真的父母,恐怕都是这么想的。

如果给孩子充分的阅读自由,大部分孩子都会在阅读自己特别感兴趣的读物时,自然发展出精读。当然,也有少部分孩子,确实没有学会精读。我认为原因有二,一是他从来没有足够的选书权,从来没有遇到过自己特别感兴趣的读物,二是他的阅读,都是在父母要求下进行的,并不是真正的自主阅读,他看书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敷衍父母,不是真的喜欢。

所以要避免孩子的阅读停留在只浅浅地浏览翻阅,很少深入阅读的状态,父母还是需要自己做一些调整,给孩子充分的读物选择权和充分的阅读自由。

大量泛读的“大量”指的是什么?

一些父母会认为,只要孩子读过的书数量足够多,就算是在大量泛读了,但实际上,我曾经不止一次遇到过,孩子的阅读量很大,阅读能力却很差的状况。

我发现,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两个:

一是孩子的这些阅读量,并不是通过自己阅读达成的,有的是听父母讲了很多书,有的是听了很多有声书,这样的大量,当然没有意义。

二是,孩子的阅读量,主要由单一类型的读物累加而成,比如有的孩子只读绘本,读过上千本,这样的大量,当然也不能有效帮助孩子发展阅读能力。

在培养孩子阅读时,当我们谈论“阅读量”,一定是有品质的量,除了要通过自己阅读纸质书达成,还需要涵盖多样化的文本类型、内容类型。

所谓文本类型,指的是书中内容如何具体呈现,比如有的书只有图画,没有文字,有的书图文结合,有的书里有各种图表,有的书里有指示符号,有的书里有大量数字和各种数据。孩子读过样式丰富的文本,读过丰富、广泛的内容,才既能为日后的学习建立起充足的知识储备,并发展出阅读多种文本、多种风格、多种内容读物的能力。

小结:

泛读,就是快速地做一般性阅读,会泛读的孩子,阅读速度更快,也更能有效进行大量阅读,所以泛读是和精读同等重要的阅读能力。父母支持孩子大量泛读,要做到不过度要求精读,不批评孩子读得太快,保证孩子有充足的读物,不要求孩子做需要逐字读的朗读、指读,同时,要注重读物类型的丰富程度,避免孩子的阅读量由单一类型读物累加而成。


分享到:

扫码阅读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