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过娃的妈妈们都会发现
肚子上的肉肉长了一层一层
脸上的黑眼圈越来越重
脾气变的反复无常
.....
难道当妈后唯一的变化就是这些吗?
当然不是。
除了这些看得见的,还有很多看不见但能够感受到的神奇变化——妈妈和宝宝的“心灵感应”。
第一眼见宝宝,就一见钟情
当妈妈第一次看见自己刚生出的小宝贝时,就莫名怜惜喜欢。
在很多人看来这或许是亲情、是一种从女性到妈妈身份的更换、是母爱的洋溢。
其实,是因为有了孩子后,妈妈大脑整个区域里面的激励网络都在起作用,它们会向血液中发出“感觉友好”的信号,释放多巴胺和催产素等激素,在宝宝出生之后就能立即激发妈妈对新生儿的喜爱和关心。
就跟妈妈第一次见到爸爸的那种感觉一样,心跳加快,脸扑红扑红的,就是一见钟情的荷尔蒙迸发的感觉。
科学家认为,宝妈在生下宝宝第一个月的感觉就跟恋爱中的伴侣一样。
总是情不自禁的担心自己娃
很多妈妈都会担心宝宝是否生病、睡的好不好、吃饱了没...
科学家认为,新手妈妈大脑的很多部位都出现变化,情绪调节、同情相关的区域增加,这些区域都与强迫行为有关。无论是动物或人类,产后阶段他们都有极大的欲望要照顾自己的孩子。
美国百年杂志 《The Atlantic》报导,科学家试图解开怀孕妇女的大脑前额叶皮层,中脑,顶叶的变化,他们发现新手妈妈大脑中控制同情心、焦虑、社会互动的区域活动更频繁,而这个变化是由在怀孕期间以及产后后的荷尔蒙所引起的。
换句话说,大脑的活动会反应出铺天盖地的爱、强烈的保护欲、持续的担忧等诸多心理感受。
只要看着宝宝,新手妈妈大脑中的奖励中心就会启动,从而影响妈妈对宝宝的说话方式,关注程度,以及她对宝宝的情感。
这也是母爱的科学解释。
宝宝预发的危险,
妈妈总是第一个发觉的
宝妈带娃,总是操碎了心。
虽然做母亲会很辛苦疲惫,但由于她们大脑中的激励网络,宝妈们会比普通女性更加警觉。
这是因为生育会触发这个网络,使肾上腺素增加,以此帮助母亲探测危险,并保护自己的小宝宝不受伤害,尤其是危险情况下,妈妈的快速反应更为明显。
孩子一哭闹,妈妈就想抱
这又是为什么呢?
研究人员认为父母对婴儿哭闹所作出的反应应该是天生的、根植在人类神经系统之中的行为,因而应该存在着一种跨文化跨地区的共通的行为模式。
此外,通过对大脑的扫描还发现,母亲看到自己新生儿哭的时候,会触发母亲大脑中的一种网络,即情绪调节网络。它包括前额叶和扣带回控制系统,它们能控制人的情绪。
母亲所处的文化环境并不会影响这种反应模式,反而说明了这些可能跟我们身上的某种生物神经机制有关。
为了探究反应模式背后的神经机制,研究人员在接下来的实验中采用了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去进一步了解母亲在听到婴儿嚎哭时的大脑活动。
研究人员一共进行了三组实验,我们跳过实验过程,直接看结果:
图片来源:https://www.pnas.org/content/114/45/E9465
图片来源:https://www.pnas.org/content/114/45/E9465
上面两幅图分别为美国妈妈和中国妈妈听到婴儿哭闹声成像。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婴儿的哭声激活了妈妈们大脑中包括辅助运动区、颞上区、额下区内的大片区域。
大脑中的辅助运动区主要负责运动的规划和准备、语言发音准备和声带运动的启动,而额下区和颞上区则分别与语言产生和处理复杂声音信号相关。
换句话说,这些大脑区域的激活就意味着,当妈妈们听见婴儿哭的时候,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反应,进而给予婴儿更多关爱,会不由自主地试图抱起娃并准备开始哄娃。
这个发现与行为学实验的结果了,无论在那个国家,宝宝一哭闹,妈妈就想抱这是一种跨越国家、地区、文化的共通反应。
那爸爸呢?
带孩子就会傻三年
这莫非就是所谓的“一孕傻三年”?不,只是妈妈太劳累了,再加上激素影响,所以有时候才会感到力不从心,变“傻”。
也就是说,根本原因就是累的(此处划重点,请各位家人心疼一下自己的宝妈),正常人疲劳的时候都会做出很多错误的判断,更何况是费心费力的带孩子呢?
研究表明,在孕期,女性大脑中的黄体酮和雌激素将高达平时的15~40倍。
而等到了哺乳期雌激素虽大幅下降,催产素却又排山倒海而来。
如此一浪更比一浪高,你方浪罢我方接着浪的激素巨变,自然会对认知与记忆能力产生一些影响。
同时,女性睡眠质量下降及注意力分散也会导致对待其他事物相对迟钝。
此外,孕产妇心理的变化,也是造成“孕傻”的重要原因。
从一个妈妈孕育宝宝那刻开始,会把绝大部分的时间、精力、注意力放在这个小生命身上。
她们可能要用一星期才能学会用新手机
但一小时就能学会如何给娃做出营养可口的辅食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一个女人,为了“母亲”这个称谓,从生娃前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柔弱少女”,变成了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带娃高手”。甚至在有些危急时刻,宁可赌上自己的命也要保护自己孩子的安全。
这背后无数的辛酸苦楚,是平常人所不能体会的。
这篇文章用科学的角度大概解释了生活中下意识的行为,但关于母爱的命题,更多时候不能用科学来解释,而是用时间来储藏,生命来铭记。
希望大家对妈妈多一分理解,多一分支持。尤其是她身边那个最爱的老公,也请你温柔善待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