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通快递员伤人事件再升级
发布时间:2017-06-29 14:07:08 来源:

27日凌晨,家住北京的王女士在网上爆料,6月24日,因自己快递丢失,投诉了申通快递一名快递员,就被这名快递员恶意报复,强行入室将自己打成重伤。

直到事发3天后,王女士在网上曝光此事,申通快递公司才对事件有所回应。

「热点聚焦」申通快递员伤人事件当事人再发声:手机号被泄露 遭死亡威胁「热点聚焦」申通快递员伤人事件当事人再发声:手机号被泄露 遭死亡威胁「热点聚焦」申通快递员伤人事件当事人再发声:手机号被泄露 遭死亡威胁「热点聚焦」申通快递员伤人事件当事人再发声:手机号被泄露 遭死亡威胁

北京申通快递回应:向客户致歉,已开除涉事业务员。

「热点聚焦」申通快递员伤人事件当事人再发声:手机号被泄露 遭死亡威胁

据媒体报道,目前此案嫌疑人因殴打他人已被警方行政拘留。

然而事件并没有就此结束。

今天中午,申通快递员伤人案当事人@冰淇淋喵喵 微博再爆料:自昨天手机号被申通内部曝光后,不断被骚扰侮辱,还有死亡威胁。接下来会继续走法律程序,不会放弃诉讼申通快递的权利。

申通快递目前未就此事回应。

「热点聚焦」申通快递员伤人事件当事人再发声:手机号被泄露 遭死亡威胁

网友评论

事件曝光后,网友对打人者的违法行为和申通快递的“龟速”回应纷纷表示愤怒:

「热点聚焦」申通快递员伤人事件当事人再发声:手机号被泄露 遭死亡威胁「热点聚焦」申通快递员伤人事件当事人再发声:手机号被泄露 遭死亡威胁「热点聚焦」申通快递员伤人事件当事人再发声:手机号被泄露 遭死亡威胁「热点聚焦」申通快递员伤人事件当事人再发声:手机号被泄露 遭死亡威胁

不过也并非一边倒,也有一部分网友对被打当事人的沟通和态度有看法:

「热点聚焦」申通快递员伤人事件当事人再发声:手机号被泄露 遭死亡威胁「热点聚焦」申通快递员伤人事件当事人再发声:手机号被泄露 遭死亡威胁「热点聚焦」申通快递员伤人事件当事人再发声:手机号被泄露 遭死亡威胁「热点聚焦」申通快递员伤人事件当事人再发声:手机号被泄露 遭死亡威胁

沟通方式不对也好,处理态度不好也罢,但做任何事情都不能逾越法律,不管怎么说,打人是事实,应到受到法律制裁。

“以罚代管”——粗暴的管理模式或许是伤人事件的根本原因

根据当事人的描述,这次打人事件的导火索在于对快递员产生的200元罚款。

据媒体报道,申通是唯一一家全加盟的快递公司,事发的北京申通是加盟公司,申通对其并不直接管理。在加盟制中,每一网点都是独立的法人,这意味着此次打人事件带来的法律责任和损失将由打人者和申通北京网点承担。

加盟制快递公司为“以罚代管”现象严重,诸如达不到签收率每票每天罚2元、一票延误一天罚款100元等等,这些罚款无一例外都压到了快递员身上。另一方面,由于低价竞争和派送成本的上涨,生存困难的网点不免压榨快递员的“剩余价值”。

旧的加盟合作模式已经不再适合于现在,为了增强服务质量和对加盟网点的管控,快递公司都在对旧的模式进行改革。一方面是进行直营和入股加盟网点,另一方面,在最后一公里的交付方面减轻网点的压力,总部承担一部分责任。百世、圆通都已开始对最后一公里的交付负责,承担快件破损丢失带来的损失。

此外,对于当事人所说手机号被申通内部曝光而遭到骚扰甚至是死亡威胁,严重影响其家人和生活,如情况属实,曝光手机号者已经涉嫌侵害他人民事权益 ,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

「热点聚焦」申通快递员伤人事件当事人再发声:手机号被泄露 遭死亡威胁

法律常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第四十七条规定:“邮政企业对给据邮件的损失依照下列规定赔偿:

(一)保价的给据邮件丢失或者全部损毁的,按照保价额赔偿;部分损毁或者内件短少的,按照保价额与邮件全部价值的比例对邮件的实际损失予以赔偿。

(二)未保价的给据邮件丢失、损毁或者内件短少的,按照实际损失赔偿,但最高赔偿额不超过所收取资费的三倍;挂号信件丢失、损毁的,按照所收取资费的三倍予以赔偿。

邮政企业应当在营业场所的告示中和提供给用户的给据邮件单据上,以足以引起用户注意的方式载明前款规定。邮政企业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给据邮件损失,或者未履行前款规定义务的,无权援用本条第一款的规定限制赔偿责任。”

温馨提示:

在家收取快递虽然方便,但也增加了遭遇突发事件的可能性。为了个人的安全,收快递时这四点一定要记住!

1、快递的收货地址最好选择工作单位等场所;

2、反问快递员自己的地址、货物名称等信息并加以核对,避免假快递员上门;

3、在家收取快递别嫌麻烦,尤其是独居者,要到楼下、小区大门附近人多的地方去取;

4、如果配送人员经常上门送件,你家里的情况就会被对方掌握。不要让对方进屋,也不要敞着屋门让对方观察屋里的摆设和家具。

文章综合法制晚报 界面新闻 法制网 法制日报融媒体中心等

分享到:

扫码阅读手机版