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这场疫情爆发以来,
你有多少次热泪盈眶?
看着一线人员被勒出勒痕的疲累面庞;
看着确诊人数持续往下的曲线,
内心总是百感交集。
在这场战疫中,还有很多稚嫩的面孔。
在被称作“孩子”的年纪,
所作所为体现出了责任和担当
少年强,则国强。
他们在这段时间里,
为我们勾勒出了
中国少年“了不起”的样子!
感 恩
近日,河南新郑一名5岁的小患者
琪琪康复出院。
琪琪和父母离开医院前,
一家三口齐齐给医务人员行了鞠躬礼,
医护人员也向他们回礼致敬。
武汉市东湖中学高三2班的彭昕烨同学,
是2月6日凌晨
第一批进入武昌方舱医院的患者。
住院期间,
彭同学得到了医护人员的悉心照顾,
出于感动和感激,
他向医护人员借了纸和笔,
将方舱医院温暖的瞬间画成素描。
他还为方舱的医护人员
录制了一段小视频,
他说:
“希望疫情结束、高考结束后,
我们能以朋友、以姐弟的关系重聚。”
还有上面图片里这名浙江两岁男孩
病愈出院时,
一直照顾他的护士曹玲玲送他出门。
刚打算挥手告别,小男孩突然向她鞠了一躬,她立马也还了个礼。
这一刻,
凑巧被一旁的医护人员拍了下来。
巧合的是,
有网友翻出一张百年老照片。照片中的老者
是时任杭州广济医院院长的
梅滕根先生。在巡查病房时,
小患者向他鞠躬致敬。他顺势弯腰回礼,
也被摄影师抓拍了下来。
这一跨越时空的致敬,
让很多人心头一暖。
时代更迭,仁心不变。
同样不变的,
还有孩子的那颗赤诚的感恩的心。
苦难不值得追求,
但孩子们感恩的心,值得被好好珍惜。
奋 斗
不久前,
方舱医院一名奋战高考的学生,
让无数人为之侧目。
2月14日,
高三学生杨一帆
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C区,
正在课桌前埋头做数学作业。
他说:
“这次对我来说,
斩杀病魔是面对高考前的一次‘大考’”。
同在方舱医院为梦想奋斗的,
还有17岁的武汉高三学生黄玉婷。
确认感染新冠肺炎后,
黄玉婷进入方舱医院隔离治疗。
黄玉婷说:
“与病魔作斗争,
也是蜕变成长的机会。
困难是暂时的,我相信我能赢!
面对高考,我也要全力以赴!”
疫情给孩子们的人生路上
增添了一道坎,
但经历风雨的彩虹才更绚丽,
祝福这些始终奋斗着的孩子们,
蟾宫折桂、金榜题名!
善 意
最近,
有一段小男孩给拾荒者
戴口罩的视频片段火遍全网。
画面中男孩下车扔瓶子,
发现垃圾箱旁的拾荒者没有口罩,
他转身去同伴那里要来一个口罩,
亲手给拾荒者戴上。
温州,某高速路口执勤点。
黑夜里,一位十多岁小朋友
正拎着两大袋夜宵,迎面走来。
这些天来,
他每晚都准时过来,雷打不动。每晚,都是那句熟悉的开场白:
“叔叔辛苦了,这点夜宵给你们填填肚。”
2月10日,
一个中学生模样的男孩
走进山西朔州南城派出所,
放下一个包裹转身就跑。
民警打开包裹发现,
里边放着1000元钱、4个口罩、
4包QQ糖和一封感谢信。
信中说,他虽是一名中学生,
但在这全民抗疫的时刻,
不愿意去做那个台下的看客。
2月1日,
10岁女孩谢兰一在爸妈的陪同下,
将一只沉甸甸的小黄鸭存钱罐
送到了派出所。
里面是她攒下的495元零花钱,
她想捐给武汉。
留下“小黄鸭”和纸条后,
她就蹦蹦跳跳离开了。
另一个小男孩,偷偷跑到派出所,
趁没人放下一个红包,
就连跑带跳地走了。
红包里面是男孩全部的压岁钱。
就像那群在2003年非典时
被保护得很好的90后,
如今已挺身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
承诺和守护是有轮回的。
不然,
怎么会有这么多的
义无反顾和挺身而出。
奉 献
上海一名15岁的初二学生赵珺延,
过年期间
前往位于印尼雅加达的舅舅家过寒假。
疫情发生后,
他的舅舅立即在当地搜集医用口罩,
两天后他们搜集到了1.5万只,
但由于航班陆续停飞,
口罩无法运送出去。
赵珺延决定自己带回去。
带着5个大行李箱
赵珺延踏上了回国的路。
在周围人的协助下,
他才顺利通过了海关。
赵珺延说: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
我们只是做了普通中国人应该做的事。”
理 解
济南,6岁的哥哥安慰4岁的弟弟:
“妈妈很忙,在治病。
妈妈不治病,人不就死了吗?”
疫情发生后,
河南10岁男孩曲恩泽,
一个人买菜,做饭,打扫卫生。
父母去一线支援了,
临走时他告诉爸爸妈妈:
别担心自己。
小泽说:
“爸爸是警察,
不能只围着我一个人转;
妈妈是护士,
现在,病人们比我,更需要她。”
武汉十一中高三学生袁康意,
他的母亲孙纯是
武汉市第一医院护士长。
妈妈奔波于一线抗疫时,
他录了一段问候母亲的视频,
为她鼓劲加油。
他说:
特殊时期,
好好学习让妈妈放心,
就是对她最好的回报!
在疫情镜子面前,
照出的孩子,心态很开阔。
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强,则国强。
因为有这群华夏少年郎,
我们有理由
对中国的未来
更加充满信心。
内容来源:首都教育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