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上班,晚上陪娃“熬夜”,复工妈妈好难
发布时间:2020-02-27 11:00:53 来源:父母世界

前一阵连续数十日的宅家,很多人生活越来越“随性”,没有硬性时间安排,生活规律被打乱:就餐不定时、睡眠黑白颠倒,孩子也跟着有时熬到2-3点钟都不肯入睡;白天又赖床不起,或者经常犯困。

现在大家已陆续复工,因为通勤需要,宝爸宝妈大多已回归了规律作息。然鹅~当你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打算回家安心享受幽夜好梦时,进门看到一个精神百倍、两眼放光的孩子,心情有木有很崩溃?

问了一下有娃的同事,这个现象非常普遍:

“我家这’冤家’是玩疯了,不过也不能全怪他,前一阵疫情期宅家,全家人都慢慢放飞自我了,饭不定点儿睡不定时,饿了就吃困了才睡,晚上动辄闹到两三点,白天快到中午才起床,我检讨!”

——小熊爸爸

“我们米粒儿一直是’睡眠抵抗分子’,为了能晚睡会儿可以找出一堆五花八门匪夷所思的理由,每天都要经历一场斗智斗勇哄睡战役的老母亲表示身心俱疲。”

——米粒儿妈

“乐乐倒还算配合,到了睡觉时间一般不做什么无谓挣扎就会乖乖上床,但躺下后很久也没一点儿睡意,那无聊又无辜的小眼神呀,让我想到失眠时的自己……”

——大乐妈

为了帮这些“小夜猫子”回归高质量的规律睡眠,我们请来了北京和睦家朝外诊所的王灿医生,为宝爸宝妈支支招儿。

白天上班,晚上陪娃“熬夜”,复工妈妈好难

小恶魔电没放完,借口不断,花样百出

有一些孩子就像电没放完的“小恶魔”,打心底里不想睡觉,为了晚上能多玩一会儿,找各种借口和战术来逃避上床睡觉。比如以下是最常见的3种,父母要见招拆招,明智应对。

One

借口:“

我还有一个任务,必须完成后才能睡!”

孩子们从小就学会了逃避就寝时间的艺术,他们百分之百地相信当上床睡觉的时候,乐趣就结束了,所以一听睡觉,总会莫名多出未完成的“任务”。

如何应对:

对付这类淘气包,舒缓而坚定的作息规律是正解,强化规则感,让他清楚没有任何延迟的余地。

1.可以从睡前一小时不要看电视开始。电视和电子设备发出的光线会抑制人体褪黑素的分泌,褪黑素是一种帮助入睡的激素。

2.避免做一些可能会让孩子兴奋或者影响睡眠的活动,比如枕头大战或者大吃零食。

3.找到一种适合孩子的有效入睡方式。比如让他有更多的时间来画画或读书,抑或引导他们进行一个简短的冥想,让他们从头到脚放松身体的每个部位。这有助于他们冷静下来,并发出该睡觉的信号。

Two

借口:"妈妈,快过来,我好渴!"

即使孩子上床躺下,并和你说过“晚安”,一旦你离开他就会持续呼唤、需求不断,要么自己从房间里跑出来,要么对你频繁呼唤——“妈妈,我需要一张纸巾”,“妈妈,我要喝水”……这场景是不是很熟悉?

如何应对:

应对这招,建议通过设定明确的期望、预测他的常见要求,来提前给予“警告”。

1.你可以先跟他明确,“躺下后如果有事可以叫我,但只可以一次,之后我就不会再来了,因为你需要好好睡觉来保证健康成长。

2.或者跟他玩“优惠券”游戏,给他一张优惠券,说明游戏规则是“每张券仅限使用一次”,形成用完后就必须睡觉的意识。

Three

借口:“救命啊!房间里有怪兽!”

当孩子独自在一个黑暗的房间里时,他的想象力可以自由驰骋、召唤怪物或强盗,恐惧感确实会随之而来。

如何应对:

《 Smart Parenting for Smart Kids》一书的合著者、家长顾问艾琳·肯尼迪-摩尔博士给出的建议很有效。

1.用积极的方式引导孩子

让他回忆一段快乐的记忆,比如上一次生日,然后想想下次生日他想做什么;或者做一些缓慢的深呼吸。关键是要帮助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不同的方向上。

2.利用白天将恐惧消解

你也可以试着在白天和他谈谈他晚上的恐惧,向他证明,事物的存在并不仅仅是因为他在脑海中想到了它们。例如,让他把双手放在一起,闭上眼睛,想象他的大拇指正在变绿,然后睁开眼睛看手指——“看,手指是正常的!无论你想象出来的事情有多可怕,它都不会成真。”

3.过渡式建立独自入睡习惯

一些焦虑的孩子可能需要循序渐进地帮他们建立信心,这样他们才能自己入睡。如果你一直是陪着孩子直到他睡着,可以过渡式地做出一些改变培养他独自入睡。试着减少你在房间里陪他的时间,或者把孩子的房间门开着,你向他保证每隔一段时间去看看他,然后逐渐延长每次查看的间隔时间。最终,他会明白他真的不需要你的帮助。

别只怪孩子,规律作息,全家动起来才有效!

白天上班,晚上陪娃“熬夜”,复工妈妈好难

连续二十余日宅家,很多人生活越来越“随性”,没有硬性时间安排,就餐不定时、睡眠黑白颠倒,这也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作息。解决这类宝宝的睡眠问题,重建作息规律是根本,当然父母也要以身作则、规律生活。

1.吃饭、活动、洗漱、睡眠的时间要相对固定,一般以晚9点左右睡觉为宜。

2.强化床的功能定位,不要把床当作学习和娱乐的场所,让孩子形成躺到床上就意味着该睡觉了的意识。

3.有午睡习惯的孩子白天不要睡得过晚或时间过长,离晚上入睡时间应保持4小时以上。

4.睡前一小时应尽量保持孩子处于安静的状态,可进行一些规律性的睡前活动,如讲讲情节轻松温馨的故事,或听一些单调的声音和慢节拍的声音,如雨水声、催眠曲等。

5.睡眠环境要舒适,衣着、盖被也不宜过薄、过厚或过紧,卧室内相对要安静,避免突然的大声干扰;卧室内光线要较暗,可以开一个小夜灯。

6.应避免孩子饥饿状态下入睡,但晚饭也不要让孩子吃撑,以免腹部不适影响睡眠。

7.上床或夜间不宜过多饮水,以免因排尿扰乱孩子正常睡眠。

【专家叮嘱】

除了生活习惯因素以外,睡眠不安的孩子还要警惕是否是由于疾病而造成睡眠问题。比如过敏、消化不良、湿疹、食物过敏、寄生虫、呼吸道感染、中耳炎等。

目前,各地通过网络教学方式陆续开学,家长应帮助孩子调整睡眠、作息规律,更好迎接新学期。

但要注意每个孩子都有自身的特异性,保持自身睡眠规律即可。

家长们可根据自家孩子的不同年龄,保证他们有充足睡眠,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刊载的建议睡眠时间如下,供家长参考:

新生儿(0~3个月):14~17小时

婴儿(4~12个月):12~16小时

幼儿(1~2岁):11~14小时

学龄前儿童(3~5岁):10~13小时

学龄儿童(6~12岁):9~12小时

青少年(13~18岁):8~10小时

分享到:

扫码阅读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