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孩子榜样 父母必知的定律!
发布时间:2017-07-07 15:57:11 来源:

原标题:做好孩子的榜样!父母必须知道的几条定律

每个人的做人处事方式,都在暴露出他的“人格”。

曾经的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也说过:“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分数,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即使一个人读了名校,获得了高含金量的学历,找到了体会的工作,取得了某种世俗成功或看上去赢得别人尊重……这些也不足以说明一个人具备完善的、健全的人格。

事实上,没有任何人会有一个健全的人格,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欠缺的人格。

对于“健全人格模式”也是没有具体标准的,关键在于是否可以把握自己做事的尺度和处理问题的态度。而且,我们还需要让自己融入社会中去,向别人学习,让周围人身上的健全来补充我们自己的残缺。这种向着健全人格去完善的过程,会贯穿于我们一生,甚至会沿袭到下一代。

一个孩子在原生家庭中成长,如果没有完成人格的塑造,这个孩子长大后进入婚姻生活,也是会带着这种欠缺的人格,和丈夫、孩子相处,以及教育孩子,许多问题也会不知不觉的冒出来。

曾有家长在微信文章后面的留言中说,对于成人要如何做出改变?我想说的是,无论做出什么样的改变,都应该是自己有意识地完善自己的人格,而这恰恰是许多人所忽略的。

于每个人而言,人生的过程,也是人格修炼的过程;而我们的教育,也不是某个方面的教育,应该是健全人格的教育。

健全人格的完善,就是培养有利于德行、创造性、幸福感成长与发展的积极人格特质,而健全的思维也非常重要。

比如:有健康的体魄、愉快乐观的情绪体验和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有良好、稳定、协调的人际关系,有独立的自我意识,有责任感和创造力,努力为自己的未来而奋斗等等。

下面,一起来看看有哪些途径可以帮助我们父母完善健全人格,做好孩子的榜样!

1、父母拥有革新自己的意识

健全的人格,首先要能看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也要能常常反省自己。认识自己、革新自己,改掉自身的毛病和习气,克制物欲、私欲,排解各类烦恼,成就自己,达到人格的圆满和完善,待人处事的圆满。所以,当家长发现孩子有许多毛病,也是需要反思和观照自己;当家长教育孩子,也是需要教育自己;当家长想要孩子改变,也是需要改变自己,不断的完善自己的人格。养育孩子,无疑就是父母们完成健全人格的一场修炼!

2、父母拥有美好思维

好思维,好人生,父母的意识思维会影响孩子,所以父母需要有一个好思维。

我们要假定这个世界是美好的,学会把人生困顿、挫折、苦难当做宝藏,转化为成长的台阶。新加坡励志讲师黄继志先生认为,想活得开心快乐,要用信念来塑造积极心态。凡事他都能从“开心”、“成长“、“感恩”里面找到事情的正面动机。比如,这件事使我开心,所以我感恩,我感恩,这就是成长了;这件事使我成长,所以我感恩,我感恩,这就是开心了;这件事使我感恩,所以我开心,我开心,这就是成长了……这种知足并感恩的美好思维,确实能够帮助塑造乐观的积极心态。

黄继志先生的开心法宝还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我们永远能找到更好的办法去做同样的事情”。他用了“我们”这个词而不是“我”,鼓励我们要学会运用集体的和他人的力量。

3、给孩子一个乐观从容的榜样

人性不能扭曲,长期遭受迫害,人格的心理属性变异(心理疾病),会导致人格缺陷。把心门打开,保有乐观开朗,拥有从容感恩的心态,把光明请进来,照破黑暗,让内心的情绪平和流淌,宁静能生智慧!

据心理学家表示,人的情绪是具有传染性的,父母的乐观或悲观对孩子的人格都是有一定的影响力。因为“孩子就像海绵,他们不但吸收你所讲的话,也吸收你讲话的方式。”所以,帮助孩子塑造健全人格,父母在孩子面前须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4、健康的体魄必不可少

人格健全,不仅是知识层面的,更是身心上的健全,身心相互影响,身体在影响情绪,所以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是必不可少的,除了运动,还可以在生活注意饮食清淡,减少心中杂念和欲望,以此来调整身心健康。

5、美好家庭生活从好习惯开始

不要小看生活中细节之处的好习惯,它能够帮助我们提升生活质量,增进幸福感。在杂乱无章的空间中生活会产生压力,居住处适宜很有必要。物我不二,保持物理空间的有序同时也可以帮助保持心理空间的有序。

居家的整理,可以本着这样的简单原则:对于那些自己不需要的东西不买、不收;处理掉堆放在家里没用的东西;远离物质的诱惑,放弃对物品的执著,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间。当你把屋子整理的井井有条时,你同时也把自己的种种事情和过去都整理好了。这也是属于革新自己的一部分。

6、教孩子做一个具有奉献精神的人

美国塔夫斯大学教授理查德•勒纳尔的“5C”理论广为流传,他提出,在青少年身上有五个闪光点,分别是能力(competence)、自信(connection)、联系(connection)、品格(character)和关怀(caring),但勒纳尔又说:“其实用一个‘C’就可以概括,那就是奉献(contribution)。”

也由此可见,“奉献”是我们发展人格健全必不可少的,也可以换句话来说,就是“奉献”精神将会帮助我们发展能力、自信、品格等等。

“奉献”精神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以小见大,可以从身边做起,尊重父母,孝养父母,甘愿为家人付出;触及别人的生命,长养慈悲心,关怀和帮助他人,多存善心,乐于做善事,这是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当然,父母想孩子拥有这样的美好品质,必须自己去实践,成为孩子的榜样;而想获得智慧和幸福,原则规律也很简单,关键在于是否有一颗谦卑诚恳的心,在生活中踏实的做到,让待人处事圆满!人格越倾向健全,越容易获得人生的幸福!

文章来源:哈佛教育专家

分享到:

扫码阅读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