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奋斗,不青春",3个锦囊让孩子努力拼搏,5分钟让家长学会
发布时间:2020-05-06 11:27:22 来源:心成一家

小的时候,对父亲印象最深的是他每天都工作到半夜,有时候半夜起来尿尿,发现父母还在那边认真的写字,有一次我问他,爸,你不困吗?爸爸回我:不困,爸正高兴着呢!

长大后我才发现,其实父亲并不是因为生活的压力而非要起早贪黑,他纯粹是享受这种工作的状态,他喜欢这件事,记得我问过他一次,我说你怎么从来不想着放松下,父母告诉我:这就是我放松的方式呀,我这活就是越干越开心!

也许是受到父亲的影响,工作后的我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我从不觉得疲惫,我很享受工作时候的感觉,特别是遇到一些有挑战性的事情,我会变得更加兴奋,情不自禁地沉迷于其中,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空间。爱人经常跟我说,你这么拼干什么,我们家又不缺钱,我告诉爱人:我就喜欢干这个,我不觉得这很辛苦!

是啊,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情特别的热爱,他会觉得辛苦吗?他会觉得累吗?我想不会。想想孩子们在打游戏时候那种忘我的状态,你认为他会累吗,我想也不会,可是问题就来了,既然打游戏不会,那么学习会不会,工作会不会,其他事情会不会?

身边经常会听到父母教育小孩,说你要努力啊,一定要好好学习呀,千万不要荒废自己的青春啊,不趁着年轻的时候奋斗一把,老了你会后悔的......可说归说,有多少孩子愿意听父母的话,有多少孩子愿意按照父母的意思去学习,去拼搏,我想很少。

可问题是,作为成年人,我们都知道人一生是需要不断努力,不断拼搏的,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过一个幸福的人生,可无论怎么说,孩子就是不为所动,其实,这只是你的方法不对,你并没有激发孩子内在的驱动力,你没有让他爱上拼搏,那如何实现这一点呢,接下往下看:

我的观点是“爱上拼搏”不是品质,它是一种能力,孩子不爱学习不是因为他贪玩,不是因为他的个性,而是因为孩子没有爱上学习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受孩子内在动机驱动的,换句话说就是孩子根本就没有学习的动机,他无法让自己喜欢上学习,他对学习或者其他有挑战的事情根本就没兴趣。那怎么办?如果激发这种兴趣,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爱上拼搏,爱上挑战:

自主性

父母通常会认为,孩子就是要管着!你给他自由,他一定会不负责任,会逃避、偷懒、钻空子,可是你在想想,如果一件事情孩子觉得不是自己的,自己也无法决定怎么做,什么时候做,做成什么样,那你觉得孩子会有做这件事情的积极性吗?我想肯定没有,既然没有,那孩子怎么可能把这件事情做好,显然是不行的。

也许你会说,如果现在给孩子自主性,那他一定不会去学习,去拼搏,我的回答是“你说的很对”,因为在此之前,事情的责任已经到你手里了,孩子已经失去自主性了,你一下子就想回归这显然不现实,因此,从今天开始,逐步把责任和自主性还给孩子,切莫大包大揽,做孩子的猪队友。

关于自主性,我自己就有亲身体验,我有一家电商企业,有几十名在线销售,刚开始的时候,我按照传统的管理机制,定时定岗,轮流排班,但干了一段时间发现,员工之间会互相推卸责任,第二班的人通常不管第一班人的工作,而第一班的人认为自己已经下班了,不需要再管了,结果就是客户投诉急剧提升,销量也越来越差。

通过研究,我只调整了一件事儿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而且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变得越来越好,我是怎么做的呢?我发了一个通知,每人每天工作八小时,至于什么时间工作,在哪里工作由你们自己决定,但要求只有一个,把事情做完,不允许出现客户投诉!结果发现,员工每天工作时间远远超过了八小时,而且会把自己的事情做完,即使没做完,也会让同事帮忙处理,这就是自主性的神奇魅力。

胜任性

如果说自主性决定孩子愿不愿意投入,那么胜任性决定孩子投入多少。你会发现,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打游戏,可是,如果一款游戏太难,或者太简单,那么孩子很快就失去的兴趣,他们更愿意玩那些有难度,但是只要自己跳一跳就可以够得着的游戏,那么好,这个心理机制可不可以应用到其他场景,我认为可以,举个例子:

我儿子喜欢打篮球,我每天都带他去操场玩,可是在早期的时候,因为他的个子太矮,力量也不足,可篮筐又很高,他怎么都扔不进去,没玩两天他再也不想去打球了,于是我想了办法,我在淘宝上买了一台可以伸缩的篮球架,然后把它调成适当高度,你猜这么着,儿子重新燃起篮球的兴趣,乐此不疲,每天不蹦跶个半小时四十分钟决不罢休......

那么我们要如何应用胜任性,拿学习来说,如果你觉得孩子对学习没兴趣,甚至有厌学的倾向,那么你是否可以先发现孩子目前的水平,然后想法子让孩子从这个水平补起,让孩子先找到学习的成就感,然后慢慢提升难度,逐步激发孩子的这种胜任力,你放心!在这种成就感的惯性作用下,孩子一定会爱上学习。

归属感

这一点尤为重要,不夸张地说,如果这一点没做好,前面两点你甚至有可能实施不了。先说下什么叫归属感,就是孩子自己觉得他属于某一个集体,他在这个集体中是受欢迎的,是可以感受到爱的,内心是安全的。

对家庭而言,孩子觉得家庭是温暖的,父母是爱他的,他的安全感是健全的,那么在此基础上,孩子一定会发展出探索的精神,他会去尝试各种事情,他一定会去各种折腾,那么在折腾的过程中,孩子的能力将会得到很大的锻炼,如果父母适时去鼓励孩子,那么孩子的信心也会大增,他的价值感会越来越高。

可是,如果孩子没有这种归属感,或者缺乏内心的安全感,比如孩子经常遭到父母的责骂,经常被否认,那么孩子绝对不会去探索,也不会去拼搏,因为他们现在最急切的不是这些,这就有点像一支行军的队伍,有充足的粮草,士兵们才敢于去拼杀,可一旦失去了粮草的供给,军心一定会大乱,失败是必然的结果。

所以,爱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爱就相当于没有粮草,没有爱的孩子绝对不会爱上拼搏。

自主性、胜任性、归属感这三件事就是激发孩子内在动机的法宝,有了它们就相当于给孩子注入了内驱力,孩子会自发地去做一件事情,也包括学习,他们会更愿意拼搏,更愿意挑战,最关键的是他们不怕吃苦,他们会享受整个过程,同时,这样的经历会让孩子养成习惯,慢慢地,他们自己就知道如何自我驱动,自我成长,而这,是父母一生当中送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

分享到:

扫码阅读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