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第一又怎样?叶驰敏的好爸爸告诉我们:成绩以外的世界更重要
发布时间:2020-07-08 11:20:00 来源:

《隐秘的角落》里,轻轻松松总是第一名的学霸朱朝阳,和那个拼命学习,却千年老二的叶驰敏,你更喜欢谁?你愿意你的孩子成为谁?我希望我的孩子可以看到成绩以外的世界。因为,比起成绩,更重要的是能看到自己的优点,能学会肯定自己、爱自己

我们看到的叶驰敏,她总是在刷题,在比较,在生气,即便她的爸爸不断地跟她说,你很棒了,你很优秀,但是她依然沉浸在自己的执念里无法自拔。

不是第一又怎样?叶驰敏的好爸爸告诉我们:成绩以外的世界更重要

还有人对比了朱朝阳的暑假和叶驰敏的暑假:

不是第一又怎样?叶驰敏的好爸爸告诉我们:成绩以外的世界更重要

网图,侵删

不是第一又怎样?叶驰敏的好爸爸告诉我们:成绩以外的世界更重要

网图,侵删

最气人的是,朱朝阳不务正业了12集,叶驰敏刷了12集的题,到了开学,第一名还是朱朝阳,叶驰名还是第二名……别说叶驰敏了,连吃瓜观众都看不下去了

不是第一又怎样?叶驰敏的好爸爸告诉我们:成绩以外的世界更重要


所以,很多网友也感叹,这就是天才和普通的人区别,爱迪生说: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但我们可能付出再多汗水也难以填补那1%灵感的欠缺。

不是第一又怎样?叶驰敏的好爸爸告诉我们:成绩以外的世界更重要

我们身边有很多叶驰敏这样的同学,比如那个总是在考试后唉声叹气说自己没考好、有个题错得多么不应该,反正就没有一次考试她是满意的A同学;再比如那个无论大到期末考试小到随堂测验,只要她不是第一名她就哭的B同学……

我觉得这样的孩子真的很不快乐,就算他们成绩好、以后读好大学、找好工作,可能也未必幸福,因为我觉得,学会肯定自己、爱自己更重要。

成绩不是唯一重要的事情

今年情况特殊,很多孩子的压力比往年更大,情绪也更加烦躁,大约是受这些影响,今年关于孩子这类的新闻时不时就见诸报端:

不是第一又怎样?叶驰敏的好爸爸告诉我们:成绩以外的世界更重要

5月,有个年仅9岁的女孩决定离开这个世界,她告诉妈妈,网课布置的作业她来不及写完了,她的书本和作文纸中,还发现了她写下了留言:

妈妈对不起,这是我的决定

为什么我干什么都不行

才9岁!这个世界什么样子她还不知道呐!怎么就这么轻易地做这样的决定!

有的人说,现在的孩子怎么抗压能力那么差

不是第一又怎样?叶驰敏的好爸爸告诉我们:成绩以外的世界更重要

真的是这样吗?可是一个几岁的孩子,她对这个世界的所有认知,她是否爱这个世界、是否可以面对苦难,不都取决于我们家长怎么教育他们吗?如果我们只看得见孩子的成绩,又如何要求孩子看得见其他美好与希望呢?是我们没有告诉过孩子,你还有其他选择啊

朱永新教授曾在他的《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一书中提到过,我们的现代学校教育模式,其实是工业化发展的产物,当工业革命爆发,需求大量识字、有基础知识的工人,于是诞生了集中、教条、应试学习的学校。但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新时代,长期学习甚至终身学习已经越来越普遍,朱永新教授更是预言未来“学校”和“分数”这个模式将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学习中心的设置,大家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工作需求,无论年龄大小,只要需要,就可以随时去学习对应的知识、技能。

在这样的一个大趋势下,分数的高低对一个人未来的影响会越来越小,“一考定终身”的局面将被打破,孩子未来是否能在社会立足、是否能有一份称心的工作和舒适的生活,与孩子所具备的综合素质能力关系更为密切。

不是第一又怎样?叶驰敏的好爸爸告诉我们:成绩以外的世界更重要

成绩也不是学习的唯一目标

学习≠成绩,学习的范围很广,方法、逻辑思维、情商、生存技能、培养爱好……这些都是学习的内容,而成绩,只是一个横切面的展示罢了。

我们不想当作家,却为什么学习语文?因为当我们失恋的时候,我们可以感叹“除却巫山不是云”,而不是“蓝瘦、香菇”;我们不当数学家,我们为什么要学数学?因为数学可以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当你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时,你可以有效地订制计划表,分出轻重缓急,从容不迫地完成。

中学生活已经离我很遥远了,很多诗词名句我已经忘记、立体几何更是无法证明,但我始终记得曾经学过的一篇课文《统筹方法》,这是对我影响最深的一篇课文。毫不夸张的说,我每天都在运用里面的知识。这篇文章可能你也记得,是数学家华罗庚写的,他通过一个简单的烧水泡茶的故事,告诉我们如何统筹管理时间和安排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最高效地完成任务。这么多年以来,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甚至带娃,我脑海中都会无数次地浮现出这篇课文,帮助我更好地安排时间。很多网友也评价这篇文章称得上是真正的“受益终身”

