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中国人一直都提倡谦虚是种美德。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人已经将自信看得更为重要,也鼓励孩子多去进行自我展示,以便博得更多的机会和青睐。
但是有的孩子“自信”过了头,小小年纪总是自我吹捧,明明不优秀非说自己很优秀,有的时候家长会觉得可爱,甚至会顺着孩子的方向说,但是这样对孩子未必有多大的好处,尤其是孩子的自我效能方面……
场景:羞于上台的孩子吹嘘自己“很出彩”
方方(化名)平时话不多,为了锻炼孩子的口才,父母特意将他送进了演讲口才班,希望能通过兴趣班的培养,帮孩子培养自信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前两天,宝妈下班早,早早来到孩子的兴趣班门外,透过窗户看方方的学习状态。老师先是领着大家朗读了一首诗歌,然后鼓励小朋友们自己举手上来当众朗诵。在两三个孩子自荐成功后,老师开始点名。
点到方方的时候,孩子有些不情愿,或许是害羞的原因,老师过来拉着他的手,可方方还是往回退缩,而且一直和老师说:“先让他们来吧!”因为时间有限,等到又有几个小朋友朗诵完毕,一堂课的时间也就结束了。
老师宣布课程结束的时候,宝妈能明显感到儿子长长出了一口气。走出教室,方方看到妈妈很高兴,一路上都和宝妈讲述自己今天如何“出彩”,主动要求上台演讲,还受到了同学和老师的表扬。儿子一边说,一边比划起今天的课程来。宝妈看着儿子的“表演”,心中五味杂陈。
孩子为什么总爱标榜 “我最厉害”?
曾经有一个古老的小国,叫花剌子模,凡是给国王带去好消息的人,会被国王大大地奖励;凡是给国王带去坏消息的人,会被抓去喂老虎。
很多孩子也有这样的心理,他们害怕惩罚,怕自己不优秀会遭到父母的嫌弃,所以总是将自己伪装得很好,总是标榜“我很厉害”“我最优秀”以此来博得父母的欢心。家有这样的孩子,父母应该深刻地反思一下,是否给孩子的目标设置得过高,还是对孩子的惩罚过于严厉?导致孩子哪怕背着撒谎的风险,也要在父母面前尽力表现,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其实当孩子这么做的时候,内心深处是深深的自卑,越是强调和虚构出来自己很强的方面,越是孩子最薄弱,最需要得到认可的地方。
他可能不擅长当众演讲,或许在学习数学上有很大的困难,再或者孩子并不热衷于社交,而只喜欢静静地呆着,但是又不想别人看成是弱点。总之,孩子自卑的根源有很多,父母要做敏感型的家长,对孩子多观察,多留意。
此外,还有的孩子并没有这么深层次的原因,而仅仅是爱慕虚荣而已,他们不想在小朋友中间甘拜下风,所以就虚拟出各种获胜的场景,刺激别人,满足自己。
这也和父母的行为有些关系,比如有的父母追逐名牌,有的父母总是在拿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家孩子比,不分出个高下来誓不罢休,所以孩子也学会了这一套“炫耀加规避”体制,学会了“扬长避短”,其实是自欺欺人。
孩子盲目地自我吹捧,会大大降低自我效能
20世纪7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是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的。一般来说,成功经验会增强自我效能,反复的失败会降低自我效能。
孩子盲目的自我吹捧,吹得“我”都信了,其实却大大降低了自我效能。人的自我效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结果的预期,一方面是对效能的预期,这更偏向于主观判断。当一个人结果明明很惨淡,却硬要将效能说的很高效,很优质,只会引发他自己内心更大的恐慌和焦虑。
要知道,自卑和自我效能是呈正相关的态势,也就说,当孩子越自卑的时候,他的自我效能就越低,相反,拥有良好的自我效能的孩子,不仅意志力坚韧,通常远离焦虑和抑郁,将来获得成功的几率也更高。自我效能已经成为判断孩子心理健康的“照妖镜”。
面对孩子的“夸大其辞”,父母该怎样应对?
嘉嘉(化名)在幼儿园的歌咏比赛中被“淘汰”了,理由是五音不全,这让嘉嘉很伤心。她回到家给父母唱了一遍歌曲,唱完的时候眼泪都流下来了,觉得自己很没用。父母安慰她说,其实嘉嘉有更擅长的地方,而且是独一无二的。
宝妈当晚私下和幼儿园老师取得联系,表示孩子很受伤。老师在微信中表示自己用词不当,希望能得到孩子的谅解。宝妈却提出来,必须要给女儿安排一个“大角色”,这样才可以抚平嘉嘉内心受到的伤害。
后来老师就联合其他几个班级,选取嘉嘉当作“大管家”,她要做的工作“很重要”,需要将各个班级制作完成的座位排分发下去。嘉嘉做得很出色,她很细心,没有一个班级出现差错,因此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回到家里也得到了父母的赞许。
其实,承认孩子的“瑕疵”甚至平庸,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为难。当孩子在某方面被拒之门外的时候,家长应该及时伸出手,帮孩子打开另一扇窗。
当孩子“夸大其辞”的时候,父母该怎样应对呢?
1、 接纳孩子的全部
孩子就像是父母的一个产品,任何产品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瑕的,总会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父母要让孩子认识到,无论他怎样父母都是爱他的。全盘接受孩子,意味着不仅接受孩子的优点,也包括他的缺点。
只有当孩子意识到父母无私的、全部的爱时,才会提高自我效能,正确地看待成功与失败,在人生的路上走得更远、更从容。
2、 激发出孩子的积极因子
就像嘉嘉的例子,没有一个人是全能的,她或许歌唱不好,但极富组织能力和责任感,或许跑得不快,但走得特别稳,不爱好物理、化学,却能在小小年纪就发表文章,拥有粉丝。
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阿甘正传》里那句经典的台词说道:“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会是什么味道。”所以要对明天抱有希望,去寻找能让你愿意咀嚼的那块巧克力,寻找人生的支点。
3、 设置合适而明确的目标
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应该设置一个合适而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是私人订制的,既不是大众的,也不是个别精英宝宝所能达到的高度,它只是适合自己孩子的。
让孩子实行自我竞赛,这样能极大地提高他的自我效能,远离吹捧和不切实际的追求,活在当下,追逐未来!
最后,当孩子信口开河、滔滔不绝的时候,家长千万别觉得吹牛是一项资本,而是要深入地剖析孩子自吹自擂的原因。找对方法,摆平心态,让你的孩子赢在自我效能的提高上,赢在健康的心理上,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