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男孩》:甜到发腻的美式中产鸡汤
发布时间:2018-01-23 18:05:12 来源:

(原标题:《奇迹男孩》:甜到发腻的美式中产鸡汤 教育意义大于现实意义)

去年11月在北美上映之后口碑也很棒,IMDb评分8.1↓

电影根据2012年R.J.帕拉西奥所创作的畅销小说《奇迹(wonder)》改编,这部小说,连续120周蝉联《纽约时报》童书排行榜榜首。影片讲述了10 岁的奥吉(雅各布·特伦布莱 饰)天生脸部畸形,一直在家跟妈妈自学,到了五年级被父母送进学校后逐渐融入社会的故事。

特地查了一下,R.J.帕拉西奥创作这部小说,有个契机。

某天,帕拉西奥带着孩子,在一家冰淇淋店门口排队等候,排在自己前面的是一个面部畸形的小女孩。尚不懂事的儿子看到这个小姑娘后,大声尖叫给吓哭了,帕拉西奥很快带着孩子离开了冰淇淋店。

事后,帕拉西奥觉得自己(和孩子)的行为也许对小女孩造成了心灵上的伤害,也错失了教育儿子的良机。

也许是怀着内疚和嫌疑,帕拉西奥把这件小事写成了一部小说,只不过把主人公的性别换成了小男孩奥吉,变成了《奇迹男孩》。

就连这个小契机,也被帕拉西奥写进了小说,片中奥吉的好友杰克·威尔的弟弟,就是帕拉西奥的儿子。杰克·威尔的弟弟也是在冰淇淋店看见了面部畸形的奥吉,吓得叫出了声。

作者帕拉西奥的出发点和生活风格,奠定了电影(小说)的偏向:换位思考、为他人着想,以及,示范正确的教育方式。

电影从好几个人的角度分别展开叙述。一来,没有人能真正做到设身处地,世界上并不存在绝对的感同身受;二来,任何人的视角都有盲点,自己的主观感受永远在第一位。

所以,尽管奥吉是电影的唯一主角,但影片没有全部以他的视角展开。也就是说,电影给了几乎每一个配角充分阐述自己的机会。

这是个看脸的世界,对先天面部畸形的奥吉来说,一点儿也不友好。

但因为这份独特,他收获了全家人的爱。

当我们以奥吉的角度打开这个故事的时候,会发现,全世界投来的所有怪异眼光,都被深爱自己的家人挡在了保护圈的外面。

但人终究要迈入社会、融入社会。

影片的时间跨度,是一学期。这一学期,纪录了奥吉的艰难起步,从被欺凌、被凌辱到成功融入,收获了学校的肯定,和同学的友谊。

从一直戴着能遮挡面部的太空帽,到最后不再需要自我遮掩,这中间仅仅是励志吗?

奥吉虽然聪颖过人,良好的家教也使得他能在被孤立被嘲讽中不恶语相向,但这并不代表他已经内心强大到,能接受并消化所有异样的眼光。他只是个十岁的小孩子,所有委屈和愤懑,会在家里发泄。

因为家,是他感觉最安全的地方。

在他的家里,连一条狗都会得到很多的爱。

仅凭奥吉的视角,是无法全面感知这样的家庭是如何形成的。

所以导演变换了叙事主体,让观众看到了每一个家庭成员为这个家所作的默默又心甘的牺牲。

因此,每一个奥吉身边的人,才显得那么珍贵。

生活中一贯强势的母亲(朱莉娅·罗伯茨 饰演),为了照顾儿子放弃了自己的学业和事业,选择在家照顾孩子,做他的自学老师。

同样爱着弟弟的维娅(伊扎贝拉·维多维奇 饰演),内心深处也因父母对自己的忽视而感到失落,在姐姐看来,弟弟奥吉才是全家的太阳,所有人都要围着他转。

没有人会特别在意她的一天过得如何,没有人排解和分享她的喜怒哀乐,但她没有发泄不满:“因为我的家庭已经无法承受更多了。”

懂事得让人心疼。

当唯一的好闺蜜莫名疏远了她,家里又没人聆听她的时候,维娅的情绪终于有点绷不住了,她发泄的途径是去海边怀念最疼爱自己的奶奶。

奶奶对她说:“你的弟弟已经拥有很多人的爱了,但你只有我的爱。”

那一刻,仿佛让人找到了这个家庭的爱的源泉。

在太阳身边久了,差点忘记原来自己也会发光的维娅,在话剧舞台上完美绽放了自己的光彩,这光彩有男朋友的点亮,也有好闺蜜米兰达的成全。

趁着孩子上学,妈妈终于完成了自己的论文,在和丈夫两人世界庆祝新年的时候亲密无间:原来琐碎的生活中,爱情一直没有走远。

电影没有再从父亲的角度展开,但从各个细节中可以看出,父亲事业成功,凭一己之力保证了这个中产阶级家庭的日常生活。尊重妻子,疼爱孩子,热爱家庭,最重要的是感情细腻,会照顾到每一个成员的感受。

