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欢后悔对孩子“快乐教育”:当初应该逼孩子一把
发布时间:2019-12-03 17:29:10 来源:富书

有天赋的孩子

都容易被父母耽误

近日 ,刘欢在2019年长沙节目《歌手》的“歌王冲刺夜”中,得了冠军。

与此同时,他对女儿的教育也成了网友们热议的话题。

他说:“我女儿音乐品味挺高的,我有点后悔小时候没强迫她学音乐。”

刘欢曾不次一次在采访中说起女儿的教育,他坦然地承认了自己当年犯下的错误。

刘欢后悔对孩子“快乐教育”:当初应该逼孩子一把

在提及女儿的音乐天赋时,两次说到了“后悔”二字。

因为一直和妻子秉承着所谓的“快乐教育”原则,觉得不应该强迫孩子去做不喜欢的事情。

他女儿是那种喜欢弹琴,但是不愿练琴的人,于是他们对女儿做了妥协。

如今的他感叹:“从小没有迫使她学音乐,我觉得有点后悔。”

刘欢以“过来人”的经验奉劝那些有心栽培孩子的家长们:“其实你迫使孩子练一练,他可能就很好。有这方面天赋的孩子,还是可以推一把。”

不少父母可能会发现孩子都会有一个“三分钟热度”的现象,今天想学拉琴、明天梦想成为一名画家,后天又幻想能腰系黑带打遍天下无敌手。

梦想的时候很积极,一旦接触枯躁的学习和训练时就立马打退堂鼓,明明是自己哭着喊着要学,最后却是每到上课都像要上刑似的。

结果多半是父母让步,一方面,看着孩子被逼着受罪,心疼;另一方面,我们也乐得一时轻松。

眼下看是皆大欢喜,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跟别人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才发现其实孩子在某方面是有一定天赋的,却这样被被耽误了,一切都为时已晚。

刘欢后悔对孩子“快乐教育”:当初应该逼孩子一把

真正快乐的人生

都很贵,需要汗水浇灌

一位清华教授说:

“中国教育的最大骗局就是快乐教育、学历无用以及释放孩子的天性,这三个骗局,正在一步一步扭曲中国孩子的成长。”

孩子的第一大天性是好玩,完全没有控制的自主能力,父母如果没有多加引导,甚至在必要时强制执行时,无疑就是给孩子打开了一个放纵的缺口。

女儿乐乐小时候曾学过一段时间芭蕾舞,训练时要压腿,每次都哭着跑出舞蹈室,这样几次下来,就干脆再也不去了。

后来又学过跆拳道、钢琴、画画、吉它,但都没有一样坚持下来。

小学六年级时,她参加了市里的小记者团,有一次小记者晚会,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两个能拿得出手的特长,在台上尽情地展示,唯有她默默地低着头坐在台下。

那晚乐乐哭得很伤心,这种自卑感影响了她很长一段时间,直到后来在写作班获得了好几个奖项才慢慢找回自信。

真正的快乐教育是让孩子从学习的成就感中获得,不是放弃学习的一时轻松。

蔡康永曾经说过:

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一辈子真正学习的有效时间也就几年,错过了就是一辈子,抓住才能受用终生。

真正的快乐人生都很贵,需要足够的汗水才能浇灌出来。

父母是孩子的引路人,但不可能一辈子为他负重前行,孩子们的及时行乐是有限的,只有让他们掌握生活的本领才能自由掌握人生。

刘欢后悔对孩子“快乐教育”:当初应该逼孩子一把

别人家的孩子

都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清华学霸教子经》一书曾提到:

父母要明白,孩子小时候缺乏自制力,对学习等艰苦的事情不主动是常态,主动是非常态。

贪玩是孩子的天性,哪怕像朗朗和周杰伦,有再高的音乐天份,面对喜欢的钢琴也会害怕枯躁的练习,全靠父母监督,严格要求才没有白白浪费他们自身的天赋。

易烊千玺的母亲曾在一次受访中流着泪说:“应该没有几个人可能经历过,我跟千玺之间的这些东西,真的很辛苦。”

刘欢后悔对孩子“快乐教育”:当初应该逼孩子一把

在观众眼里,易烊千玺简直就是全才:

钢琴、架子鼓、笛子、吉他……,一个人组一支乐队;民族舞,街舞,拉丁舞……,一跳起来惊艳全场;书法,国画,跆拳道,魔术……,顺手拈来。

这活脱脱就是“别人家孩子”的标准版本,但却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2岁随父母进京,踏上学艺之路;

5岁开始跳舞生涯;

