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马上到了,这一天人们会举办各种各样的灯会,制作出各种各样的灯笼。虽说元宵节过后,就意味着春节结束了,但这却是一年的新开始,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祈盼新的一年能够吉祥如意。河北的元宵节习俗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有些民俗活动不是每一个河北人都知道的,我们一起去看看。
抡花
抡花是河北省滦平县火斗山乡大店子村的传统民俗文化,属于民间花会中的一档,在大店子村历史久远。最早可以追溯到清代康熙年间。清时村中梁氏世祖从山东迁移此地,开始学习研究抡花技艺,当时是为了预祝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免于火灾而祭祀“火神”。光阴荏苒,时代变迁,这一技艺薪火不绝,流传至今已有300多年。
武安傩戏
武安傩戏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戏曲剧种。最早出现在夏商时期,距今已有3000年历史。最初以面具戏为主,逐步发展为傩戏、赛戏、队戏等十余种形式,且分布较广,全市各乡村几乎都有。近年来,武安市冶陶镇固义村演出的傩戏《捉黄鬼》和武安市邑城镇白府村《捉死鬼》,以其恢宏的气势,神秘的色彩,丰富的内容,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改变了以往“长江以北无公认戏”的断言。
广平踩跷
广平县“踩跷”闹元宵可谓是一道丰富的元宵节“大餐”。高跷在广平县已流传了几百年,其中以店西村最有名,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踩高跷的高手。
每到春节,他们就画好脸谱,穿上戏服,踩上高跷,上街表演。往往从正月十一、十二,人们就开始“踩街”,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正月十八方告结束。踩高跷时,人们扮演的多是戏曲中的角色,像吕洞宾、何仙姑、红娘、济公、张生等。经常演出的剧目有《西游记》《八仙过海》《蟠桃会》《花果山捉猴》等。
赞皇“拉碌碡”
拉碌碡是中国民间火队中一项主要歌舞,流传也很广泛。几名化装成不同农村人物的演员,伙拉一个彩布或彩纸糊起的大碌碡,在鼓铙声中边舞边唱,滑稽的舞姿,有趣的言词,时常引起人们大笑不止。
“拉碌碡”表现的是劳动生活,主要在元宵节表演,它以打击乐伴奏。有大鼓、大锣、铙、水镲等。音乐浑厚粗犷。
“拉碌碡”流传于赞皇县槐河两岸广大农村。它动作简练,风格古朴,是道具性数板加舞蹈的表演形式,是自娱性很强的广场艺术。
燕赵景区闹元宵
前南峪太行社火节带来传统年俗联欢
一年一度的“前南峪太行社火节”将于正月十五元宵节再次绽放邢台前南峪。舞龙狮、踩高跷、划旱船、抖空竹、扭秧歌、拉犟驴、拉洋片……带有浓浓的太行风情的传统新春年俗联欢,带你找寻儿时的年味情缘。
为展示和传承“太行山最绿的地方”的本土年俗文化,经过近几年的打造,“前南峪太行社火节”已成为邢台影响力越来越大的元宵活动。
今年,来自周边20多村镇的近五千名乡民,将汇聚于前南峪村,身着节日盛装,拉开场子,在大锣小鼓“咚锵咚锵”节奏中,表演精彩绝伦的传统民俗节目。
柏乡汉牡丹园邀你正月十五赏花灯、看花展
邢台柏乡汉牡丹园“正月十五家团圆,赏花灯、看花展”等系列活动将于农历正月十五华丽登场。
牡丹的自然花期在四五月份,一年只开一次,为使大家在正月十五元宵节能观赏到牡丹之美,烘托节日的氛围,汉牡丹园景区利用高科技手段培育出错季开花牡丹,将国色天香、富贵吉祥的美好祝福送给前来赏花的万千游客。
昼赏牡丹夜观灯,夜晚的花灯展运用民俗彩灯与魔幻彩灯相结合,将场地用万千灯光打造成一片灯海。置身其中,好似徜徉星河云海,仿佛手可摘星,脚踏银河……此外,星空隧道、绚丽富士山、梦幻夜光展、童话里的花仙子等不同造型给人营造不同的观感;以更梦幻错觉的空间,能够与人产生更深层的互动!
届时还有舞狮子、拉碌碡等丰富的民俗演出活动,富贵吉祥的错季开花牡丹、灿烂辉煌的灯光、五彩缤纷的蝴蝶、丰富多彩的民俗演出有机结合,将成为柏乡汉牡丹园一大美景。
吴桥杂技大世界新春庙会打造“江湖不夜城”
吴桥杂技大世界2018年春节庙会暨灯光美食狂欢节于大年初一盛大启幕。本届庙会以独特的杂技民俗表演、璀璨的灯会夜场秀,处处欢声笑语,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儿”。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全新打造的“江湖不夜城”让广大游客一饱眼福:以“鬼手”王保合为首的“江湖八大怪”各显身手,原汁原味的民俗绝技、绝活轮番亮相。同时特邀民间达人、摇滚大咖、反串艺人等齐聚一堂,更增加了节目互动性。
全新打造的“江湖不夜城”灯光美食狂欢节。璀璨的灯光效果让景区的夜空充满动感与激情。重磅推出年味美食街,汇集了老北京爆肚、西安大面筋、巴西烤肉、蒙古大串等多种特色小吃,品种琳琅满目,让游客一品各地美食。(燕赵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