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夏衍中学老师蒋潇潇的一篇文章《怼天怼地怼王者荣耀》引发热议。
蒋老师在文章中写道:我比很多家长都要痛恨看到孩子们沉迷手机的样子:那种专注、那种迷恋、那种爱慕、那种笑逐言开……
那种表情是我们一直渴望从孩子身上得到的,也是他们一点点都不舍得给予我们的,更是孩子在成长之后渐渐消逝掉的。我之所以痛恨是因为我不仅仅是一位家长,更是站在一线的教师。
蒋老师不无担忧地说,在没有智能手机的时代,“黑网吧”是迫害孩子的“凶手”,现在智能手机普及,手机游戏产业繁荣发展,智能手机游戏成为了新时代的“黑网吧”。
有数据显示,几乎所有老师都会对王者荣耀说不,有些老师甚至规定在教室里禁止谈论这款手游,更不要说玩了。
为什么孩子们会迷恋如此呢?据说连幼儿园都很火:
某幼儿园老师在学生写作业的时候突然聊起了王者荣耀。老师问大家说有没有玩王者荣耀的,然后孩子们纷纷举手说有玩。之后老师又问是谁让他们玩的?有的孩子表示是自己的哥哥姐姐,还有说是爸爸妈妈的。
这样的回答似乎激起了老师的兴趣,于是抽点了几个小朋友问他们喜欢玩什么英雄?孩子们果断回答出:“后羿、扁鹊、赵云。”还有个男生回答了自己喜欢玩的英雄叫“刘博”……这就很尴尬了,所以我们姑且把“刘备”、“刘邦”、“刘禅”都算进去吧……
案例一:17岁的小刘(化名)为了冲到荣耀王者段位,窝在宿舍床铺上连续激战40多个小时,中间只闭眼3小时且只靠着外卖随便应付了一顿饭!
结束游戏时他突然发现自己头晕、头痛,连站也站不稳,送到医院,医生最终确认,因为大脑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且没有摄入足够的水分和能量,综合因素导致小刘患上了脑梗……
案例二:近日,一位温州的母亲被儿子发飙狂打,只能默默地抱头忍受!当时视频被曝光时一度被误传为“儿子嫌眼镜便宜”,但很快有网友指出了真相,因为母亲无意间打断了儿子玩手游!
今年1月,广州某医院,一名十来岁的男孩,连续抬脚向自己的妈妈飞踹,短短几秒连踹5脚。旁边的奶奶试图阻止孙子的暴力行为,但男孩依然我行我素。而男孩踢打母亲,也是因为母亲想阻止他玩手游。这两段男孩殴打母亲的视频,因为发生在公共场合所以曝光;但不难推断,类似情形在他们的家里,或许并非第一次发生。
那么《王者荣耀》为什么这么受中小学生欢迎?小磊哥整理以下几点。
操作简单:
左手走位,右手技能,容易上手,还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学生可以用手机游戏避免家长发现孩子长时间在网吧打机。
设备门槛低:
一般的小学生,很难俱备电脑设备,而且一般家长是不容许太久玩电脑。所以手机较为方便,一般的家庭都会有。
上手门槛低:
对比LOL等电脑游戏,操作和玩法相对简单,易上手。小学生与有点经验和年龄的玩家,区别在于“意识”。
有学生称:“在学校这个大熔炉里,所有的人都在玩这个游戏,如果你不玩,你就会显得与其他人格格不入,就会有一种被孤立的感觉。”
在游戏中,即使你如果失败了,系统会说:没有关系的,再来一次!
可是回到现实中,孩子们辛苦付出得到的成绩,却被父母认为理所应当,不予重视,甚至还会拿别人家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做比较。在家庭中孩子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得不到满足,更促使了孩子在虚拟游戏中寻找自我。
对于游戏的痴迷本身值得我们老师和家长关注,但更值得我们思考是那种对虚拟网游的专注、迷恋是否源于孩子们精神世界的空洞?家长们是否能以身作则?又有没有正确引导孩子们去寻找内心的“黄金屋”呢?
某知名民办小学一位五年级班主任在班里下达了禁谈“王者荣耀”的规定,“但还是有学生相约放学后、周末组队玩游戏,一些家长反馈,有学生甚至凌晨偷偷在被窝里玩,早上起来两眼通红。”
学校对住校生手机管理很严格,学生周日晚自习前必须交出手机,统一存放到学校的手机保险柜,只有到了周五下午3点40分放学时,手机才会发还给学生。“还是小学生可怜,如果家长没有及时关注、发现,孩子很容易陷入沉迷的状态,后果严重。”
作为家长,孩子的第一责任人,我们又该如何把孩子从游戏里面带出来呢?
01
帮助孩子培养兴趣爱好,树立目标。
给孩子培养一种他真正感兴趣的爱好,比如阅读、绘画、弹钢琴、发明创造等等,比让孩子考个高分数更重要。一旦拥有了一个兴趣爱好,在空闲的时间里,孩子会主动去做这件令他感到快乐的事情。
02
多停下脚步,关心孩子。
很多家长,忙于工作,忙于挣钱,很少和孩子交流沟通,回到家,也最多和孩子嘘寒问暖几句,这样子时间一长,孩子得不到家长的关注,就会慢慢的迷上其他好玩的事物,殊不知,很多家长还蒙在鼓里,以为孩子多乖巧呢?
有些孩子无论用什么办法都难以走出网瘾,孤独“快乐”的活在虚拟世界里。此时适当采取一些强制措施,也许有一定短期效果,但重要的是解开他的心结。不妨换一种方法,干脆先陪孩子一起玩,这样很可能使你与孩子的关系融洽。然后再设法解开孩子对网游的那种“神秘向往感”,使他产生一种“不过如此”的审美疲劳感,帮助他成为网络的主人而非奴仆。
说到底,网络游戏也非妖魔鬼怪,适度参与有益心智发展。关键是要培养孩子有分辨信息优劣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诚如保罗所言:“凡事我都可行……但无论哪一件,我总不受它的辖制。”
03
转移兴趣。
网游往往让自控力有限的孩子难以自拔,要把他“拔”出来,需要多管其下,综合施治。比如可以让他先远离网络一段时间,或在有限的规定时间内并在有人监管的情形下上网学习。
周末在他作业完成的前提下,最好陪孩子到外面走走,选择他感兴趣的其他活动,比如画画、唱歌、体育、健身等,把他的注意力分散或转移到别的兴奋点上。而孩子都是好动、充满好奇心的,去参加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比在电脑前坐一整天更有趣。
04
给孩子做好成长的榜样。
孩子这一代人,是在互联网的浪潮下长大起来的,那些网络上的各种新鲜事物,总能让很多人迷恋期中,现在有些孩子的家长本身就是手机迷和游戏迷,回到家一有空就刷手机,玩游戏。如此耳濡目染,孩子怎么会不玩游戏呢?
有句话,相信很多家长都应该听过,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孩子的问题,百分百都是父母的问题。想要孩子有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的习惯,远离游戏,家长首先要做好榜样和示范。
最后,总结起来,要让孩子不迷手机不迷游戏,关键是给孩子找到更有意思的事。
来源:教师帮 编辑:凤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