13岁出道前,任何人们听过的、能想到的培训班,他都参加过。

他家不富裕,只能住郊区,从家到舞蹈室,往返要4小时。

上学后,他每天6点起床,挤2小时地铁去上课,下午坐公交去学舞,晚上坐末班车回家。吃饭、写作业都在车上解决。

妈妈随身带的一块板,是他写作业的课桌,如果在车上作业没做完,凌晨到家后继续完成。

有天赋的孩子就像一块璞玉,不打磨不成器。父母的坚定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坚毅。

所谓“逼”孩子其实是让他们把握住最好的学习机会,控制孩子贪玩的天性,在学习中体验成长的快乐。

刘欢后悔对孩子“快乐教育”:当初应该逼孩子一把

尊重孩子的兴趣

但不要给得太容易

不少人认为,刘欢之所以后悔在对女儿的教育没有坚持,只是因为太过崇尚快乐教育。

那么,要想孩子成才就是要尽量“逼”孩子吗?

“逼”孩子成才需要讲究方式方法,就像烹饪一样,懂得掌握好火候,孩子才不会向着希望的相反方向发展。

应以尊重为前提,这里说的尊重,不是孩子想学就学,不想学就不学,而是要根据他的喜好和天赋来为他选择坚持的学习方向。

蔡康永说:“爸爸妈妈对小孩来讲最珍贵的是什么?是给他们一个理想的环境,让他变成他自己,而不是变成我们要他变成的人。”

曾看过一则广告:

一个小男孩在房间里偷看踢踏舞表演被爸爸发现。

第二天一大早,爸爸送给他一个盒子,小男孩兴奋不已,以为是舞鞋,可是没想到,是一套跆拳道服。

随之而来的是每天艰苦卓绝的训练。

小男孩不懂爸爸的用心,却咬牙坚持,直到赢得跆拳道比赛那一天,爸爸又送给他一个盒子。

小男孩打开一看,正是自己心心念念的舞鞋。

很多人不理解这个爸爸的用心良苦,为什么要逼孩子去学他不喜欢的跆拳道。

爸爸最后说了一句话:“我尊重孩子的兴趣,却不想让他觉得一切来得太容易。”

深以为然,孩子对喜欢的东西感兴趣是天性,要忍受得住长期而艰苦的枯躁学习,除了父母的硬性逼迫,最好的方式是让他们懂得努力的意义。

《刻意练习》这本书里讲过:

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曾管理一个研究项目,该项目研究不同领域和行业中许多杰出人物的童年。

结果发现,这些杰出人物在孩提时代,其父母曾想尽各种办法防止他们半途而废。

只有得来不易才会倍加珍惜,不容易出现半途而废的心理。

在成全孩子的学习追求时,我们不妨设置一点难度,让孩子自己通过努力争取学习机会。

刘欢后悔对孩子“快乐教育”:当初应该逼孩子一把

经历成长的“阵痛”

才能赢得美好的未来

不让孩子对自己喜欢的事半途而废,父母还需要让孩子们懂得一个道理:

所有你羡慕的人,都是经过很长一段时间艰苦训练才能成为现在人人尊敬和喜爱的样子。

当孩子因为欣赏芭蕾舞演员的美姿而爱上芭蕾舞时,我们需要将演员“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真相告诉孩子。

令孩子从欣赏演员万人敬仰的舞姿转而敬佩她们无畏无惧、为坚持自己热爱的舞蹈而不停艰苦训练的精神。

为着理想而奋斗需要从实际出发,只有看透表面光鲜靓丽,才能接受背后要付出的艰辛。

再者,父母的坚持很重要,在帮助孩子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比孩子更加坚定,并且从一开始就要树立规矩。

余世维是培训界之神,他培训的人超过韩国总人数,走过的行程可绕地球30圈。

但他说所有成就,都比不过养育了两个聪明、情商高、能力强的女儿:一个进宝洁3个月升经理,一个30岁成大教授。

他育儿有套“盆景理论”,教孩子像做盆景,小树苗刚长出来,枝条柔软可塑性强要及时塑形,不能等枝粗条硬再去矫正,不仅耗时费力,还可能折断枝干不能成型。

他说管教孩子要“狠心不怕流泪”。他两个女儿很小的时候爱看电视,到饭点仍不吃饭。他便让妻子不必留饭菜,把零食也收起来。

女儿半夜饿得受不了,哭着求妈妈煮点吃的,他让妻子狠心拒绝,硬让女儿干熬到早餐。

手段虽然“残忍”但结果可喜,此后一到饭点,女儿不管在做什么必定坐到餐桌。

孩子的每一次改变都需要父母的坚持,有时伤害是难免的,但于孩子整个人生来说,这只是一个必经的成长过程。

只有让孩子经历成长的“阵痛”,才能为他们赢得美好的未来。

分享到:

Scan me!

扫码阅读手机版

分享到微信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