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成绩单的含“金”量和含“新”量
发布时间:2025-07-17 15:11:34 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中国经济的表现备受关注。近日,上半年一系列经济数据陆续发布。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货物进出口同比增长2.9%……一组组富有张力的数据,传递哪些信息?

中国经济含“金”量稳步提升

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较之去年同期和全年,均提升0.3个百分点,可谓稳中有进,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在不容易。

今年以来,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际经贸秩序遭受重创,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特别是二季度以来,国际形势急剧变化、外部压力明显加大。在此情况下,中国经济顶住压力、迎难而上,展现出强大韧性,经济增长的含“金”量在提升。

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2%,消费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消费”一词出现32次,“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位居今年十大任务首位。今年3月,中办、国办发布《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部署了8方面30项重点任务,为提振消费注入动力。

虽然面对的挑战不少,但消费领域的亮点不断涌现。今年以来,消费品以旧换新相关商品销售额已超过1.4万亿元。“苏超”等火热也对消费产生拉动作用。上半年电影票房为292.31亿元,“电影+美食”“跟着电影游中国”等也为消费创造更多新场景。

包括消费在内,内需对GDP增长贡献率为68.8%,这一贡献率也表明内需是促进GDP增长的主动力。

今年以来,为应对外部挑战,我国把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扩大内需、促进生产、畅通循环,这是内需扮演重要角色的原因所在。16日,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调研协商座谈会在京召开。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是保持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堪称战略部署。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正当其时。

外贸方面,面对美国所谓的对等关税,今年上半年,我国对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实现增长,对东盟、中亚、非洲等新兴市场出口增速都达到两位数。中国外贸的韧性来自多元化市场的不断拓展,更来自“中国智造”的强大实力。今年上半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长9.5%,占出口总值的60%。其中,与新质生产力密切相关的高端装备增长超两成。

中国经济“新”意不断涌现

上半年经济发展中有很多新亮点让人印象深刻,人形机器人风光无限、国货潮品十分吸睛。

据统计,我国现在研发(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接近2.7%,已经超过欧盟平均水平,接近OECD国家平均水平。从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到新兴产业茁壮成长,从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到产业改造升级加快,都说明上半年新质生产力在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左右,这个比重与发达国家比,也属较高。

上半年,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5.1%。其中,升级类消费增速不断加快,新的消费模式和业态也带来不少新亮点。今年,中国原创IP火爆出圈,让一种新消费进入人们视线,那就是情绪消费。如今,越来越多人愿意为潮玩、宠物、特色绿植等能带来情绪价值的东西买单。

除了新质生产力、新消费之外,还有城市更新。日前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当前,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

实际上,自2024年起,为助力重点城市更新基础设施、优化人居环境,中央财政通过竞争性选拔的方式,将部分城市列入城市更新典型示范名单,并给予定额资金补贴。6月4日,2025年度中央财政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评选结果公示,北京等20座城市位列其中。这份由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的名单,标志着新一轮城市更新进入加速期。

整体看,用一个字形容中国经济半年报,就是稳。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稳”的态势持续、“进”的步伐坚定、“新”的动能累积、“畅”的循环改善,这份成绩单为完成全年预期目标打下了扎实基础。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展现出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

中国一直在坚定不移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之路,以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不确定性就是我们抵御外部压力的最大底气。随着各项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共同显效,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外部冲击的不确定性和不利因素影响降到最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

编辑:梁堃

责编:周欣

分享到:

扫码阅读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