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妈妈”到“妈”,孩子对母亲称呼的改变,是一场母爱的分离
发布时间:2020-03-28 17:15:13 来源:

闺蜜媛媛最近问我,“你家孩子怎么称呼你啊?”我答,“当然是叫妈妈了,要不然怎么称呼?”闺蜜却道:“最近几天我儿子都直接叫‘妈’了,我突然觉得他长大了,但不知道怎么回事,那一刻我真的好失落!”

虽然我的女儿目前仍然还是叫我“妈妈”,但闺蜜的那种心情我是能理解的——从“妈妈”到“妈”,不仅意味着孩子长大了,也意味着孩子和母亲的距离又远了一些。

从“妈妈”到“妈”,孩子对母亲称呼的改变,是一场母爱的分离

无独有偶,这两天在网络上看到一位宝妈说,“受疫情影响,大人小孩宅在家,一看到孩子那作业真是气不打一处来,于是把娃打了,从那以后娃对我的称呼就从‘妈妈’就变成了 ‘妈’。”

从“妈妈”到“妈”,意味着孩子长大了

孩子从咿呀学语开始乃至整个幼年时期,对母亲的称呼总是“妈妈”,高兴的时候会甜甜地叫“妈妈”,想买自己喜欢的零食和玩具的时候会带着央求的语气叫“妈妈”,害怕的时候会带着哭腔喊“妈妈”,甚至偶尔在睡梦中,也会迷迷糊糊地呢喃一句“妈妈”……

这一声声“妈妈”,体现的是孩子对母亲的那种深深的依赖,而母亲则在这一声声“妈妈”中,获得了极大的自我价值感,哪怕是再艰难的困境,一声“妈妈”也会成为她勇往直前的动力。

从“妈妈”到“妈”,孩子对母亲称呼的改变,是一场母爱的分离

突然有一天,孩子不再称呼母亲为“妈妈”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声简短的“妈”:“妈,我回来了”,“妈,以后进我的房间请敲门”,“妈,我走了,到了再给你打电话”……

母亲此时也会倍感欣慰:辛辛苦苦养育的孩子终于长大了!但欣慰的同时,或许更多的是失落:孩子长大了,离自己越来越远了,自己不再那么被需要了。

从“妈妈”到“妈”,是母爱逐渐分离的过程

著名的教育学者尹建莉在她的书中写道“母爱是个逐渐分离的过程”,“强烈的母爱不是对孩子恒久的占有,而是一场得体的退出”。从“妈妈”到“妈”,体现的又何尝不是母爱逐渐分离的过程呢?

从“妈妈”到“妈”,孩子对母亲称呼的改变,是一场母爱的分离

孩子对母亲,幼年和童年时总是充满依赖的,这一阶段,他们需要足够的母爱才能获得安全感,才能让他们心灵的土壤丰饶。但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更需要逐渐独立,因此母亲此时也需要逐渐降低对孩子生活的参与程度,直到孩子完全独立。

或许,这个过程会给母亲带来一些失落甚至是痛苦,但这却是母亲不得不完成的,是母爱的使命之一。从“妈妈”到“妈”,就是孩子对母亲的依恋减少,自己逐渐走向独立的体现。

人生苦短,请珍惜孩子的那一声“妈妈”

我的女儿还有半个月就要过生日了,昨天老公突然感慨地对我说:“时间过得真快啊,想想你怀孕的时候,咱俩猜宝宝是男孩还是女孩,仿佛那情景还没过去没多长时间,但转眼一看,孩子都这么大了!”

从“妈妈”到“妈”,孩子对母亲称呼的改变,是一场母爱的分离

是啊,逝者如斯,父母与孩子最亲密的时光,不过短短三年。三年过后,孩子将走进幼儿园,TA的生命中,从此不再只有爸爸和妈妈。而当TA上小学,再上中学,大学,直至找到与TA携手一生的人,父母就只能彻底退出TA的生活了。

所以,当你的孩子还对你有着深深的依恋,当你的孩子还稚声稚气地叫你“妈妈”时,请给予TA你能给的最多的陪伴,最多的爱吧!请珍惜与TA共度的每一分每一秒吧!


分享到:

扫码阅读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