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约5%的孩子喜欢父母,中国家长,除了自我感动,你得到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0-01-08 17:32:30 来源:

今天看到一则调查,心突然“咯噔”了一下,忍不住倒抽了一口凉气。

仅约5%的孩子喜欢父母,中国家长,除了自我感动,你得到了什么?

北京市抽样调查了3000多名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其中“你对父母的态度”一项:

居然有一半以上的孩子极度反感、痛恨父母,有接近30%的孩子,对父母态度冷淡、反感,还有少数惧怕。

只有5%左右的孩子,明确表示喜欢自己的父母。

要知道,我们可是一个父母们崇尚“一切都为了孩子”的传统国度,每个爸爸妈妈都牟足了劲,要给孩子最好的条件、最好的教育、规划最好的未来,甚至可以坚决地自我牺牲到夫妻关系破裂了,都要撑到高考后再离婚。

仅约5%的孩子喜欢父母,中国家长,除了自我感动,你得到了什么?

几乎100%人群的100%的倾囊付出,却换来5%孩子的真心喜欢,那剩下的那95%的父母,你可否能承受孩子的真心话,你能否面对这样的现实:你并不是那5%?

这么多年为下一代的勤奋、努力、牺牲,除了自我感动,你究竟得到了什么?这样的付出是不是一个巨大的讽刺和笑话?

1、

有人说,父母施加给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大,他们这个阶段讨厌父母也很正常。

然而,现实是什么?过了这个阶段,高中、大学、就业,结婚、生子,真正能走进子女心里的父母也并没有太多。

在我们这个以“孝”为传统伦理、核心价值观的国度,没有哪个成年人敢公然说出“我讨厌或者极度反感自己父母”这种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话。

因为一旦说出来,就会被许多人抨击或者好意劝解,甚至连当事人自己都觉得良心有亏,感觉毕竟他们生养一场,不应该对他们有这样的评价。

中学生在这种匿名的调查之下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其实是充当了《皇帝的新衣》里那个敢说真话的小孩,他们说出了大人不敢说的,或者不敢面对的事实:有很多的父母,真的是不合格的,也让人喜欢不起来。

仅约5%的孩子喜欢父母,中国家长,除了自我感动,你得到了什么?

我有个朋友,曾经在出国之前对自己的亲戚说:“将来我爸死了,不用通知我,你们直接把他拖到殡仪馆烧了,然后骨灰撒在河里就是了。”

我当时听到这句话惊呆了,居然有人可以做到无情无义、无父无母到这样的地步,还对他的人品产生了重度的怀疑。

后来他父亲死的时候,我才知道,这个男人从小就遗弃他们母子,没有管过他和母亲一天,成天花天酒地、醉生梦死,最后潦倒到自杀而死,朋友和他没有一点感情,除了恨,就是恨。

这种不负责任的父母大有人在,叫孩子如何有感情,如何能喜欢和孝顺得起来?

除了不负责任的,还有一种就是太负责任的。

仅约5%的孩子喜欢父母,中国家长,除了自我感动,你得到了什么?

我还有一个朋友,她的母亲是典型的“中国式全方位牺牲”的母亲,一切都为了孩子,勤劳朴实,一生连一件超过100块钱的衣服都不肯买,人生信条是“我什么苦都能忍受,但不能委屈孩子。”

这种伟大的母亲,不就是我们时常讴歌赞美的吗,还有什么可挑剔的?

朋友被母爱包裹,感动幸福的同时,也被母爱不停地要挟。

在就业、择偶、育儿的问题上,必须要听那个大字不识的母亲的话,找她道听途说认为好的工作,她认为好的男人,她觉得好的育儿方式,否则,她就病了。

只要朋友不听话,她就各种唉声叹气,说自己以前多么不容易,自己生活多么清苦、遭了多少罪,躺在床上不起来,要么头疼、要么胃疼、要么说自己得了绝症要死了。

仅约5%的孩子喜欢父母,中国家长,除了自我感动,你得到了什么?

朋友一见自己的母亲这个样子,立刻愧从中来,只能在每一个人生的重要节点上顺从她的意志,过得非常的不快乐。

虽然母亲那么爱她,但她还是不想回家,一想到回家,就想起母亲那张哀怨的脸,还有她接下来的各种抱怨和不合时宜的要求。

这样的母爱,真的足够伟大、值得歌颂?

2、

哲学家周国平曾说,做父母很少有不爱孩子的,但是,怎样才是真的爱孩子,却大可商榷。

现在的普遍方式是,物质上的无微不至,功课上的步步紧逼,精神上的麻木不仁。

我们总是感动于自己对孩子的付出和牺牲,但从来没有去思考过,自己的付出和牺牲,有没有触达孩子的灵魂?

你给的很多,有没有一样是别人想要的,愿意接收的,并发自内心想要感激你的?

仅约5%的孩子喜欢父母,中国家长,除了自我感动,你得到了什么?

就像恋爱中的两个人,你觉得你为对方做了很多,有多少是在对方希望的点上,有多少是沉浸在对自我感动的高尚之中?

如果付出没有触及对方的灵魂,做的一切都只是白费神、无用功。

用二十年的养育换来一个厌恶自己的人,这样缘木求鱼的努力,不能怪孩子无情无义,只能怪自己无能无力。

家长们都在感叹,现在当家长太不容易了,怎么做都不对,什么锅都要我们来背,我们还是什么都不做就对了,等孩子们自生自灭。

是的啊,当我生完孩子,面对扑面而来的网络、书籍育儿知识、各路亲友的育儿建议,几乎是两眼一黑、仰天长啸,不知从哪里做起。

仅约5%的孩子喜欢父母,中国家长,除了自我感动,你得到了什么?

孩子怎么都会大的,但是要养出一个优秀的、能和父母有良好亲子关系的孩子本身就是生活里最大的难题啊!

考大学要经过漫长的学习、开车得理论、实践双管齐下的练习、工作要岗前培训,只有当父母是无证上岗,没有任何的培训和学习,你凭什么觉得你靠直觉能养出一个好孩子?

你又凭什么不自我迭代更新、努力学习,不找自己的问题,就随意放弃人生中这样重大的课题?

昨天我给5岁的女儿洗澡的时候,她突然对我说:“妈妈,遇见你真好!”

我一惊:“什么意思啊?你怎么会突然说这个?”

她说:“我意思是,遇见你这个妈妈真好,我喜欢这个妈妈,我很幸福!”

我心里突然一阵感动,觉得这一刻特别珍贵,今天看到这个调查数据,我更是默默地对自己说,我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希望将来在我老去之时,他们还能对我说出这一句:“这一生,有你这个妈妈,真好!”

仅约5%的孩子喜欢父母,中国家长,除了自我感动,你得到了什么?

我们生孩子的目的和意义,不是为了让他们帮我们光宗耀祖,不是为了他们成为我们意志的附属,我们在宇宙的茫茫时空中结伴一场,能够欢喜相拥,能够不舍告别,这份情意,已然是抵抗虚无的温柔,比千金更重。

牺牲亲子感情、做各种自以为是的努力,逼迫孩子竞争,不如我们来竞争那5%,竞争那个真正讨人喜欢的父母。


分享到:

扫码阅读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