有一次,在妻子伊莎贝尔陪儿子睡着、忘记给女儿道晚安时,爸爸内特及时补位,照顾到大女儿的感受。

所以,对奥吉这个不幸的孩子来说,他最大的奇迹,是生长在这个充满了爱、同时又有生活保障的中产家庭里。

缺少任何一个要素,他都不会是“奇迹男孩”。

除了家庭成员,导演还把讲述权分别给了姐姐的闺蜜米兰达和弟弟的好友杰克·威尔,一个是维娅的闺蜜,两人疏远之后又重新和好,一个是奥吉的同学,两人冷战之后再做回朋友。在这期间,他们分别呈现了自己眼中的维娅和奥吉,还原了维娅奥吉幸福温馨的一家人。

不管是米兰达还是杰克·威尔,对奥吉一家都是向往和喜爱的,因为米兰达自己的家庭并不完满,父母离异,亲情缺失,找补心理缺憾的时候还会代入好友维娅的人设,把自己想象成她;而杰克·威尔家庭贫寒,上学靠的是奖学金。

在奥吉一家人面前,这两个人其实内心更自卑,更让人同情。可惜的是,导演并没有深挖一丝丝他们的内心感受,他们只是这个完美童话不可缺失的配角,被真善美鸡汤教化的盟友。

导演选择性地忽视了现实的悲惨,电影有且只有一处不完满,就是奥吉的先天畸形。

片中的奥吉,让叔想起了现实中的李嫣。

先天兔唇,也许比先天面部畸形要好一点,但是李嫣的家庭,却不像奥吉完满。

可那又怎样?

李嫣人小鬼大,开朗又活泼。

这当然也是,一个有爱的家庭,才会培养出来的孩子。

但比有爱更重要的,是如何表达爱。

这是中国家长们最不善长做也最应该学习的事情。

奥吉因为在学校受到了欺负,回家发了脾气。

母亲先是斥责他的行为,接着轻声细语地疏导和安慰。

“心决定我们去哪里,脸标记了我们去过的地方。”妈妈数着脸上的皱纹告诉奥吉,每一道皱纹,都是你手术的印记,也是爱的明证。

奥吉说,你不嫌弃我的脸,是因为我是你儿子,所以你的话不重要。

妈妈则说,因为我最了解你,所以我的话才最重要。

在简短的对话中,奥吉感受到的不仅有来自母亲的爱,还有平等和被尊重。

这样,才能让奥吉打心眼儿里自信起来。

没有类似“妈妈都是了你好”,“等你长大就知道了”居高临下的姿态,每一位家庭成员都是平等的,哪怕是表达自己的委屈,可不是靠训斥和惩罚。

姐姐维娅也会和弟弟倾诉自己的苦恼,告诉奥吉,世界上每个人都会有烦恼。

与奥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的同学朱利安。朱利安长相帅气,又出生在一个比奥吉有钱得多的家庭,但总是摆出一副高人一等的清高状欺负同学。

电影的后半段告诉我们,这并不是因为朱利安本性就坏,而是他的父母专横跋扈和咄咄逼人。

所以真正成就孩子性格(或者说情商)的是,来自家庭的教育。

另外,小学五年级的课程竟然有印度箴言,从小教育孩子从善之道,“当你必须在正确与善良之间做选择时,请选择善良。” 学校老师善良正直,可以随时放下身段跟小学生自我调侃的校长也富有正义和同情,十分惹人爱!

电影最大可能地展示了所有善意。全世界所有的真善美,都在这儿了!

从家庭到学校,不幸的奥吉十分幸运地生活在一个被祝福的环境中,他的世界是被爱过滤过的,温暖、失真。

电影是一部美国式的家庭喜剧,也是现实版的童话故事,是万圣节的甜蜜糖果。

这是不幸降临到一个家庭之后,最理想态的故事版本。

童话故事里,面目畸形的奥吉心智健全、全面发展。试想一下,如果这个孩子是出生在经济一般、父母没太多文化、只能上老师不收红包就不会多看你一眼的学校的现实普通人家庭,会是怎样的状况?

最打动人的不是童话,而是《芳华》里的何晓萍,《一念无明》里的曾志伟,哪怕生活把你逼到死角,却仍然能坚持心底的那份善良。

就像影片里的水杯,装了水,光线就是产生折射。

当温馨和美好被折射之后,留下了一抹心酸。

好在,我们还可以选择善良。(搜狐娱乐)

分享到:

扫码阅读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