不是第一又怎样?叶驰敏的好爸爸告诉我们:成绩以外的世界更重要

你看,这就是学习在成绩以外给我们的财富,这篇课文和方法,已经远远不是成绩高低可以衡量的。

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化生活的过程。我性格过于直率,不懂人情世故,用现在的话说,情商低。其实我一直知道自己这个缺点,但自认为只要成绩好,将来成为“人上人”,这些都不是问题。真正步入社会以后才发现,成绩好只是一部分,情商有时候比智商重要多了。

所以现在我很注意儿子的社交,经常跟他讲如何和别人做朋友,如何去体谅别人的感受,如何学会照顾女孩子……比起成绩,我更希望他是一个合群的孩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一个合群的孩子,在遭受校园霸凌、区别对待、心理伤害等方面,几率也会小一些。

所以,学会学习、学会生存技能、学会情商、培养爱好、锻炼思维能力……这些才是我们学习的终极目的,而成绩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罢了。

不是第一又怎样?叶驰敏的好爸爸告诉我们:成绩以外的世界更重要

家长要首先学会看到成绩以外的世界

看到这里,如果你是学生,你一定会说,道理我都懂,可是我爸妈只看成绩呀!

回到《隐秘的角落》,叶驰敏这个角色让我们觉得可爱又心疼,叶爸爸更是圈粉无数,但其实在原著里,叶爸爸严厉粗暴,叶驰敏则心机重重,叶爸爸对叶驰敏的成绩也不是宽容赞赏,而是非常严格,小说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叶驰敏从书包里拿出几份试卷,小心翼翼地递过去。叶军翻开她试卷,看了一遍,目光落在了最后那份数学试卷上,数学卷总分一百二,卷上的得分只有九十六。 “怎么错这么多?”他放下试卷,手指指着鲜红的九十六。 “是……这次数学特别难,其他……其他同学也都考得不高。” “你考第几名?” “班上前十。” “年级呢?” “这次年级没排过。” “你们班那位朱朝阳考几分?” “他……他……”叶驰敏心中一慌。

当得知朱朝阳又是满分时,叶爸爸忍不住说了一句:“你怎么也不能差别人这么多吧?”

你看,为什么叶驰敏那么恨朱朝阳?为什么总是和他作对?为什么心里总是对他意难平,因为朱朝阳就是叶驰敏头顶的乌云啊,无论她多么努力多么优秀,始终有一片乌云会遮挡她的阳光,所以叶爸爸越赞赏、越肯定朱朝阳,叶驰敏就越恨他。

这种对比过了火,叶驰敏就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和生活的意义,看不见自己的进步与优点,心理也从“学习他、超过他”变成了“赶走他、毁灭他”。

所以,电视剧里叶爸爸的设定变得非常温暖,他看见女儿使坏,明白女儿不开心,他便替女儿道歉,缓和女儿和朱同学的关系

不是第一又怎样?叶驰敏的好爸爸告诉我们:成绩以外的世界更重要

他看到女儿考得好,就发自内心地鼓掌和赞扬

不是第一又怎样?叶驰敏的好爸爸告诉我们:成绩以外的世界更重要

反倒是朱妈妈看到儿子考第一的反应,更多是一种“我很满意、我很长脸”的骄傲

不是第一又怎样?叶驰敏的好爸爸告诉我们:成绩以外的世界更重要

他看到女儿日夜刷题太累,就鼓动女儿一起看《还珠格格》、一起吃零食,帮女儿放松,父女之间的关系轻松又自然,让很多网友好生羡慕。

不是第一又怎样?叶驰敏的好爸爸告诉我们:成绩以外的世界更重要

作为父母,我们经历过人生中真实到艰难的一面,所以我们希望孩子可以考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将来生活轻松一点,这是没错;但我们更看到了生活的现实与残酷,那个一帆风顺、和睦友爱、童叟无欺的桃花源必定不会存在,所以,要想孩子能看到成绩以外的世界,我们做家长的要先抬起来头来,我们看得全面、看得长远了,才能引导孩子看到更开阔的世界。

不是第一又怎样?叶驰敏的好爸爸告诉我们:成绩以外的世界更重要

我们要教孩子学会肯定自己、爱自己

心理学上有一个十环理论:就像一个靶,你会把自己、伴侣、孩子、父母、兄弟、亲朋放在哪一环?

把孩子放在中心的人,很有可能会忽视夫妻关系;把伴侣、孩子放在中间,接着是父母、兄弟姐妹,然后把自己放在最外圈的人,往往过得很累却不一定被人爱;有统计表明,把自己放在十环的人,家庭关系会更加稳定和健康。

所以,学会爱自己,才会有能力爱他人。

你注意到没有,那些为了孩子无条件牺牲自己的妈妈,往往都会遭到孩子的剧烈反抗,当孩子长大成人后,大多远走他乡,并不与妈妈亲密。究其原因,就在于妈妈失去了自我,她打着爱的名义绑架了孩子。

所以,爸爸妈妈先学会多爱自己,这不是自私,反而可以帮助孩子建立一个独立、健康的人生观,更有助于孩子学会爱自己、肯定自己,家庭氛围也会更加轻松、和谐。

不是第一又怎样?叶驰敏的好爸爸告诉我们:成绩以外的世界更重要

我们绝大部分的孩子都不可能拥有朱朝阳的高智商,就连叶驰敏的自觉、乖巧都是百里挑一的,但不管别人家的孩子如何,我们的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希望他们成绩好,是希望他们以后有能力、有智慧、有情商、有美好的人生,所以,引导孩子看到成绩以外的世界、引导他们学会肯定自己、爱自己,会更加重要。


分享到:

扫码阅读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