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春花事】迎春花:金英翠萼带春寒
发布时间:2020-02-27 10:34:51 来源:我不是小馨

北方干冷,春天来得晚,梅花是开不了的,所以报春的任务,只得落在了迎春花身上。每年立春后,公园道路两旁,小区的绿化带里,一点点明快的金黄色就一天胜一天多地亮起来,很快铺成明晃晃一大片,泼辣,热闹,好养活。

在古人眼里,迎春花不是什么格调很高的花。它花型小,花枝低矮杂乱,偏又开得密,与梅花那种枝干遒劲,花朵疏密有致的风雅大相径庭。花朵既没有鲜艳的红色,也无香味,剪枝拿来作为案头清供,实在令人觉得寡淡无趣了些。总之一句话,太“土”。然而,北方的园子里却偏偏少不了它。

明代王世懋曾在《学圃杂疏》中一语道破“迎春花虽草本,最先点缀春色,亦不可废。”看,虽不是国色天香,却胜在了先占一片春色。到了桃红柳绿的时节,虽不会再有人记起那一枝金黄,但东风乍起时的一朵黄花,却往往比春风和煦后的漫天桃李更令人欣喜。再雅致的园子里,也总该给它留个地方吧,让它早早地唤醒沉睡一冬的眼睛,不然岂不是在一开头就输了别人,让人笑一句“春光怎占得先”了?

诗人咏富贵的牡丹,咏娇俏的桃花,也咏弱不禁风的梨花,却少有人咏这质朴的迎春花。唯有白乐天,作过一首《玩迎春花赠杨郎中》,算是让迎春花得了个知己:

金英翠萼带春寒,黄色花中有几般?

凭君语向游人道,莫作蔓青花眼看。

金色的花瓣,翠绿的花萼,春寒犹在时就已开放,这种黄色的花,在百花之中又有多少呢?劝游玩赏花的人啊,千万不要把它当作普普通通的白菜花看待!

在白居易眼里,这平平无奇的迎春花,自有其可人之处。事实上,又何止是迎春花,一切别人以为平凡的、朴实的、乡土的,在这位大诗人眼中,都有着不能被埋没的的闪光点。传说白居易作诗,常拿给老妪诵读,对她不懂之处加以修改,直到不通诗书的老妪能读懂,方能算作好诗。

白居易一直认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做”,他不希望自己的诗仅仅是装点盛世的工具,而是要担负起社会教化的作用,给社会最底层无法拥有富足精神生活的普通人,带来教育和美的体验,就像是迎春花,不愿做万芳丛中娇艳的一枝,而偏要去装点最荒芜的早春,开在人触手可及的最低处。也正是如此,乐天诗才能够广为流传,有了“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的盛况。

苏轼曾对这些质朴的诗颇有微词,提出“元轻白俗”的说法,然而年迈之后,却渐得其中趣味,以至于常以白居易自比,留下“定似香山老居士,世缘终浅道根深”这样的句子。

赏花亦如赏人,花品也是人品。能懂得迎春花质朴甚至略带点“土”气的好处的人,自是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

分享到:

扫码阅读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