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假期后,学生的差距会拉开?这件事,家长和孩子必须重视……
发布时间:2020-03-23 17:13:51 来源:首都教育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遇上了最长寒假,疫情期间,家长与孩子一同经历了对疫情的担心、对禁足的烦躁、对复工复学的预测、期盼等心理过程。而在逐渐适应了目前的学习生活模式后,是否意识到,疫情之下,正是静心阅读的好时机?

疫情期为什么要多阅读?

疫情在前期肆虐之时,许多人的内心都变得惶恐不安。而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的“方舱医院”,一位年轻人躺在病床上却仍镇定自若、心无旁骛地看着书。这张照片在网上迅速走红,网友称他为:“读书哥”。

超长假期后,学生的差距会拉开?这件事,家长和孩子必须重视……

“读书哥”能走红,是因为我们透过照片,第一眼便感受到他所散发出来的那份坦然、淡定与从容。可见,阅读与人的心理调控息息相关,阅读能给人带来心灵的力量。

通过阅读可以提高人的认知能力,调节情绪,从阅读中获得力量增强意志。疫情期间,在家阅读对情绪的疏导尤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超长假期后,学生的差距会拉开?这件事,家长和孩子必须重视……

对于家长而言,除了监督、辅导孩子完成每日的在线学习任务后,必须要重视起来的事情就是安排孩子进行阅读。

学校、老师往往会为孩子提供一些课外阅读书单,但家长并非只能做方案的“执行者”,在孩子的阅读之路上也并非只能做“监督者”。作为最了解孩子的人,可以通过探索与尝试,与孩子一同相伴相读。

家长如何给孩子选书?

01、孩子和父母,在选书过程中要多商量

给孩子选书有个基本原则:父母和孩子都不能过于任性,孩子和父母在选书过程中要多商量。

所以,选书,谁都不能任性。尽管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阅读趣味,不管在哪个年代,完全由父母来决定孩子看什么书不足取。孩子想看什么父母就给孩子买什么也不合适。

比较科学的方式就是父母给孩子提供书的同时,也给孩子一定的图书选择空间。在尊重孩子意愿的基础上和孩子一起读。

02、给孩子选书,要和孩子的年龄相契合

对于1-3岁的孩子来说,最好挑选构图较简单,颜色较明快,轮廓较清楚,线条较干净的图画书。给他们的书,文字还要富有节奏感,朗朗上口,形象和场景要是在生活中常见的。

而到了3-6岁,他们会保持对图画的爱,但是也会喜欢小故事,所以可以找一些短小、生动的故事书,根据孩子的兴趣找一些绘本故事书。

对于6-8岁的孩子,他们会有自己的选择和偏好,而且具有了初步的独立阅读能力。父母只要把把关,把一些好的书籍放在他们能拿到的地方,允许他们自己决定阅读的时间和内容。

而对于8岁以上的孩子,他们阅读的空间更大,名人传记、古典名著、侦探故事等,都可以尝试,父母不要去阻扰,而要积极地参与到孩子的阅读选择中来。

超长假期后,学生的差距会拉开?这件事,家长和孩子必须重视……

03、孩子读的书,要和孩子性格相结合

给孩子一些书,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呢?

比如,如果孩子是一个淘气包,那么你给他讲一个淘气包故事的书,孩子就能从这些故事中看到自己,更容易走进书里的世界。

如果父母发现自家孩子不太喜欢阅读某一类的书,也不要着急,慢慢找。因为你们了解孩子都有什么样的个性,从孩子个性入手,找一些适合他,跟他个性相贴近、相契合的书,他们才能更愿意读下去。

04、逐渐扩大孩子的阅读范围

在引导孩子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把不同种类的书都给孩子看一看,逐渐扩大他的视野。

文学就是一种力量,是一种真正让人保持骄傲的力量,一种能够疗愈伤口的力量。因此读读文学作品,能够让孩子的内心变得更加柔软一些,在生活中往往更愿意关心别人、帮助别人,且能够给别人带来很多欢乐。

如果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不太爱阅读,其实也可以从动物小说入手,因为动物小说天生来说就和孩子的天性很契合。

05、对别人推荐的书,要批判地“筛选”

对于别人推荐的书,不要照方抓药,而是应该批判选择。

比如大家公认的传统文学名著,并不是孩子越早读越好。首先,孩子的吸收程度有限,往往无法理解过于深刻的作品;其次,名著中存在部分片段,对年龄太小的孩子价值观会有一些负面影响。

很多父母过于依赖于别人推荐书目,其实更应该自己下点功夫,多读点书,再根据孩子的性格和年龄给他们“攒”一些书,这样的书单,远比别人推荐的更有效果。

超长假期后,学生的差距会拉开?这件事,家长和孩子必须重视……

家长如何引导孩子阅读?

01、以兴趣为抓手深入阅读

让孩子走上阅读之路最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引导孩子深入阅读,而这种深入阅读十分考验父母的功力。

好的教育,就是给孩子成长铺路。重点在于,围绕孩子的兴趣爱好,不断地给予一些教育素材和资源。

如果在孩子小的时候能打下一个好的基础,培养出个人的阅读趣味,他就会天然地对那些不好的书加以屏蔽。

而专注于兴趣阅读的好处在于,书读得多了,自然而然就能够活学活用,且这些知识慢慢能成为一种体系。这样看来,让孩子成为某个知识领域的小小“专家”真的并不难。

超长假期后,学生的差距会拉开?这件事,家长和孩子必须重视……

02、与孩子一起读书,交流很重要

我们经常说要给孩子一些价值观的渗透,或者一些精神引领,其实在边读边交流过程中的引领是最润物细无声的,是最有效的。

跟孩子亲子共读的过程,就是一个分享的过程,这种过程对孩子的成长来说非常重要,可以鼓励他的阅读兴趣,也可以让我们发现孩子内心在想什么。

好的教育,就是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教学相长。我们一定要有那种教学相长的意识。这种教学相长,其实就是跟孩子在一起多交流,很多时候并不是说我们教给孩子什么,而是孩子教给我们怎样做一个好的父母,怎样去追寻好的教育。

03、鼓励孩子做书籍推荐人

让孩子推荐书,也是培养孩子阅读的一个方法。

当孩子读了大量好书的时候,他的心中就会特别有爱,就会对生活、对生命有独到的看法和见解。

如果说家里有什么仪式的话,可以让推书荐书成为一种仪式。家长为孩子推荐、购买书籍可以看作是自己在深入了解、阅读后的一种分享,而当孩子真正将一本书读懂、读深、读喜欢后,他一定也愿意,并且能不假思索、甚至滔滔不绝地向家长推荐自己喜爱的书籍。

超长假期后,学生的差距会拉开?这件事,家长和孩子必须重视……

超长假期后,

孩子的差距在哪儿?

也许会有家长会质疑,孩子每天的课业任务已经十分繁重,哪还有时间再去额外完成“阅读”这项任务?

这段时间,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这个超长假期过后,学生间的差距将会拉开”。其实,这样的差距除了表现在课业成绩上,还包括个人的生活、学习习惯上。

我们呼吁家长和学生将这个假期视为阅读的良期,并非要把阅读功利化或任务化,而是希望阅读真正成为陪伴孩子一路成长的习惯和爱好。

超长假期后,学生的差距会拉开?这件事,家长和孩子必须重视……

父母的能力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把孩子带到更远的远方,但是书籍可以做到这一点。阅读,能够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让孩子抵抗外面的喧嚣与浮躁,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孩子找到生活的意义。

这个特殊的假期,你和孩子阅读了吗?欢迎留言与我们分享。

分享到:

扫码阅读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