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六(爸妈进化论主笔)
上海南京路,一位母亲在10分钟内,先后把姐弟俩弄丢,这位母亲的行为,惹怒了众多网友。
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如果连孩子基本的安全都无法保证的话,还何谈幸福成长?
电影《亲爱的》中,田文军可爱的儿子田鹏,在他的眼皮底下被人拐走。绝望和崩溃之中,他和前妻踏上了漫漫寻子之路。
历时四年,历尽了千辛万苦,他们从一个偏僻的农村找回了孩子。可是,他已经不是以前那个活泼开朗的孩子了,变得自闭、迟钝,与城市生活格格不入。
生活中,这样的悲剧,并不是个案。
孩子,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希望和幸福,也是父母最重要的事业。
儿童心理学家发现,几乎多有令父母头疼的儿童问题,如暴力、沉溺网游、孤僻、消极抵触等,都能找到一个相同的源头:父母陪伴的缺失。
父母陪伴孩子,要用心,而不是用力;是陪伴,而不仅仅是陪着。
父母的用心陪伴,是孩子的安全需要,只有安全感需要得到满足,才可以实现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父母高质量的陪伴,是孩子幸福的源泉。
01
有趣的父母,陪伴孩子快乐成长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父母在生命的最初给予用心的陪伴,会将满满的爱浸润到孩子的心田,让他有足够的底气在人生路上自信前行,有足够的底气将爱传递给更多的人。
李玫瑾教授说:“孩子一岁以前,甚至三岁之前,最好由母亲亲自抚养。人在生命的早期是很无助的,他所有需要的满足和快乐都和抚养人息息相关。”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硬汉”吴京,为了满足孩子们看大象的愿望,自己裹了一床花被子,在地上不停地蠕动,还不时发出“呜呜”的叫声,还扬起长长的“鼻子”。
孩子被他呆萌的表演逗得前仰后合。
3月21日,吴京在网上再次晒出哄娃照片,并配文“大象之后,孩子们说要看恐龙。”
于是,他就真的扮起了海参恐龙,张着大嘴,逗儿子乐,让人隔屏都能感受到满满的爱。
这样有趣的父母,这样和谐的亲子关系,令多少人羡慕不已。
《穷爸爸,富爸爸》中说:所谓成功,就是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小孩。任何职业角色都可以被替代,唯独父母角色无可替代。
如果不能陪伴和教育孩子成长,日后必将为缺席孩子成长而付出代价。
高质量陪伴,是用心付出,让孩子有安全感,身心愉悦。
02
言传身教,给孩子成长树立榜样
莫言说:孩子的优秀,都浸透着父母的汗水。
地铁上,一对母子读书的温馨一幕,红遍全网。
母亲乘坐地铁时,一只手捧着一本书在读,她怀里的孩子,也在捧着一本书看。
周围的乘客很好奇,问她:“你是怎样劝说你的孩子去阅读而不是玩各种电子设备的呢?”
她说:“孩子们不听我们的,他们模仿我们。”
英国教育家托马斯·阿诺说:父母的言行就是无声的老师,自觉或不自觉的榜样,强有力地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曾说:我不会一辈子做总统,但我要做一位好父亲。
他教女儿学游泳,陪她去游乐场玩,认真对待她的每一次生日,在21个月的总统候选期间,坚持参加她的每一次家长会。
在他的用心陪伴下,女儿感恩知礼,爱好广泛,自信得体,成为哈佛的高材生。
家长专注做家务、工作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和态度,对于孩子也有正向积极的作用。
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03
积极互动,让孩子在体验中成长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日常生活中,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霍启刚和郭晶晶夫妇,特别注重孩子的精神教育。虽然工作忙碌,但夫妇二人常抽出时间陪同孩子。
他们带孩子去图书馆和博物馆开拓眼界,去野外体验生活,去田里插秧,体验劳动的快乐,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他们还经常带孩子去旅行,一起参加公益活动,在地铁站筹款,去村里做慈善,帮助筹款,并且乐在其中。
霍启刚曾在网上分享儿子和女儿帮忙洗车的图片,6岁的儿子在用水管给车喷水清扫,2岁多的女儿给车打上泡沫用布一直在擦拭。
看到这样温馨和谐的生活场景,网友纷纷点赞。
一位教育专家说:“太过用力的教育,教不出聪明独立的孩子;毫无章法的蛮力逼迫,只会牢牢锁住孩子生命的可能性。教育好孩子,需要良性的引导,以及温和的陪伴。”
生活就是最好教科书,明智的父母和孩子注重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享受成长的快乐。
04
尊重理解,陪伴孩子积极乐观成长
和谐的亲子关系一定是建立在平等、尊重、理解、信任基础上的。
《小欢喜》中,单亲妈妈宋倩事无巨细地照顾女儿英子,以爱的名义去控制英子。
这样令人窒息的爱,压得英子喘不过气,在学校名列前茅的她,养成了撒谎的坏习惯,还一度抑郁,甚至要自杀。
英子想考的学校,喜欢的专业,都得不到母亲的支持。对她来说,妈妈的爱,是一种痛苦。
宋倩越是想把女儿牢牢攥在手心里,女儿越是要极力逃脱。
一个极力要控制,一个尽力要逃脱。
结果就是恶性循环,孩子越来越叛逆,家长越来越暴躁,亲子关系越来越差。
理解和尊重是相互的,失去了理解,双方都会被带上沉重的爱的枷锁。
05
高质量陪伴,父母应该这样做
父母陪伴孩子的过程,就是给孩子做好榜样的过程。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高质量的陪伴,家长应该从这几个方面做:
1、遵循“123”法则
这是台湾亲子陪伴方面最有效的研究成果。
也就是每天1次,每次20分钟,父母与孩子做3件事的任意1种。3件事包括,一起读书,一起玩游戏,一起聊天。
2、采用“海沃塔”方法
这是一种犹太人家庭传承的学习方式,也被理解为犹太精英家庭中,父母与孩子的聊天模式,他们的聊天不是闲话家常,而是有意识的,每天固定时间的头脑风暴。
它包含三个核心因素:倾听和表达,探索和聚焦,支撑和挑战。
3、采用共情法
共情法,就是要有同理心,学会换位思考。父母要掌握孩子正常生理和心理上的特点,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问题。同时,也教会孩子,能够理解父母的想法。
作为家长,无论你有多忙,都请多抽出一些时间用心陪孩子,因为最好的爱就是陪伴。
优秀的父母,在陪伴孩子时,享受和孩子一起努力、进步的快乐,这也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
用心陪伴,言传身教,积极互动,尊重理解,这些是父母教育的法宝,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