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十几天的时间,石家庄市将迎来今年的秋季开学季。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学校作为人员密集聚集的特殊场所,又关系到每一个孩子的身体健康,做好常态化的科学防控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秋季开学平稳顺利,为了中小学和托幼机构做好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让孩子们能健健康康、顺顺利利的走进校园,石家庄市疾控中心发布健康提醒,希望社会、学校、家庭、学生齐动员,让孩子们健康走进秋季的校园。
石家庄市疾控中心学卫所所长赵伟介绍,常态化防控的总体原则就是要坚持人物同防、多病共防,落实“四早”防控措施,精准防控。对开学前准备、开学后管理、应急处置等不同情境严格落实全方位、多场景、各环节防控措施的技术要求和工作流程。
开学前
根据石家庄市教育局制定的《石家庄市2020年秋季学期学校开学工作方案》的要求,按照“错区域、错层次、错时、错峰”原则,分批分时段返校。各年龄段学生要听从学校的统一安排,严格按照时间返校。石家庄市学校开学前应储备防疫物资、全面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等措施,并要求学生和教职工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对来自中高风险地区教职员工和学生加强健康管理。
同时,学校还应该注意:
1.根据规模、学生及教职工数量,结合应急方案储备足够数量的疫情防控物资,包括消毒设备、消毒用品、口罩、手套、非接触式温度计、洗手液等。
2.校园内清洁消毒。开学前对学校环境和空调系统进行彻底清洁,并开展预防性消毒。提前做好对教室、食堂、宿舍、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开窗通风。
3.在校门口就近设置临时等候区,为入校时出现可疑症状人员提供临时处置场所。
4.学校根据有关规定按教职员工和学生人数足额配备校医或保健教师。
开学后
首先要做好入校管理:
1.实行校园相对封闭式管理,全面梳理所有进校通道,校外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校,师生进校门一律核验身份和检测体温。
2.登记排查入校。提前掌握教职员工和学生开学前14天健康状况、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等,建立健康状况台账,做好健康观察,对有发热、干咳等可疑症状的人员,应当督促其及时就医,患传染性疾病未治愈的教职员工和学生暂缓返校,严禁带病上课、工作。
同时,要做好入校后的管控:
1.加强对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晨午检,对住宿及参加晚自习的学生增加晚检,检查时工作人员应当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
重点监测教职员工和学生有无发热、干咳等疑似传染病症状。对因病缺勤的教职员工和学生要密切追踪其就诊结果和病情进展。严格执行复课证明查验制度,及时对患传染病学生复课的病愈证明进行查验。
2.学校应当每日开展对校门口、食堂、厕所、教室、宿舍等重点区域、重点岗位、重点环节的巡查。
3.科学佩戴口罩。学生应当随身备用符合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标准或相当防护级别的口罩。
4.学校在教室、操场、厕所、食堂、宿舍等场所要配备足够的洗手设施。引导教职员工和学生做好手卫生,在餐前、便前便后、接触垃圾后、外出归来、使用体育器材和电脑等公用物品后、触摸眼口鼻等部位前、接触可疑污染物品后,均要洗手。
5.学校应当加强对食堂的清洁消毒和卫生安全管理工作。在开餐前半小时完成就餐区域桌椅、地面及空气消毒,并通风换气。要求学生在就餐排队时与他人保持距离,避免扎堆就餐,减少交谈。加强对餐(饮)具的清洁消毒,重复使用的餐(饮)具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
6.学生在上、下学途中尽量做到家庭、学校“两点一线”,避免不必要外出活动。
7.将新冠肺炎及传染病防控知识与技能等纳入开学第一课内容,让学生和教职工掌握相应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好自我防护。
值得提醒的是,在疫情防控的同时还要注意加强学生近视防控。疫情期间,学生户外活动减少,电子产品使用过多,增加近视发生和进展的风险,学校、教师和家长要引导学生注意做好近视的防控。教师授课应当减少使用电子产品,减少线上教学及作业时间。引导学生适当科学运动,平衡营养膳食,合理安排作息,提高机体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