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牙齿,扔屋顶》:中国版的牙仙子风俗,为何慢慢被遗忘了
发布时间:2020-08-27 17:45:08 来源:

《牙齿,牙齿,扔屋顶》:中国版的牙仙子风俗,为何慢慢被遗忘了

对孩子而言,换牙是一件大事。在我们的小时候,不少人都曾在祖父母、父母的盈盈笑意中,紧张兮兮地把掉落的乳牙放在手心,心怀虔诚地大力扔向屋顶,憋足劲儿扔得越高越好,祈祷自己长出一颗好牙齿。

相信这个场景大家都不陌生。

这也正是绘本《牙齿,牙齿,扔屋顶》讲述的故事。这是一本可以四代同堂品读的绘本,讲述了传统扔屋顶的“换牙风俗”,也描绘了我们记忆深处老巷子里的旧日生活,让我们读着读着就掉进了回忆里。

《牙齿,牙齿,扔屋顶》:中国版的牙仙子风俗,为何慢慢被遗忘了

但是,孩子刚开始并不是很喜欢这本绘本。当我提到妈妈小时候掉牙齿,也是要把下门牙扔屋顶的时候,孩子无法理解为什么要丢掉自己的牙齿。孩子说,妈妈,为什么我们不把牙齿放在枕头底下等牙仙子来拿呢?或许这样我们还能换一枚金币呢。

《牙齿,牙齿,扔屋顶》:中国版的牙仙子风俗,为何慢慢被遗忘了

我沉默了一下,寻思着国外的牙仙子故事很容易深入人心,是因为他们懂得换牙期的孩子的心理。这个阶段的孩子物权意识特别强。牙齿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怎么能扔出去呢?如果有一位专门收集小孩子掉落的牙齿的仙女,晚上悄悄降临到掉牙齿的孩子房间,把孩子放在自己的枕头下面的牙齿拿走,并留一枚金币给他。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故事呀?

国外牙仙子的故事在我们国内的很多家庭都传颂着。我常看到朋友圈的父母们在拍自己扮演“牙仙子”的趣事。一位微胖的爸爸“牙仙子”好不容易盼到孩子睡了,蹑手蹑脚地走到孩子床头下,轻轻掏孩子枕头下面的牙齿,再塞进一颗金币巧克力或者玩具币,然后再蹑手蹑脚出来,才能放松呼一口气……这的确是很温馨的画面。

《牙齿,牙齿,扔屋顶》:中国版的牙仙子风俗,为何慢慢被遗忘了

但是,我仍然怀念我们小时候把牙齿扔屋顶的乐趣。我换牙期住在外公家,外公看见我掉了颗乳牙很高兴,他说“掉了牙,下往上长,上往下长,长好牙”,意思是上排牙齿掉了,要心怀虔诚地扔到家门口的水沟里,因为上牙往下长;下排牙齿掉了就比较好玩,要心怀虔诚地扔到屋顶上,因为下牙往上长。

我歪着头问,为什么要扔到屋顶呢?外公说屋顶就是家的保护伞,我们把牙齿放到屋顶去保管,表示牙齿要在阳光和雨露的保护下茁壮成长。

《牙齿,牙齿,扔屋顶》:中国版的牙仙子风俗,为何慢慢被遗忘了

听完我非常放心,握着乳牙拼劲全力跳跃着扔向屋顶,马上听到“滴答”一声,牙齿稳妥地躺在屋顶的某一片瓦片上了。那是一个心满意足的瞬间,我甚至对着“屋顶”这个保护伞许下了心愿。

当我把这件往事讲给孩子听的时候,孩子很好奇也很兴奋,问了我好多遍“屋顶保护伞”的故事。可惜我们生活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早已没有了一家一户的瓦片屋顶,不知道如何去描述那种在屋顶下扔牙齿的乐趣。这时,这本《牙齿,牙齿,扔屋顶》便弥足珍贵,它是一个时代的民俗故事。

《牙齿,牙齿,扔屋顶》:中国版的牙仙子风俗,为何慢慢被遗忘了

《牙齿,牙齿,扔屋顶》讲述了小妞妞睡醒后,发现门牙掉了。她记得爷爷说过,门牙掉了要赶紧把它扔到屋顶上,这样以后个子才能长得高。可是爷爷不在家,于是小妞妞决定独自去找他。

《牙齿,牙齿,扔屋顶》:中国版的牙仙子风俗,为何慢慢被遗忘了

小妞妞穿行在旧巷子里,遇到了很多熟悉的人和小伙伴,有小伙伴果果、有理发店的刘叔叔、有下棋的丁爷爷……她把掉牙的事情告诉了巷子里很多熟悉的人,巷子仿佛就是一个大家庭。

《牙齿,牙齿,扔屋顶》:中国版的牙仙子风俗,为何慢慢被遗忘了

最后,她找到了正在看下棋的爷爷,爷爷一边牵着小妞妞往家走,一边告诉她:他们生活的巷子很快就要被拆了,这里会盖起新的大楼房,就像妞妞的牙掉了又会长出新牙一样,那将会是另一种生活……

