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陪孩子一起看《快乐大本营》的时候,有一个环节我印象特别深刻,节目组调查了一个班级的孩子一些问题,然后让嘉宾猜测问题的答案,其中一个问题让我到现在都记得,这个问题是“孩子最不喜欢爸爸妈妈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大家回答了很多我们常见的答案,谢娜的回答最接近正确答案“你再这样,爸爸妈妈就不喜欢你了”
这一次让我想到了我自己,虽然没有说过这句话,但是也常常用这种自以为是威胁式的语气说话,企图让孩子懂事听话
有一次和我家大宝出门逛超市,走到玩具区就不动了,怎么都得要里面的一个变形汽车,我说家里有太多了,不能再要了
他就是不听,和我说这样的家里没有,我就要这个,并且越说越耍无赖式的蹲在地上掉眼泪,孩子嘟囔。我一看自己怎么说,都说不动他,心里的火气也上来了,接着就吼了他一句“你不走,就在这里吧,爸爸走了!”
我真的是头也不回的就往别的地方去了,留他在那里哭。我转身走到货架的拐角时,孩子哄一下跑过来抱住了我,说自己不要了,别丢下他
我当时先是楞了一下,见他不要了,就哄他说:把眼泪擦干净,不能哭了。孩子慌忙的擦眼泪,但是一只手还是紧紧的抓着我不松开
我当时并没有意识到什么,只是觉得这样让孩子妥协了,就是有用的方式。但是直到看见这个问题,很多孩子反映这样的我们惯用的话语,我才意识到,原来自己无形中对孩子的伤害很大
尽管孩子没有怨恨我们,但是我真的无法想象,孩子被我丢下的那一刻,内心是有多么的恐惧和无助。我们只想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但是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像我一样的父母肯定是不在少数,这样的威胁式话语也肯定没少说,苹果爸爸作为一个过来人,真的想提醒一下我们的父母,快停下!这种看起来管用的教育方式,实际上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我们在伤害孩子却不自知
面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我们觉得不可满足,又不能直接拒绝怎么办
1、理性沟通,延迟满足
像是孩子买玩具,要零食这种行为,我们大人觉得家里已经有了,够多了,就不想要满足了,但是如果和孩子直接说,孩子是不可能接受的
所以我们就可以和孩子商量,将孩子想要的东西转化为福利,需要孩子做一件事来兑换这些她想要的
比如说,苹果爸爸家的大宝想要变形汽车,就可以和孩子说我给你买,但不是现在,如果你可以做到一周按时起床,爸爸就给你兑换这个愿望
孩子一般都会为了自己想要东西,答应另外一件事,所以我们这样做既可以让孩子懂得有些东西不是想要就可以要到的,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同时有解决了当下我们抗拒给孩子买玩具的这件事
2、替换捐赠
我们不要着急拒绝孩子,我们可以拿孩子家里喜欢的一个玩具出来,我们和孩子做替换选择,如果你想要新的玩具,就得把你的旧玩具替换掉一部分,我们可以和孩子说,放玩具的地方不够了,你需要拿出一部分的玩具给新玩具腾空间
而这些旧玩具也将会送给福利院的小朋友,我们让孩子自己做选择,换还是不换。如果孩子愿意,那正好,让孩子自己将玩具捐赠出去,让孩子感受这种帮助别人的感觉,让孩子从小养成有爱心的品格
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选择能力,让孩子做什么事情有主见,而不是顺从
有效的沟通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在我们解决了一件问题的同时,造成了其他的伤害。就拿我们这种自以为是的教育来说,我们是满足了,但是孩子的内心却被伤害了,我想这种威胁式教育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是十个玩具,一百个玩具也弥补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