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户外热浪滚滚,河北博物院却凭借一场场“清凉盛宴”,成为市民消夏避暑的“文化绿洲”。今年暑期,河北博物院以“文化纳凉”为主题,通过文物展览、数字科技、生态科普等多元场景,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空间,推动“博物馆里过夏天”成为暑期新风尚。
步入“文脉华章——冀藏古籍文化展”展厅,古典园林景观与160余种典籍相映成趣。商代甲骨、元代刻本《集千家注分类杜工部诗》、清拓本唐《开成石经》等珍品吸引观众驻足品读,中央空调无声输送着凉爽气流,让空气里都浸着沁人的惬意。
河北博物院艺术设计部文博馆员宋晨介绍:“此次展览的展厅就仿佛一个藏书阁,我们在展厅中借鉴传统建筑的空间布局,将整个展厅与园林意象相融合,营造窗外竹石成景,藏书阁置于其中的氛围,使人文与自然结合起来。”
“天下长安——唐代文物精品展”则以220件(组)文物,让观众徜徉于琳琅满目的大唐遗宝之中,感受和领略名都长安的繁盛气象。汉服爱好者张子文在三彩骑马狩猎俑前连连按下快门:“这些文物比电视剧更鲜活,让我触摸到了真实的历史温度。”
院内多个数字化展览成为年轻群体的“避暑乐园”。“鲸奇世界”展览为观众打造了一座“海底清凉世界”。12件珍贵鲸豚标本、51件仿真模型与互动装置错落分布,观众可通过“心跳对比”感受生命差异,在机电装置前模拟鲸豚游动骨骼,沉浸式探索海洋奥秘。
7月8日开幕的“共鸣·河博幻象:数字艺术快闪展”则将科技与艺术推向极致。展厅内游戏互动装置“铜骰·历史碎片”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该装置植入了多个由人工智能改编创作的故事,并巧妙地将20余件文物嵌入剧情之中,观众可通过游戏手柄投掷虚拟铜骰,随机聆听故事,感受科技与古典的清凉碰撞。
“外面的高温让人喘不过气,但这里的光影和故事像一缕清风。”来自北京的游客李然走出展厅仍难掩兴奋,她说,“这种虚实结合的形式太妙了,让我突然明白,文化本身就是最好的消暑剂,当心灵被历史照亮,燥热自然就消散了。”
据悉,为满足暑期观众需求,河北博物院精心筹备,联合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上海科技馆等国内多家文博机构,推出8大展览,涵盖历史、艺术与科技等多个主题,带领观众感受文化传承的温度与力量。
此外,该院还精心策划了9个系列共10余项社会实践活动,其中既有结合新开特展举办的特色主题活动,也有系列红色文化活动,还有丰富多彩的研学夏令营,为人们提供了远离酷暑、滋养心灵的新选择。(来源:石家庄日报 记者 郝烨)
编辑:任闪
责编:韩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