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孩子气到崩溃?试试4C法,教你从“鸡飞狗跳”到“驭娃有术”
发布时间:2020-08-06 12:17:11 来源:

前些日子,团队的一个小伙伴,向我“控诉”了她家娃最近的“不良表现”。

“小朵总是趁大人不注意时,偷着看电视,说了很多次都不听。

最让人生气的是,前天她趁奶奶做饭的时候,又偷着看了很长时间电视,被发现后不服管,哭喊个不停,还和我撒谎说奶奶打她。

一气之下,我忍不住打了她几下,感觉当时下手还挺重的。”

说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她的情绪还有点激动,但说到自己打孩子的时候,她的眼神明显黯淡了下来。我知道,她在为自己的情绪失控懊恼和自责。

工作中一向都很淡定的她,屡次在和孩子过招的过程中破功,屡次因为孩子的事崩溃、抓狂。

被孩子气到崩溃?试试4C法,教你从“鸡飞狗跳”到“驭娃有术”


对于小伙伴的经历,相信大家都感同身受。家有熊孩子,想做个淡定的老母亲真的太难了。

下面的画面,相信大家也都最熟悉不过了:

让熊孩子写作业,他就编各种理由,磨蹭个不停;好不容易坐到书桌前,还动来动去,一会上厕所一会喝水,做几道题就能搞到大半夜;

让他去刷牙,他就要么装作听不见,要不就跑过去糊弄一下就出来了……

只要想到这些,熊熊之火就会在心里烧个不停。

难怪有人说,每个孩子手里都握着一个遥控器,总是能精准地触动妈妈的情绪开关。他们一按,我们就跳脚,百试不爽。

被孩子气到崩溃?试试4C法,教你从“鸡飞狗跳”到“驭娃有术”


想知道老母亲能被熊孩子气成啥样吗?

4月,一位妈妈因为孩子不认真学习,于是拉着女儿一起去跳海。

被孩子气到崩溃?试试4C法,教你从“鸡飞狗跳”到“驭娃有术”


6月的时候,一位妈妈在车上教育儿子,但儿子不听,她一怒之下把儿子扔在了高架上。

被孩子气到崩溃?试试4C法,教你从“鸡飞狗跳”到“驭娃有术”


我相信,妈妈都是爱孩子的,也不想伤害孩子,但情绪上来了,有时真的是控制不住啊。

有人说,情绪来的时候压一下、忍一下不就行了?

我想说,情绪是不能被压制的。压抑情绪就像按弹簧,按得越用力,反弹得越高。我们要做的是学会管理情绪。情绪上来后,通过积极主动的方式宣泄掉。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两个方法,一个是如何处理当下的情绪,应急时可以用;一个是长久有效的管教方法,让母慈子孝的和谐画面,能够长期持续下去。

处理当下情绪的5个步骤

美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吉诺特博士曾说:

有爱,就无法避免生气。孩子犯错,我们要做的不是克制情绪,而是要学会用“不具有破坏性”的方式表达出来。

这样才能实现双赢,既解决了问题,也不让自己和孩子受伤。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每次暴脾气上来的时候,我们可以尝试使用A-B-C-D-E五步法。它可以帮我们找到处理问题的方法。

1.自问(Ask)

很多童鞋都想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想吼孩子,更不愿意打孩子。但火一上来,怎么浇也浇不灭。

这里面有一个原因就是,认为消极情绪是坏的,急着把情绪按住,但越想压抑,就越会失控。

被孩子气到崩溃?试试4C法,教你从“鸡飞狗跳”到“驭娃有术”


其实,情绪是没有高下之分的,只是在我们心里,对它们进行了好和坏的归类。

情绪就像感冒发烧一样,只是一种提示。比如愤怒,它并不会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消极影响。有研究证实,愤怒是一种强大且健康的力量,能让我们对不公正的状况保持警惕。

国外有一位老爸,对“生气”情绪的态度,就很值得我们学习。

他告诉女儿,生气没什么大不了,你可以生任何人的气。只是不要让这种心情支配自己太久。

他还对女儿说,你得学会接受和尊重它,然后才能放下。但要是这样做以后,还是不开心,也没有关系,顺其自然就好。

被孩子气到崩溃?试试4C法,教你从“鸡飞狗跳”到“驭娃有术”


所以,当感到情绪不对时,可以先停一下,问自己两个问题:

  • “我现在感觉怎么样?”

