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传统与现代的双重魅力——河北省群艺馆暑期活动精彩纷呈
发布时间:2025-08-04 07:05:54 来源:

骄阳似火,河北省群众艺术馆内涌动着一股清凉的“文化之风”。暑期以来,省群艺馆以“非遗DNA”研学体验系列活动、《燕赵故事荟》沉浸式文化体验空间为载体,打造出别具一格的“文化消暑”新场景,让市民与青少年在动手实践中感受非遗魅力,在数字时空对话中触摸燕赵文脉。

步入省群艺馆二楼非遗工坊,这里药香袅袅。在省级非遗“传统医药”传承人张华的指导下,十余组家庭正专注制作防暑驱蚊香囊。艾草、薄荷、藿香等中草药经研磨、装填,化作一个个精致的锦囊。“中医讲究‘治未病’,这香囊既能驱蚊避秽,又暗合夏季养生之道。”张华一边演示,一边讲述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

隔壁教室,省级非遗“冀南吹糖”传承人王建国正手把手教孩子们吹制生肖糖人。“轻吸气、慢吐气,像吹气球一样。”10岁的李雨桐屏住呼吸,将麦芽糖浆吹成晶莹剔透的“小兔子”,引得围观家长纷纷拍照。

“今年暑期,我们推出了‘专家讲解+互动体验’双模式,让非遗从‘展柜’走向‘手心’。”省群艺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暑期以来,已开展中医养生、传统手工艺等多场主题活动,“不少家长反馈,孩子回家后主动查资料,这种文化自觉比吹空调更让人‘心静’。”

若说非遗工坊是“动手纳凉”,不久前新开放的《燕赵故事荟》沉浸式空间则是一场“走心之旅”。这个占地800平方米的体验区以“极致感官分离”为核心理念,分为“燕赵有声”与“燕赵有形”两个区域,用数字科技重构文化记忆。

步入“燕赵有声”剧场,泥河湾远古凿石声、古中山国铁骑奔腾声……观众瞬间坠入声音的洪流,多维声场构建的“声音宇宙”,让闭目聆听的市民王璇激动不已:“没有画面干扰,反而更清晰听见历史的回响。”

转至“燕赵有形”视觉秘境,15台激光投影在墙面织就流动史诗。郭守敬观测星空的剪影、荆轲刺秦的剑光、蔚县剪纸的镂空花纹在无声中流转。“没有背景音乐,我会更专注画面细节,真是一次特别的体验。”大学生小陈指着动态的曲阳泥塑说,“原来非遗可以这么‘潮’!”

这个暑期,河北省群艺馆构建起“动静相宜”的文化消暑矩阵,无论是亲手缝制驱蚊香囊的烟火气,还是在数字时空中与先贤对话的震撼感,都印证着“心静自然凉”的东方智慧。“非遗不是束之高阁的标本,而是活在当下的生活美学。”省群艺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打造“可触摸、可参与、可共鸣”的文化体验场景,让市民在炎炎夏日找到一处精神绿洲,在文化浸润中感受传统与现代的双重“清凉”。

(来源:石家庄日报 记者:李艺桐)

编辑:郝若羽

责编:周欣

分享到:

扫码阅读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