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创四建”活动开展以来,石家庄市新华区教育局深入学习贯彻省、市、区关于开展“三创四建”活动会议精神和重要部署,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准确把握开展“三创四建”活动的着力点,高点定位、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着力将“三创四建”活动作为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有力抓手,作为落实新发展理念和解决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有效载体,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提升新华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教育服务民生水平。
一是深入推进改革创新。持续推进“名校+”发展战略,着力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化水平。深化“集团化、一体化、学区制”办学模式改革,健全完善石家庄二十八中教育集团、河北中小学书法学校教育集团、河北国际学校教育集团的运行、管理机制,着力打造“优质+特色”的教育发展格局;将弘石湾学校和拟于今年投入使用的明珠花苑小学纳入合作路小学、金地小学实施一体化办学,实现了新建校的高起点谋划、高水平运作,一体化办学试点达7对;新增了党家庄小学学区和东风小学学区,扩充了合作路小学学区、机场路小学学区、西苑小学学区、石岗一校学区和金地小学学区,试点学区达10个,试点校达44个,全区优质教育资源占比不断提高,超额完成“建设教育强区、打造书香新华”教育发展战略的“379+”办学目标。
二是着力扩充教育资源。不断提升区域教育承载力,有效解决区域教育资源紧张矛盾。制定了《关于主城区教育设施补短板工作方案》,建成并投入使用弘石湾配建小学,新增教学班36个、学位1980个;改造北苑小学,开工新建明珠花苑和于底2所配建小学,7个配建幼儿园主体完工。切实做好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回收移交工作,着力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50所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全部签订移交协议。
三是扎实推进教育惠民。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严格落实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起始年级无一例新增大班额,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占比由31.7%降至19.9%,超大班额由1.6%降至1%。扎实推进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全区57所(含民办)小学全部开展了校内课后服务,切实解决了家长的实际困难,满足了学生多元发展需求。努力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面,新增市级普惠性民办幼儿园3所,全区普惠性幼儿园达51所,进一步缓解了群众反映强烈的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
四是不断提高队伍素质。制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方案》,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提速提质。健全教师队伍补充机制和培训体系,逐步解决教师资源紧缺问题,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完善“新华-海淀”教育协同发展机制,深化与北京海淀区教育合作交流,积极拓展和提升教育交流合作的范围和水平。选派一批骨干教师和校长赴北京海淀知名中小学挂职跟岗,召开首届新华-海淀教育交流合作年会,为加快实现“教师专业化、校长专家化”提供平台,助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五是促进教育内涵发展。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制订《新华区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实施方案》《推进中小幼德育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实施方案》等文件,着力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扎实开展学业质量评价的课题研究与培训,倒逼教学方式变革,积极适应新课程改革对教师队伍的新要求,扎实推动教研内容和模式转型,深化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改革,着力提高教学质量。创建市级现代化示范校2所、市级素质教育示范校1所,全区省级素质教育示范校达8所、市级现代化学校达17所、市级素质教育示范校达27所。
六是加强文明校园创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创新工作方法,拓展工作思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充分利用广播、网络、公众号、板报、宣传栏等各类媒介,在全区中小学形成浓厚创建氛围,促进师生文明素质不断提升。进一步落实责任、加强督导、强化考核,以常态创建、全域创建推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迈上新台阶。
来源:石家庄新华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