  • “我不断涌起的想法是什么?”

这个回答很可能是——

  • “我很生气。我的脖子和肩膀很僵硬。”

  • “我上班就够累了,还要管这个毛孩子,她可真不让人消停;她太敏感、太倔了;奶奶太惯孩子了;她爸天天啥也不管。”

能够回答自己的问题,看到自己的情绪,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2.呼吸(Breathe)

在问自己问题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做3~5个深呼吸,慢慢地吸气、吐气,慢慢地放松后,你就不会被情绪牵着鼻子走了。

3.平静(Calm)

试着用积极、现实的想法,取代不断升级的负面想法,这会让你平静下来。

比如:

“马上就吃晚饭了,揍他一顿没有任何好处,只会闹得一晚上不消停。”


“吼他一顿没有任何效果,我还更生气,上次就是这样。”

要记得,只要孩子没有遇到紧急情况,你都有时间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很多时候都有老人、爸爸在孩子身边,孩子只是在哭,也没有什么危险,你就可以先躲起来。

这样做,最大的目标是,让自己先平静下来再管孩子、或者和孩子沟通。

被孩子气到崩溃?试试4C法,教你从“鸡飞狗跳”到“驭娃有术”


4.决定(Decide)

经过前面的安抚,我们应该收回了一些理性,可以化被动为主动,牵着情绪走了。

这个时候,可以想想孩子的需求是什么。问自己两个问题:

  • 他的个性和年龄,是否能达到我对他的期待?

  • 他需要的是什么,一个拥抱?一个鼓励?一个方向?还是一个清晰的界限?

在回头看开头提到的孩子看电视的事。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高估了孩子的自控力,总会要求他们像机器人一样执行命令,但他们也有自己的需要。看不到孩子的需要,他就没法听话。

小孩子都喜欢看电视,如果大人不让她看,她是很难控制自己的。

她需要的,是一个清晰的界限。告诉她,每天可以看半个小时,如果超过这个时间,晚上就不能听故事了。

这样就不用每次都发火,只要让孩子接受违反规则的惩罚就好了。

被孩子气到崩溃?试试4C法,教你从“鸡飞狗跳”到“驭娃有术”


5.同理心(Empathy)

把自己放到孩子的处境上,尝试感受他的情绪和想法,并且告诉孩子,你理解他的感受,之后你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要求了。

比如,孩子在外面和小伙伴抢玩具,还推了小伙伴一下。你很生气,但经过安抚,你了解到,是因为之前答应给他买那个玩具,却没有买。

那么,就可以告诉孩子,你知道他的感受,但是他推小朋友的行为也是不对的。

当下的情绪解决后,我们还需要长远的教养方法。采用合适的管教方法,才能真的在不冲孩子发火的情况下,就能让孩子听话。

长期管教的秘诀:4C法则

在《不吼不叫:如何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一书中,罗娜•雷纳提出了长期管教的“4C法则”。

这个法则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尊重”。在尊重的基础上,关注孩子的需求,并给予认可和支持。

1.沟通(Communication):倾听、共情,然后清晰、具体地表达要求

和孩子沟通时,倾听是首要的事。要认真去听孩子说的话,别急着表达自己的观点。

如果妈妈脱口而出,“你怎么能这样想呢?我还不是为了你好!”没有孩子能听进去,而且,孩子只会更不愿意和妈妈说话。

如果孩子表述不清,我们可以把“为什么”换成“一步步的诱导式提问”。

在《爸爸去哪儿》中,黄磊抱着曹格女儿Grace时,开始也用了“为什么”的提问方式,但是当多多说不知道后,黄磊就改变了方法。

又采用了诱导式的提问方式:“你不喜欢这个房子,对不对”,“你有点后悔是吗“,“因为只有一张床对不对”……

被孩子气到崩溃?试试4C法,教你从“鸡飞狗跳”到“驭娃有术”


于是,慢慢了解了多多和Grace是因为居住环境太简陋,而感到不开心。

孩子说出感受后,我们可以复述孩子的感受要点,让他感觉到被认可。这是对孩子的尊重,也只有这样,孩子才愿意听一听你的想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承认对方的感受,并映射情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人际沟通方式。

最后,清晰、简短地和孩子说出你的要求。比如,如果你不想让孩子拖拖拉拉,可以说:“我希望你在7点前完成作业。”而不是“你每天能不能早点儿完成作业?”

