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友拍摄的视频中可以看到,一只站起来与车辆差不多同高的熊趴在一辆蓝色车驾驶员侧的车窗上,蓝色车的车窗明显全部摇下的状态,熊时不时的想要向车内爬,几秒种后,有物品从车窗扔出,打在熊的面部后掉落在地上后,熊离开车窗,去寻找掉落的东西。随后,蓝色车摇上车窗,驶离事发区域。
自始至终都没有工作人员警告、阻止
目击者表示,事发在上午10点左右,他所驾驶的车辆就在开窗的蓝色车后方,可以清楚的看到,蓝色车从驶入猛兽区开始驾驶员侧的车窗的就是打开的,一只马来熊发现后扒住窗口不放,一度有向上攀爬的意思。后来车内人员向熊身上和窗外扔了东西,熊才放开了车去找扔出来的东西。王先生说,他不太清楚前车扔出来的是什么,无法判断是不是食物,也不知道扔这些东西的目的是想要给熊投食,还是为了转移熊的注意力,让熊离开车窗。
王先生还说,当时他们所在的区域并未看到有动物园的巡逻车或者工作亭,“自始至终都没有工作人员来阻止或者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警告。”
无独有偶,继市民王先生爆出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出现熊脑袋伸进游客车窗之后,第二天又有网友爆料,22日下午三点左右,有两名扎辫子的小孩在车辆排队期间反复多次探出车顶窗,其中一个几乎露出了半个身体,而“内有猛兽,严禁下车,严禁开窗”的警示牌就立在这辆车旁。
园方回应:
对此,八达岭野生动物园的负责人曹先生表示,经过核实,确实在园内发生这一现象,当时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发现后,立即进行提醒并制止。“周末游客量比较大,园区会加大管理力度,增派巡逻人员,并加强告知。”曹先生表示,血淋淋的教训摆在那里,希望游客能够警醒,遵守园区规定。
不少网友也表示,游客游玩时应该尊重相关规则,不要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而就在去年的7月23日,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内,因为游客认为到达安全区域,而私自在东北虎园下车,遭致老虎袭击,造成一死一伤的惨痛教训还历历在目。在该事件发生一周年之际,却仍然有这样危险的行为存在,到底是游客“不长记性”还是园方不作为?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安全防范是否有所加强?游客自驾游的安全问题能不能得到保障?
八达岭野生动物园进行多项整改:
1、动物园更换保险合作单位
去年八达岭野生动物园老虎伤人事件伤者赵菁(化名)提到,事发当天在园区门口检票员手中买票时,只收到门票及“六严禁通知单”,并未接到任何保单性质的材料。
去年9月22日,人保财险北京分公司发布声明称,因八达岭野生动物园“自制保障卡换保险”,暂停意外险合作。
现在购票时,园方重新找到保险合作方。检票员称,无论自驾还是乘坐园内游览车,游客统一到动物园门口的售票窗口购买门票,并同时购买一张5元的保险卡。
这张保险卡显示,意外身故及伤残保障限额10万元,意外事故医疗补偿限额2万元,游览当日有效。游客扫描二维码,并输入个人信息,即可收到电子保单。
动物园办公室主任刘维世昨日证实,确实更换保险合作单位,他同时表示,保险并非强制购买,而是让游客自主选择。
2、东北虎园增设警示标志牌
东北虎园正值游览高峰,不少私家车排队路过事发地段,行驶缓慢。园内设有“园内有虎”的红色警示标志牌,并用喇叭播放。不过坐在车内的游客无法听清广播内容。
根据动物园规定,猛兽区不许开窗开门,防止动物伤到游客。刘维世称,近日园方会暂停使用铁丝网游览车,进行升级改造。另外园区内目前没有麻醉枪,使用一种名为“吹管”的自制工具来喷射麻醉动物。
3、修改协议书,明确双方责任
重新开园后,园方将之前的《自驾车入园游览车车损责任协议书》改为《自驾车入园游览协议书》(简称协议书),动物园发言人曹志杰表示,修改是把园区和游客双方责任、义务更加明确。
在检票口,每辆车停留时间约一分钟。由检票员宣读协议书中的注意事项,但并不交付到游客手中。不过检票员语速极快,有些词句无法听清。而且预留给游客的时间不多,很难看全协议书内容。
此外,检票员会向游客发放一张“游览线路图”,尺寸近似门票,上面标有严禁下车等“六严禁通知单”。刘维世表示,协议书一般不发放给游客,但需要对方签字。如果游客实在有需求,园方也可以提供。
但由以上园方做出的整改措施来看,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园方在强调游客应该担负的责任,而在实际游览过程中依然有游客在违反规定,真正切实有效的监管保护措施还有待完善。
而且这样的事件并非只有近期这两起,早在今年2月份,就已经有一起“轿车开窗遭多只黑熊围堵,熊爪甚至伸进车内”的事件被网友曝了出来,好在没有发生意外危险,但可见园方的管理依旧存在疏漏之处。
签订了协议书,动物园就能免责吗?