《牙齿,牙齿,扔屋顶》:中国版的牙仙子风俗,为何慢慢被遗忘了

这不仅仅是关于“牙俗”的故事,而是穿插着作者刘洵儿时回忆、老巷子里的旧日生活和对新生活的憧憬的故事。

作者刘洵是江苏南京人,是美术专业出身。她做过油画相关工作。她当妈妈后,希望自己能画一些东西给孩子看,于是开始涉足绘本创作。

《牙齿,牙齿,扔屋顶》:中国版的牙仙子风俗,为何慢慢被遗忘了

作者刘洵

刘洵创作《牙齿,牙齿,扔屋顶》的灵感来自她的童年。刘洵从小在南京的一个老巷里长大,后来巷子被拆了,但是她记得巷子里童年的点点滴滴。

绘本几乎复原了南京老巷拆迁前传统的生活方式。刘洵结合童年记忆,再去当地采风,查阅一些影像资料,花了一年时间,才把这本绘本一笔一笔画出来。

《牙齿,牙齿,扔屋顶》:中国版的牙仙子风俗,为何慢慢被遗忘了

她在绘本中除了追忆童年的古老牙俗,还表达了对于美好事物消逝的遗憾和无奈。

她说,以后城市的面貌可能会脱胎换骨,过去的一些老建筑,还有那时候的生活方式都会被改变,很不舍,但又无计可施。

但是她的画风不是沉重的,更多的是一种童趣和希望相连。绘本里的女孩和她爷爷、她爸爸的牙齿都在老屋的屋顶上,她最后许了一个愿,请老屋好好保管着他们的牙齿,然后,期待小巷的明天。

《牙齿,牙齿,扔屋顶》:中国版的牙仙子风俗,为何慢慢被遗忘了

这样的故事内容对孩子们来说会不会太有深度了?我相信很多人看到这本绘本会产生这种感觉。但是作者认为,一个好的童书作者不应该刻意去迎合儿童的想法,而他本身就应是一个有童趣的人。

从绘本的创作上看,作者的确不是站在大人的角度去写绘本给孩子看,而是从孩子的视角,去看待自己感兴趣和好奇的事情。

从小女孩的视野看,时代发展和民俗保存的冲突就柔和化了,凝结成了一种对未来的憧憬。

这也是我认为这本绘本虽然“承载”太多,我们却可以给孩子认真讲一讲的原因。

《牙齿,牙齿,扔屋顶》:中国版的牙仙子风俗,为何慢慢被遗忘了

因为时代变迁太快,很多民俗一溜烟就不见了,并不是它们不美好,不科学,不重要,正如“扔屋顶”这个可爱风俗一样,它并不是没有乐趣,而是“屋顶”逐渐不见了。

但是,“屋顶不见了”就不能给孩子们传承“牙齿扔屋顶”的故事了吗?并不是,时代的印记、美好的祝愿、祖辈的经历都可以从情感上、从记忆中去“传递”给孩子,正如许许多多的古代神话、童话一样,“美好”就是值得传递的理由!

《牙齿,牙齿,扔屋顶》:中国版的牙仙子风俗,为何慢慢被遗忘了

如果我们认真捧起这本绘本,会发现有很多吸引孩子们的闪光点。父母可以从以下这些角度,去陪孩子读这个故事:

一、父母结合自己的童年记忆和经验,把这个故事变成“父母小时候”的回忆

孩子对绘本的喜爱,除了一见钟情,还需要父母的引导。对孩子来说,父母小时候的故事、父母曾经经历的事情,正是他们感兴趣的“热点关注”。

《牙齿,牙齿,扔屋顶》:中国版的牙仙子风俗,为何慢慢被遗忘了

作者写这本绘本,目的也是把自己的童年故事讲给孩子听。父母给读绘本的时候,可以讲讲自己小时候掉牙的经历:

一方面可以舒缓孩子对换牙时期的未知恐惧,让孩子知道换牙是人生一次必经的经历,爸爸妈妈都经历过了,并不是可怕的经历,而是很美好的回忆;

一方面可以让孩子萌发对新牙的期待和爱护。父母告诉孩子,新牙长出来后,除了“屋顶”可以守护它,“牙仙子”可以守护它,更重要的是孩子也要守护它。这样牙齿才能长成爸爸妈妈这样坚固的牙齿。

除了父母的牙齿故事,父母还可以跟孩子说说,在自己换牙的时候,周围的环境和风俗。

我小时候很爱听父辈讲从前的故事,可能每个孩子都渴望了解父辈的生活,喜爱听久远的故事。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姑姑叔叔讲的小时候的故事,对我来说都可以从中获得成长经验。

