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在家里面闭关修炼到现在,几乎都快打通任督二脉了吧。但还有一件事不吐不快,那就是,怎么感觉娃跟自己在一起的时候,越来越不耐烦?
近日,一则傅首尔在家开运动会的视频引起了网友的热议。
视频当中傅首尔带着儿子进行了一场由套圈、乒乓球、高尔夫等几个项目组成的家庭运动会,最后夺冠的人获得“家庭话语权”作为奖励。
这样欢脱的家庭氛围,让很多网友都表示酸了!
有的说:这样有趣的父母给我也来一打吧;
有的说:如果我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一定开心坏了;
还有的说:嫉妒羡慕有的小学生不用上网课,可以跟爹妈一起疯玩……
无独有偶,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也能经常听到小孩子抱怨:“爸爸妈妈你什么时候陪我玩?”
01
缺乏陪伴的孩子,比比皆是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但缺乏父母陪伴玩耍的孩子,比比皆是。
一份在中美英等20多个国家、8000名家长和3000名7-12岁儿童中进行的玩耍研究实验报告表明:72%的儿童更喜欢和父母一起玩耍;93%的中国家长喜欢和孩子呆在一起,而不是陪他玩耍;而有62%的父母感到压力太大,没有时间陪伴孩子玩耍。
心理学研究表明,经常与父母互动的孩子更加聪慧,性格更好,与同龄人的交流更加的顺畅。而我们需要解决亲子问题时,游戏是最好的方式。
在父母用心的陪玩当中,能够让孩子们感受到爱与接纳,让孩子们学会思考互动,让他们的性格更阳光开朗。
作家李长安分享过一个关于自己的故事。
两个儿子一直期盼着野营,等他们买好帐篷,定好时间,却碰到了大雨,没能够出门。孩子们非常失落沮丧。
李长安不想让孩子的期待落空,于是灵机一动,提出在客厅露营的想法,得到了孩子的热烈反馈。
他们忙前忙后搬茶几、搬桌子、安装帐篷,拿出提前准备好的食物和玩具,约定好天黑以后不开灯而是打着手电筒躺在帐篷里面。
一家人说说笑笑,很是惬意。
有人可能会说,不就是为了满足孩子那么一个愿望么,这样未免过于折腾了吧。
但李长安却说,我小时候没有露营过,我陪着他们折腾觉得挺好玩的。
平时他也常常陪伴孩子们玩耍,他喜欢在周末带孩子们去游乐场,骑自行车、爬山打球。
和孩子们在一起时,他放下身段投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用心修好陪伴孩子玩耍这门必修课。
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幅景象:
孩子在玩玩具,父母在一旁看手机;
孩子在游乐园里玩儿,父母在等候区看手机;
孩子在看动画片,父母在旁边看手机;
孩子在看绘本,父母在看手机;
无论孩子做什么,父母人陪着孩子,眼睛却在看手机。
无论孩子跟你说什么,父母都貌合神离,答非所问。
02
假装陪伴,比缺席更严重
朋友圈曾经有一张图,定义了如何区分陪伴和陪着。很多父母定义的“陪伴”就是出现,我人在那了。
这也常常是不少父母的呐喊:我下班回家后就一直陪着你,你还想让我怎样?!
于是,不少家庭就进入了这样一个恶性循环:
孩子大哭大闹非常粘人——父母心力交瘁还要强打精神陪着——
孩子反而更加粘人——父母绝望。
孩子是日常纯净而敏感的,他们最能感知父母是否真心。那些“假装在陪伴”的陪着,其实比缺席更加严重。
因为我们的行为在告诉孩子——
即使我们在一起,你太无关紧要了,以至于我可以分心去考虑其他事情。
有句话说的好,贵到你哭的礼物其实与价格无关,爱不是在一起挣很多钱,而是花很多时间在一起彼此陪伴!
电影《婚姻故事》中,男女主角查理和妮可离婚的重头戏就是争夺儿子亨利的抚养权,两人为此闹到了对簿公堂、水火不容的地步。
查理是百老汇有名戏剧导演,事业风生水起,得奖无数,却鲜少关心儿子亨利的生活。
但查理一直坚信自己是称职的爸爸。
他坚信儿子亨利更喜欢纽约;
他以为儿子最喜爱的科目是数学;
他以为儿子喜欢星球大战中弗兰肯斯坦的衣服,却不知道孩子最爱穿着忍者服在万圣节去讨糖果;
他曾多次亲手把小刀递给亨利玩耍,但从来没有想到儿子会划伤自己……
查理完全不了解孩子,也没有尽职尽责做到保护孩子,这一尴尬父子关系的呈现,在接受观察员到来的那一天体现的淋漓尽致。
最终,亨利丧失了儿子的抚养权。
而父母的陪伴,也会影响孩子对于“幸福”的感受力。
26岁的金像奖影后春夏,在纪录片《奇遇人生》中谈到自己面对亲密关系时,带着一丝不安和惶恐说:“幸福的婚姻是什么样子的,我没见过。”
春夏自小父母离异,父亲死在狱中。春夏小时候读书成绩很差,还没读书的时候就学会了偷钱偷手机,在父爱缺失的童年里,她孤独、无助。成年之后她变得敏感又脆弱。
她害怕亲密关系,不想花时间精力去维持一段关系。她担心自己在缺乏陪伴关爱的家庭长大,也丧失了维持幸福的能力。
知乎上有一个热门问题名为“小时候缺爱是一种怎样的经历?”
点赞最高的有下面几个:
“恋爱时喜欢作,没有安全感,很容易把爱我的人推开。”
“自卑、敏感,渴望爱又害怕爱,难以开展一段亲密关系。”
“和人保持距离,无法真正向别人打开心扉。”
针对这种现象,心理学教授埃德·特洛尼克的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从小有一对充满爱,能及时回应他感情需求的父母,那么他的性格会多一些阳光的特质,充满自信和安全感。
反之,这些没有得到足够情感需求和安全感的孩子长大以后,会通过各种方式来弥补这份遗憾。
03
错过了陪伴,懊悔一生
其实,孩子需要你陪伴的时候是非常有限的。
在他需要的时候你没有陪伴他,等他懂事了,哪怕你想陪伴他,他也不需要了。
因为,父母也是有“有效期”的。
我们有很多家长,经常用“工作忙”、“赚钱养家”、“没经验”做借口,“名正言顺”的把孩子扔给老人。
他们努力给给孩子最好的物质条件,报名上最贵的培训班,要求他们考上最好的学校。
可当孩子没有到达自己的预期时,开始责备抱怨孩子不努力、没良心,对不起自己每天的辛苦付出。
然而对孩子来说,相比较物质、培训班、贵族学校,父母的陪伴才是最重要的。
有句话说的好:你千万不要丧失了陪伴孩子的某个机会,否则某一天你会后悔莫及,因为他是你生命的延续。
写在最后
我们知道,第一次为人父母的你一定有遇到这些难题——
无暇:白天上班,晚上照顾孩子,没有了自己的时间;
无措:孩子的问题花样百出,用尽十八般武艺都不好使,没有办法;
无助:迷茫困惑焦虑接踵而至,让人越来越缺乏自信……
之所以有这么多问题与困惑,是因为我们在成为「最好的父母」之前,还没做到「最好的自己」。
让我们换一个角度和思路,从自我出发,以崭新的面貌开启教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