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立法专家张起淮分析称,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安全协议的签署并不能成为免除园方对游客人身伤害应承担法律责任的理由。
野生动物园的危险性远高于普通动物园,其在警示游客等方面所需承担的管理责任也要重于普通动物园。如果动物园管理存在漏洞,责任则不可推卸。
自驾游应有严格规定:
据了解,美国各地设有专门的野生动物园,都是可以自驾游的,但需要遵守严格的规则。
其中,最著名的野生动物园和自然保护区黄石公园规定,自驾游乘客必须随时待在车里,车门、车窗和车顶窗必须关好,车体不能悬挂有凸出的旗帜和装饰物,食品和垃圾也必须放进车里密封好以防被熊袭击。如果想停车观赏野生动物,也要求坐在封闭的车里观赏,建议离熊和狼等攻击性强的动物距离91米,离水牛、麋鹿、猎狗等相对温和的动物距离23米。
除了要按照规定的路线自驾,游客还不能随意向动物投掷不被允许的食物,如果违反,即使不危及自身安全,也会被罚一笔不小的数目。
不能任性而为,游客更应加强规则意识: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孙朝晖也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事件频频发生,背后的症结还在于人。“关键的问题还是人。是人对规则的敬畏感要不断提高。”孙朝晖告诉记者,自己也去过野生动物园,在园方提供的游览车内,体验人与动物的亲近,感觉很好,也很安全。
在他看来,为何屡屡有游客被动物所伤,就在于一些人不遵守规则,任性地挑战规则。“无论是游览车,还是自驾,进园之前,园方肯定会有游览相关注意事项的提醒。”他说,在被告知后,游客还是私自下车或开窗,产生的恶劣后果应该自负。
“自驾游不能开门或者开窗。成年人都很清楚,不能如此任性。”他表示,因此产生的后果肯定要自己负担。运营模式到底是不是问题,是否应该取消?他认为,零距离接触,要不要取消是由于市场决定的,是一种商业行为。“管理部门只能引导,无法用行政手段进行干涉。”
八达岭老虎伤人事件周年回顾:
2016年
7月23日
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发生老虎伤人事件,致一死一伤。事件发生后,延庆区责令动物园停业整顿,确保旅游安全。
8月24日
延庆区政府调查结果显示,赵菁未遵守猛兽区严禁下车的规定,被虎攻击受伤;周某救女心切未遵守规定下车,被虎攻击死亡。因此该事件不属于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8月25日
动物园恢复营业,但位于西南方的“U”字形东北虎园不允许游览,猛兽区自驾游暂停。
9月22日
人保财险北京分公司发布声明称,被虎咬伤的两位游客并未购买该公司意外险产品,无法得到保险保障,并暂停与动物园的意外险合作。
11月15日
赵菁起诉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世界有限公司,共索赔155万余元,延庆区法院受理并正式立案。
11月18日
东北虎园重新开放,增设电网,并在出口处大门上增设“严禁下车”的警示牌。
11月22日
赵菁家人向延庆法院递交指定管辖申请,要求案件由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或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提级管辖。
12月8日
延庆区法院认为,尚无证明显示法院就该案审理已经或可能受到行政干预,拒绝其提级管辖请求。
2017年
3月29日
司法鉴定意见书显示,赵菁面部损伤符合九级伤残,致残率20%。建议误工期为180日,护理期90日,营养期90日。
5月下旬
赵菁表示,政府信息公开得到回复,律师从延庆区政府拿到案件完整的询问笔录。律师表示,暂无法透露详细内容,但从内容看,比较有利于赵菁。
(北京时间综合,资料来源:北京青年报、新京报、重案组37号等)
>>相关报道:
八达岭野生动物园游客开窗投食 熊扒住窗口不放
市民王先生爆料称,今天(7月22日)中午他前往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游玩时,在开车进入猛兽区后,虽然公告牌上再三告诫不要开窗,但在他之前的一辆车内游客仍然置若罔闻,开窗投食。[详细]
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有人坐车顶游园
7月23日报道,近日,在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游客拍到有人坐车顶游园的危险画面。[详细]
八达岭动物园游客猛兽区探出车顶 园方回应
八达岭野生动物园的负责人曹先生表示,经过核实,确实在园内发生这一现象,当时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发现后,立即进行提醒并制止。(北京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