《牙齿,牙齿,扔屋顶》:中国版的牙仙子风俗,为何慢慢被遗忘了

绘本中的画面也充满了回忆,比如在家门口给孩子剃头的爸爸、在巷子上方晒衣服的生活习惯、铁罐烧爆米花的场景等等。

绘本的语言也是充满怀旧的。

小女孩说:“我把我掉牙的大事告诉了好多人,因为巷子有许多我熟悉的朋友,这里住着缝纫店的漂亮母女,弥勒佛似的老伯,和我一样缺了牙的磨刀爷爷,王叔叔家的一条大黑狗………爷爷说巷子是一个好大的家。”

这些图画和语言,都可以激起父母的儿时回忆,也可以激起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二、父母在读绘本的同时,拓展各国的牙齿风俗知识,把绘本变成“主题教育”。

我们有牙齿扔屋顶的传统,国外有牙仙子的传说,那么世界上其他国家还有什么关于牙齿的风俗传统呢?

据说埃及的孩子在牙齿掉落后,会把牙齿丢向太阳,祈求太阳赐一颗新牙齿。

《牙齿,牙齿,扔屋顶》:中国版的牙仙子风俗,为何慢慢被遗忘了

北美原住民的孩子把掉下来的牙齿埋在一棵树下,然后大家围着树跳舞,祈祷孩子长出一颗像大树一样又挺又直的新牙齿。

巴西的孩子会把掉下来的牙齿丢到屋外,祈求小鸟带走牙齿,并带回一颗新牙齿。

而越南的牙风俗跟我们相似,不管上排牙下排牙,都扔到屋顶。

这些牙齿风俗,可以构建成孩子的一次“换牙风俗主题教育”,让孩子可以画下来、记录下来,总结成自己喜爱的换牙故事。

三、父母鼓励孩子记录换牙期的生活,留住属于自己的童年回忆

绘本里有一段很动情的对话,揭开了小女孩换牙时期遇到的时代背景:

《牙齿,牙齿,扔屋顶》:中国版的牙仙子风俗,为何慢慢被遗忘了

小女孩问:“爷爷,为什么墙上有这么多拆字啊?真不好看。”

爷爷回答:“哦,妞妞,我们这些巷子就快要被拆掉了,这里会盖上大楼,就像你的牙掉了,很快会长出新牙一样。”

小女孩似懂非懂地问:“爷爷,好像小朋友玩积木,把搭好的拆掉,然后再重新的搭起来那样吗?”

爷爷回答:“嗯,那会是另一种生活。”

小女孩的牙齿在空中画了一条漂亮的弧线,轻轻地落在那长着青草的屋顶上了。爷爷说道:“小妞妞,我和你爸爸的门牙都在上面呢,老屋是我们家最慈爱的老人,它看护着每一棵小草在石缝,瓦缝中发芽,也会看护好妞妞的小牙,保佑你长得高高的。”

《牙齿,牙齿,扔屋顶》:中国版的牙仙子风俗,为何慢慢被遗忘了

这是属于小女孩的换牙回忆,也是她可以回顾的童年生活。

看到这里,父母可以鼓励换牙期的孩子把自己生活的城市、小区、周围建筑等画下来或者记录下来,制作成“换牙手帐”或者“换牙日记”,创造属于自己的童年回忆。

《牙齿,牙齿,扔屋顶》:中国版的牙仙子风俗,为何慢慢被遗忘了

图片来自网络

父母可以告诉孩子,随着时间的流逝,你会长出新牙齿,会长高,会变强壮。但是不光你会长大,你生活的一切都会发生改变。到那时,你不是现在的模样,爸爸妈妈也不是现在的模样,屋子和周围或许都不是现在的模样。所以孩子,要珍惜现在经历的童年生活,这将是人生中很美好的童年回忆,当你回忆起来,会像爸爸妈妈现在一样,充满了怀念和感慨。

绘本酝酿的南京城南老巷子的旧生活韵味令人怀念,那种大家庭的热闹揭露了巷子曾经的繁华。而文中到处可见的“拆”字和逐渐远去的“老屋屋顶”,则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变迁。

我们对旧建筑、旧生活习俗会怀念,也对新建筑、新生活习俗会习惯,但是我们害怕的是一份记忆的消失,一种文化的无从挽回。

那个把牙齿握在手心,心怀虔诚地扔到屋顶的民俗,那里面蕴藏的传统文化美好的寓意和祝愿,我希望可以永远传承下去。

《牙齿,牙齿,扔屋顶》:中国版的牙仙子风俗,为何慢慢被遗忘了

正如作者刘洵所说,中国有非常悠久的文化,广袤的土地,以及迅速变换的现代生活,我们可以从中挖掘很多很多的创作素材。

但是也希望我们给孩子读绘本的时候,不仅仅看得到知识的价值、图画的乐趣,而能从文字和画面背后,领略到传统文化的美好和韵味。

《牙齿,牙齿,扔屋顶》不仅仅是一本描绘中国传统牙俗的绘本,它对传统文化和时代变迁的关系也注入了深度思考。它隐约地告诉我们:老巷的屋顶会消失,而我们心中的屋顶不会消失……

分享到:

扫码阅读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