这样孩子执行起来才容易。

如果孩子不懂,你还可以具体解释、或者演示给他看。但唠唠叨叨是没有用的。

2.选择(Choices):给孩子真实可行的选项

在小区里、地铁上,经常听到妈妈对孩子说:“我给你两个选项,要么老实一点,要么就别回家了。”

这其实没什么用,只是空洞的威胁。如果孩子特别倔,他不回家了,就把我们“将”在了原地。

所以要给孩子真实的选项,他是真的有得选的。比如,到了吃饭时间,孩子还盯着电视不动。你可以让他选,是现在吃饭,还是饿一顿。

不过,在一些牵涉安危的事情上,我们还是要树立权威的。比如,不能玩火,这样的事情就没有选项了。

3.结果(Consequences):制定规则,及时调整,并严格执行

孩子慢慢长大,需要明白一个道理:这个世界有很多规则,是我们要遵守的;同时,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和结果负责。

所以,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清晰、合理的规则。比如,每天要先刷牙,才能听故事。

如果孩子没有按照规则执行,我们就要温柔、坚定地让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很多孩子会试探妈妈的底线,撒娇、哭,都是常用的方法。如果孩子一哭就心软,那么我们永远都不可能约束孩子的行为。

被孩子气到崩溃?试试4C法,教你从“鸡飞狗跳”到“驭娃有术”


4.连接(Connection):一对一的亲密时光,让孩子感受到爱

我们都知道,每个孩子都渴望被爸妈看到。罗娜•雷纳认为,跟孩子创造一对一的连接时间,这样的连接会更有效。因为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获得父母独一无二的关注。

也就是说,专门安排“一对一的亲子时光”,让孩子选择去哪,爸爸或妈妈陪伴。

如果家里有两个孩子,爸妈可以轮流和两个孩子单独在一起。

被孩子气到崩溃?试试4C法,教你从“鸡飞狗跳”到“驭娃有术”


《积极养育》的作者夏奈尔·尼尔森也持有这样的观点:

花时间和大家庭在一起很重要,不过和每个家庭成员一对一在一起也是另一种维系关系的重要方法。


詹姆斯(丈夫)和我会单独出去约会,我们也爱带孩子出去,一个家长带一个孩子。这样的一对一亲子约会比一般的家庭聚会能让我们聊得更深入,也让彼此联系更紧密。


亲子约会是让孩子来主导并决定活动的好机会。孩子们会很期待拥有我们的注意力和时间,特别是和家长一起做他们喜爱的事情。

我们家现在就经常会安排“亲子约会”这样的活动。不管有多忙,我和川爸都会每周单独带小川出去玩。而且川爸只要有时间,每天早上都会和小川一起跑步。

所以,尽管我们大部分时间都会围着二宝转,但小川一直都坚信,我们是最爱他的。我想,这和我们给了他足够的关注不无关系。

今天就和大家聊到这里了,希望这两个方法能给大家带去实实在在的帮助。

但即使说了这么多,我还是要说,妈妈不用时时刻刻压抑自己的情绪,也要让孩子知道我们的态度——“你的行为不可接受”。只是,我们可以表达情绪,不能向孩子宣泄我们的情绪。有时候,小川实在“不听话”的时候,我也会吼他,但一定是就事论事,不攻击他,不说伤害他的话。每次吼完他之后,我们马上又可以相亲相爱地玩在一起。

批评孩子“对事不对人”,无条件爱孩子但不接受他的所有行为,听起来有些矛盾,但想清楚了,吼孩子的次数会少一点,声音会小一点。根本上,我们还需要学会接纳“ 我不够好 ”, 正如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所言:“ 当我如实接纳自己的本来面目时, 我反倒能有所改变了 。”


分享到:

扫码阅读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