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传媒学院:坚守云课堂 共迎百花香
发布时间:2020-03-17 18:11:22 来源:无线石家庄

“云“开学典礼,“云”办公会,“云”集体备课,“云”研讨,经过特殊时期的特殊筹备,从3月2日开始,河北传媒学院影视艺术学院为5000多名在校学生开通了云课堂。

河北传媒学院的学生分布在全国各地,因疫情所困,暂时不能返校,云课堂实现了师生的空中教学。抗疫期间优秀传媒人的无畏担当和生动报道为传媒教学提供了大量鲜活的案例。“传媒是社会的良知,人类的道义。”秉承校训,融入“传媒大课堂”,学精神,学专业,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精髓,树立新闻理想,云课堂成为师生抗疫的“阵地”。

学院 85%的在职教师走上了“云”讲台,开启了“网络主播”的讲授方式。他们中有年富力强的青年教师,也有年过六旬的资深媒体人。教师们在短时间内紧急备课,设计符合网络教学特点的教授环节和形式,克服教学平台运行的技术难题,与五湖四海的学生空中交流,顺利实现了“停课不停学、学习不延期”的目标。

河北石家庄市裕华区,河北传媒学院副教授梁笑然讲授在线直播课程《影视精品赏析》。

互联网上的课堂,没有见面,反而多了份交流的坦诚,看着同学们的留言、讨论、投票,让我很感动。期待疫情过后,和声音已经越来越熟悉的同学们早日在校园相见。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河北传媒学院副教授梁锐讲授在线直播课程《录音技术》。

我第一次做网络“主播”,内心无比紧张。由于课程内容跟物理有很大的关系,我担心学生们不想听,课堂气氛沉闷。上课前2周就开始进行各种测试平台和建课工作。真正上了课之后,虽然没有了往日课堂上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盯着我,但是我却在互动面板里收获了更多学生带给我的惊喜和快乐。愿疫情早日散去,我和同学们在课堂相见!

河北省高等院校摄影学会副理事长、高级工程师孟宪元讲授在线课程《摄影基础》。

这次网络平台授课对自己也是新知识、新技术的挑战。准备稿件,调试设备和灯光全靠自己。

我所在小区白天常有飞机轰鸣声,为保证授课质量,我提前在凌晨三,四点钟录制。为学生上好网播课是最美好的生活!

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河北传媒学院副教授齐桂华讲授在线直播课程《艺术概论》。

即使我们师生目前不能真实相见,但网络教学中大家的积极互动,课堂中的点点滴滴,已将我们紧密相连。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前行,一起进步。也期待疫情的早日结束,早日真实地走到同学们身边,一起探讨知识和梦想。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2019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常乐学习网课《影视剧作》。

“转眼间,到了原计划开学的时候,为了控制疫情,保证“停课不停学”,学校开始了网课教学。课堂连麦,发送弹幕回答问题,让我们彼此看不见的课堂变得更加认真,热闹和亲切。或许是因为我们知道,疫情当前,有很多人在为我们的岁月静好而负重前行。     这次疫情是我们与病毒的战争,更是考验我们的心理战。身为传媒生的我,虽不能身处一线去抗击疫情,但我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去为国家尽一份力:号召身边的亲戚朋友,少出门、勤洗手、出门戴口罩、不要恐慌等等……      虽然不知道疫情到底多久才能结束,但是我知道,春暖花开的季节,总会有一缕阳光,从天空洒下来,为我们驱散阴霾。“

河北省涿州市,河北传媒学院2017级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学生学习网课《影视心理学》。

“上网课是我们从未有过的体验,老师直播时偶尔也会害羞,让我们觉得很可爱。直播过程中老师会问我们:我这样讲可以吗?声音可以吗?我卡吗?会很照顾我们上课的感受和体验。期盼疫情快一些结束,想要回到学校听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课声,想要看看校园里的花草树木是否“春风吹又生”。困境的风吹雨打能使我们面对困难时临危不惧、镇定自若。”

有一种爱是不返校不见面,有一种深情是远隔万水千山网络连线。有一个理由是我是传媒专业的学生,有一种担当是坚守云课堂,共迎百花香。(枫丹)

点击观看H5专题


分享到:

扫码阅读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